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田甜 《北京中医药》2006,25(6):374-376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外发病率呈急剧增长趋势.其中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7%[1],陈旧性包块型异位妊娠(陈旧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约占异位妊娠的60%[2].包块型异位妊娠一般指输卵管妊娠流产后,胚胎死亡,内出血停止,但长期反复的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可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包块[3].笔者检索了近年来陈旧性包块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的相关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田甜 《北京中医》2006,25(6):374-376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外发病率呈急剧增长趋势。其中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7%,陈旧性包块型异位妊娠(陈旧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约占异位妊娠的60%。包块型异位妊娠一般指输卵管妊娠流产后,胚胎死亡,内出血停止,但长期反复的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可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包块。笔者检索了近年来陈旧性包块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的相关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并发育,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约占95%[1]。异位妊娠包块期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内出血量少,或出血速度较慢,治疗杀胚成功,内出血积于盆腔1周以上,形成包块[2]。对于年轻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3]。异位妊娠保守杀胚治疗后盆腔多残留包块,若不及时消除包块,可致包块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4.
李庆芬  佟玉涛 《河南中医》2016,(8):1469-1470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透入治疗异位妊娠陈旧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低频超声局部透入中药制剂,对照组口服同处方中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包块平均直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10 d、治疗20 d两组患者盆腔积液吸收50%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包块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积液吸收50%患者例数,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超声透入治疗异位妊娠陈旧性包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方治疗陈旧性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的陈旧性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棱莪散瘕汤,日1剂,分2次口服;观察组30例用棱莪散瘕汤保留灌肠及热敷日各2次,两组均治疗2周后,通过B超监测陈旧性异位妊娠包块大小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包块体积缩小情况较对照组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棱莪散瘕汤保留灌肠、热敷治疗较单纯口服治疗能有效缩小异位妊娠包块体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莹 《中医杂志》2006,47(8):603-604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附件包块下降速度较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速度缓慢。往往血HCG恢复正常,附件包块仍然存在。笔者于2002年8月-2005年1月对70例陈旧性包块型异位妊娠患者用两种方案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氨甲喋呤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可以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50例,氨甲喋呤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B组)30例,单纯氨甲喋呤治疗。比较各组治愈率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A组成功率为93.29%,B组为89.79%,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包块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输卵管通畅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喋呤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异位妊娠可以缩短包块消失时间,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药物杀胚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外敷双柏油膏及口服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对治疗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效果.方法 将经药物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双柏油膏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口服,对比出院2周后与4周后的阴道彩超情况,观察2组患者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的变化.结果 出院2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率、盆腔积液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4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盆腔积液缩小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周与4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消失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包块尚未消失的病例,治疗组包块的R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药物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在外敷双柏油膏的基础上,继续服用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可有效促进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的吸收,减少尚未消失异位妊娠包块的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9.
内服、外敷、灌肠合治陈旧性宫外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服、外敷、灌肠合治陈旧性宫外孕续秋芝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476800)主题词妊娠,异位/中药疗法中药外敷灌肠法陈旧性宫外孕是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或部分输卵管流产,经过长期反复的内出血而致盆腔内形成包块,以后虽孕卵死亡,内出血停止,腹痛及出血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0.
高度灵敏的血β-HCG放射免疫测定及阴道B超检查的临床应用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1]。对异位妊娠胚胎及胎盘绒毛存活者(活胚)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常用MTX等药物摧毁胚胎及胎盘绒毛;而对异位妊娠胚胎及胎盘绒毛枯萎、死亡者(死胚),国内外均选择一部分病人进行期待治疗。笔者在上海岳阳医院进修期间采用宫外孕2号方及息隐(米非司酮)治疗除休克以外的此类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7年1月~1999年1月,上海岳阳医院妇科共收治异位妊娠者150例,其中治疗前符合下述诊断者80例。①有停经史或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中药灌肠加TDP照射和单纯中药灌肠治疗异位妊娠(EP)陈旧性包块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EP保守治疗后患者分为中药灌肠加TDP照射组(治疗组,93例)和单纯中药灌肠组(对照组,34例)。结果①包块吸收方面:治疗组包块吸收46例(51%),包块缩小1/3以上27例(30%),包块缩小<1/3 17例(1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输卵管通畅方面:治疗组输卵管通畅65例,通畅率为50%;对照组输卵管通畅13例,通畅率为4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生育结局方面:2组在宫内妊娠、足月产、流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再次妊娠、不孕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药灌肠加TDP照射在EP陈旧性包块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99例符合异位妊娠保守治疗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总量600mg分次口服,甲氨蝶呤50mg/m2单剂量注射,配合中药宫外孕方剂口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输卵管复通率。结果:中西医三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治愈率达96.9%,输卵管复通率89.9%。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胚胎,使临床症状消失,血β-HCG快速下降至正常,并使盆腔异位包块短期吸收消失,输卵管短期恢复通畅。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异位妊娠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药治疗异位妊娠200例。结果全部患者血HCG均下降至正常,包块全部消失。随访1 a,70例再次宫内妊娠,占35%;3例再次异位妊娠,占1.5%。结论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可促进血HCG的下降及包块的吸收,并且可以消除盆腔炎症,有利于保持输卵管畅通,提高下次正常妊娠的成功率,降低异位妊娠复发率。它可以作为西药保守治疗后常规的后续治疗,也可以作为轻型异位妊娠首选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输卵管异位妊娠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因输卵管异位妊娠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在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基础上给予温针灸配合口服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治疗后采用阴道B超检查观察患者输卵管愈合及盆腔积液情况,通过输卵管碘油造影技术观察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输卵管包块吸收明显,相对通畅,盆腔内积液较少(均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异位妊娠患者术后输卵管愈合及盆腔积液吸收,改善输卵管通畅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e,MRI)在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经MRI诊断为异位妊娠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宫外孕病例。结果:术后随访结果 95%与MRI诊断结果相符。宫外孕的MRI影像表现为宫旁囊性、囊实性或不均质性软组织包块,合并出血及腹盆腔积血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对临床怀疑异位妊娠而B超无法确诊的病例,MRI是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MRI对亚急性及陈旧性出血的显示优于B超及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单纯应用MTX局部注射,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14 d后比较2组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治疗3、7、10、14d后血β-HCG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盆腔积液吸收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P0.05)。2组治疗后3、7、10、14 d血β-HCG值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3、7、10、14 d血β-HCG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盆腔积液吸收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血β-HCG转阴时间、盆腔积液吸收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东莞市横沥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分别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腹部超声可见附件区出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包块,形状与面包圈相似,包块表现为囊实性,内部回声不均匀,盆腔处液性暗区较大,并且一些患者的附件区出现类似妊娠囊的环状高回声区,内部以液性暗区为主。同时,少部分患者妊娠囊内可见心管搏动和胚芽组织,一些患者宫旁包块不规则,内部血流不丰富,血流流速减慢明显,具有较高的阻力,并且可见盆腔内少量积液。(2)经阴道超声可见附件区出现类圆形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包块,大多数患者附件区出现妊娠囊的环状高回声,内部以液性暗区为主,其中一部分呈现出面包圈状的高回声,内部可见心管搏动和胚芽,并且经彩色多普勒成像,可见附件区妊娠囊内血流信号闪烁,包块周围可见半环状滋养层血流。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胎心、附件区域包块、子宫内假孕囊、胚芽、盆腔积液以及卵黄囊检出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阴道超声检查,114例确诊,符合率为95.00%,而经腹部超声检查,85例确诊,符合率为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穴位注射加离子导入配合中药散剂口服治疗包块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确诊为包块型异位妊娠[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曾经阳性后转为阴性]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宫外孕Ⅱ号方加减(散剂)以活血祛瘀消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消癥散中药离子导入,观察2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和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结果观察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重复性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加离子导入配合中药散剂口服治疗包块型异位妊娠有利于缩短盆腔包块消失时间,提高输卵管通畅率,降低重复性异位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9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疗程均为2周,并进行6周随访,记录腹痛持续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盆腔彩超包块大小动态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5. 56%,对照组77. 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血β-HCG下降程度、恢复正常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包块消失率、包块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对异位妊娠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缩短症状时间。  相似文献   

20.
妇科盆腔良性包块属中医“瘕瘕”范畴,临床常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异位妊娠包块型。由于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根据导师张良英教授临床真传,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现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异位妊娠包块型的辨证论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