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以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血化瘀通脉注射液(HYTM)对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的靶基因选择提供线索。【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同步化于CO期,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溴-2脱氧尿苷(Brdu)的掺入。【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10%的HYTM含药血清体积添加分数可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性。【结论】10%的HYTM含药血清体积添加分数通过促进细胞DNA合成,可能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体积分数为5%、10%、15%),用10-6mol/L AngⅡ诱导细胞,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可抑制Ang II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或P0.01),10%、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显著降低细胞的MMP-9表达(P0.05或P0.01)。结论: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六味地黄汤药物煎剂浓缩为生药2g/ml,以人临床用量×动物等效剂量比值×血清稀释度为参考浓度给家兔灌胃(35g/kg),每天2次,连续3天,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1 h(灌药前禁食不禁水12 h)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本实验采用400μmol/L H2O2复制HUVECs损伤模型,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分为3个剂量干预组(体积分数为5%、10%、20%),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PI单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体积分数5%、10%、20%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均能促进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均显示体积分数为5%、10%、20%的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可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结果提示六味地黄汤抑制H2O2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实现的。结论 :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风湿清(FSQ)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HFLS)增殖及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SQ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不同体积分数的FSQ含药血清与RA-HFLS共孵育,采用3-(4,5-二甲基-2-基)-5(3-羧基甲基苯基)-2-(4-磺酸苯基)-2H-四氮唑(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OPG、IL-17及TNF-α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RA-HFLS中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5%~20%FSQ含药血清可以浓度依赖性抑制RA-HFLS的增殖;RA-HFLS可分泌一定水平的OPG,FSQ含药血清可浓度依赖性促进OPG的分泌;同时FSQ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RANKL的表达;FSQ含药血清还可显著抑制由炎症因子诱导的RA-HFLS中IL-17及TNF-α的分泌,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FSQ能显著抑制RA-HFLS的增殖,促进OPG分泌,并抑制RANKL,IL-17和TNF-α的水平,这可能是FSQ抑制骨破坏治疗RA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的重度内质网应激(ERS)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活化转录因子4(ATF4)、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的作用,观察葛根对高糖诱导巨噬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和葛根含药血清,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采过62.5 mmol·L-1葡萄糖诱导巨噬细胞建立体外重度ERS模型,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的葛根含药血清及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干预细胞。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22.5、23.5、25.0、27.5、32.5、47.5、72.5、122.5 mmol·L-1)及不同体积分数葛根含药血清(0%、2.5%、5%、7.5%、10%、15%、20%)对RAW264.7巨噬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在CCK-8法检测葡萄糖浓度对巨噬细胞存活率影响结果基础上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葡萄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调脂一号(TZYH)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0μmol·L-1H2O2复制HUVECs损伤模型,TZYH含药血清倍比稀释后分为3个剂量干预组(体积分数10%),运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进一步通过RT-PCR方法检测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结果:TZYH含药血清能明显提升H2O2损伤后的HUVECs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TZYHF含药血清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ELISA和RT-PCR结果提示TZYHF抑制H2O2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降低IL-1β、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现的。结论:TZYH含药血清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间质转化(End MT)的调控作用,并从Jagged1/Notch1信号传导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3. 36 g·kg~(-1)·d~(-1)剂量灌胃家兔,制备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制备空白血清。体外培养HPAEC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建立End MT模型,设立空白组(10%空白血清),模型组(10%空白血清+TGF-β1),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10%含药血清+TGF-β1),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中剂量组(5%含药血清+5%空白血清+TGF-β1)和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低剂量组(2. 5%含药血清+7. 5%空白血清+TGF-β1) 5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观察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tch1,Jagged1及CBF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PAEC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P 0. 01),CD31和VE-cadherin表达呈下降趋势,FSP1和α-SMA表达呈上升趋势,Notch1,Jagged1和CBF1表达显著上调(P 0. 01)。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均明显减弱(P 0. 05,P 0. 01),且CD31和VE-cadherin表达呈上升趋势,FSP1和α-SMA表达呈下降趋势,Notch1,Jagged1和CBF1表达明显降低(P 0. 05,P 0. 01),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部分抑制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发生间质转化,这一过程可能与调控Jagged1/Notch1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蓬子菜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模型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蓬子菜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部分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2%,5%,10%)的蓬子菜含药血清及通塞脉片含药血清与体外培养的经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共同孵育,以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蓬子菜含药血清能够明显减轻H2O2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促进HUVECs的增殖,并与浓度呈正相关;能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减少H2O2诱导的HUVECs凋亡;且优于正常血清组及通塞脉片血清组(P0.05)。结论:蓬子菜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减少细胞凋亡,从而阻止ASO的发生,达到预防和治疗ASO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妙勇安汤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血四妙勇安汤对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的靶基因选择提供线索。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同步化于G0期,ELISA法检测BrdU的掺入;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10%的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体积添加分数可显著提高BrdU的掺入量,促进DNA合成,提高ECV304细胞周期S期所占比例。结论:10%的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能促进内皮细胞ECV304DNA合成,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对其增殖具有促进的作用,可能具有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ph B4/ephrin B2信号通路在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12)48h,通过MTT法、Boyden小室迁移法、细胞黏附法、逆转录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黏附、Eph B4和Ephrin B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同血清含量的对照组比较,5%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的增殖能力起抑制作用。1.25%、2.5%和5%3个浓度含药血清皆有显著的促内皮细胞迁移和黏附作用,并能抑制Eph B4的表达,其中1.25%、2.5%浓度含药血清抑制Ephrin B2的表达。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促内皮细胞迁移和黏附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Eph B4/Ephrin B2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和体外培养HUVEC的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芎芍胶囊高、中、低3个浓度含药血清对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均有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增殖率分别为54.14%、54.98%、33.77%;FCM法检测发现高、中、低剂量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均可增加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2.14%、42.65%、37.08%;显微镜观察结果也显示各含药血清具有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结论 芎芍胶囊能促进HUVEC的增殖,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浓度有一定的关系;提示芎芍胶囊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通过3 H -TdR掺入试验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血清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在 (0 .5~ 4 )× 10 -5g/L的浓度范围内 ,以一种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了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 ;雷公藤内酯醇可显著增加细胞周期中G0 /G1期细胞百分含量 ,减少S期细胞的百分含量 ,阻断细胞由G0 /G1期向DNA合成的S期转化 ,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转化而抑制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VEGF通路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通路在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诱导处理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分别采用MTT比色法,Boyden小室迁移法和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分泌和表达的情况.结果:1.25%含药血清除了能提高体外成血管能力外,对其余指标均无影响;2.5%含药血清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血管,并能显著提高VEGF及VEGFR2的表达;5%含药血清仅上调胞内VEGF的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2途径,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部分说明了药物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含中药的大鼠血清,将其加入到培养的内皮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增殖与凋亡的情况.结果含中药血清对内皮细胞周期有明显影响,可使内皮细胞周期中G2-M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相对增加,说明中药可阻滞内皮细胞由S期进入G2-M期,从而降低其有丝分裂能力,并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消斑通脉合剂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VSMCs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s,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作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VSMCs增殖活力;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MTT法显示药物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VSMCs增值,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药物血清可明显阻滞VSMCs细胞进程,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药复方消斑通脉合剂药物血清可以阻滞VSMCs的细胞周期进程,达到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芪、当归及其组方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及其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为模型,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对黄芪、当归及其组方的促HUVEC增殖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黄芪、当归单用或合用均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数目,尤以复方作用明显(P<0.05或P<0.001)。同时,各给药组均能上调VEGF的表达,而对照组VEGF仅有微弱表达(P<0.05或P<0.01)。结论:黄芪、当归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作用,两药配伍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提示在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清毒栓对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从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清毒栓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SiHa细胞,并以空白血清及含中、西药阳性对照药血清为对照,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检测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对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结果]经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后细胞数量减少,其中以8%浓度含药血清作用72h时对细胞抑制作用最强;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对细胞凋亡有影响但未见明显规律性,RT-PCR结果示细胞中P53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清毒栓含药血清不仅可直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并可能通过调控P53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花丹参水提物低剂量给药组(1.5 g/d)、高剂量给药组(3 g/d)。利用盐酸肾上腺素溶液建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在模型建立的第1、8、17天分别进行尾静脉取血,经过处理后取血清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结果:结果显示,白花丹参水提物给药组的vWF、VEGF和MCP-1含量低于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组。而白花丹参水提物给药组的IL-10含量高于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组。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损伤后的大鼠血管内皮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及细胞基质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3~6代的原代分离的BMECs,分别给予TMP(2,10,50mg·L-1)处理,设为不同浓度TMP组,并设同体积培养基为空白组。采用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MTS)以及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TMP对BMECs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法观察TMP对BMECs迁移的作用,通过体外管腔形成实验研究TMP对VEGF诱导的BMECs管腔形成的影响;选用ELISA法检测TMP对BMECs培养上清液中SDF-1和VEGF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BrdU掺入实验及MTS实验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TMP能明显促进BMECs的增殖活性(P<0.05,P<0.01);TMP可剂量依赖性增加迁移到Transwell下室的BMECs数量,并提高毛细管管腔形成中管腔分支点的数量。此外,TMP可显著提高BMECs培养上清中SDF-1和VEGF的分泌(P<0.05,P<0.01)。结论:TMP能有效促进BMECs的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并显著提高细胞因子SDF-1及VEGF在BMECs中的分泌,这可能是TMP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