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变化。通过了对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自由基代谢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Cu-Zn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3)LPO含量明显升高(P<0.01)。本实验结果证实SAH后DCVS时痉挛动脉存在自由基的代谢紊乱,自由基介导的病理作用可能在DCVS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孙中武,高宗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过去被认为仅为一种病理性收缩状态[1]。新近研究表明:DCVS还存有SAH后多种因素造成血管壁器质性狭窄,一旦发生泪前使用的血管活性...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临床规律,本文对61例SAH住院病人的脑动脉造影(CAG)、CT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如下:1、SAH并DCVS的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DCVS发生与颅内动脉瘤所在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DCVS时轻度痉挛略多于重度痉挛.2、CT见基底池存在明显的高密度影时,能预示DCVS的发生。3、DCVS常与脑内血肿、脑室出血、脑积水或脑梗塞同时存在。4、SAH再发出血,尤其是近期再发出血,可能产生或加重DCVS.5、DCVS的发生及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DCVS的程度越重,临床病情也越重。6、DCVS的主要体征为意识障碍,近半数的病人有神经示位体征。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脑血管痉挛(CVS)也称颅内动脉痉挛,为脑底大动脉的一支或多支由于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其管腔形态学变化,从而在动脉造影时表现的管腔狭窄。严重者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梗塞,引起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引起CVS,...  相似文献   

5.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预防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们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预防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进行了形态学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40只,体重22~3.0kg。随机分为假SA...  相似文献   

6.
犬与鼠脑血管痉挛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犬与鼠之间脑血管痉挛病变的不同特点。采用2次枕大孔注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犬的模型,及3次视神经孔注血致SAH鼠的模型,对2种模型做了病理观察及形态定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DCVS犬基底动脉的管腔明显缩小(P<0.01),管壁明显增厚(P<0.05)。SAH鼠中动脉的管腔无狭窄(P>0.05),管壁无增厚(P>0.05)。病理观察发现DCVS犬比SAH鼠的脑动脉病变明显严重。提示DCVS犬的模型恒定、可靠、发生率高。SAH鼠的模型不易产生DCVS,故较适用于SAH急性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迟发性脑动脉痉挛与几种血液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鲜动脉血制备成富血小板血浆(PRP),贫血小板血浆(PPP),完整红细胞(IRBC),裂解红细胞(BRBC)与孵育动脉血(IAB)五种成分,通过显微摄像系统动态观察其对正常与迟发性脑动痉挛(DCVS)狗基底动脉的收缩作用。结果表明,PRP,BRBC,IAB均能使正常狗基底动脉产生明显收缩,而只有IAB能导致DCVS狗的痉挛动脉再产生收缩。提示Hb仅是DCVS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DEACMP患者入院初、出院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入院时血清T3、T4、TSH、R-T3和脑脊液T3、TSH、R-T3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并随病情的恢复,此种变化逐渐恢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DEACMP急性期患者呈现典型的低T3、T4综合征变化,动态监测血清和脑脊液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判断DEACM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次注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犬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两次注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大的动物模型,两次注血间隔48小时,两次注血后立即取脑见大量的血液沉积在脑底大血管周围;于第一次注血前与第二次注血后的第五天行椎动脉造影证实DCVS的发生率为100%,其中60%重度痉挛;33.3%中度痉挛;6.7%轻度痉挛。电镜观察证实痉挛动脉管壁各层均存在形态学改变。本实验提示两次注血,致DCVS是一个恒定、可靠、发生率高、操作简便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左旋咪唑迟发性脑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48例左旋咪唑迟发性脑病(LIDE)患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ICS-Ⅱ分析仪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配对标本的部分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表明:LIDE组CD3、CD4、CD25、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和CSFIgG、IgA、IgM及IgG鞘内合成率(IgG-Syn)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实验性迟发性脑动脉痉挛时脑组织的缺血性改变。对二次注血后经椎动脉造影证实为DCVS狗的大脑皮层,白质,脑士,小脑皮层,海马CA1与CA2,3,47个脑区的Cu-Zn-SOD,Cat活性,LPO含量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DCVS实验动物海马CA1与CA2,3,4区的LPO含量和Cu-Zn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丘脑Cu-ZnSOD活性7个脑区Cat活性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 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84例DEDH, 分析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损伤的关系及治疗资料。结果 经2 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70 例,经3 次CT检查确诊14 例;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伤后24 小时内(64-3% ) ,多见于颞顶部(59-5 %) ,且多有颅骨骨折(76-2% ) 。下述情况的GOSⅣ~Ⅴ级者占比例最高,其中额颞部血肿(18/20) ,GCS13 ~15 分(53/53),血肿量50 mL以下(55/55) ,手术清除血肿(45/54) ,提示具有这些情况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CT和颅内压(ICP) 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DEDH 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部分小血肿病人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itC、Vit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在脑供血不足组,VitC、VitE、SOD含量略降低,MDA含量略升高;而在脑梗塞急性期,VitC、VitE、SOD含量明显降低,MDA明显升高;恢复期均恢复正常。结论以MDA为代表的自由基代谢产物参与了脑缺血性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内源性抗氧化剂VitC、VitE、SOD可作为一个敏感指标,早期证实脑缺血的发生,推测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 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灵敏度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HPLC-ED),测定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的纹状体细胞外液(ECF)的DA、5-HT和NE及其代谢产物(5-HIAA)和HVA的变化和巴曲酶的影响。结果 显示脑缺血时,ECF DA、NE及5-HT明显升高,巴曲酶能显著地降低脑缺血时ECF DA及再灌注时ECF HVA和5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28例临床分析孙中武,陈竞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呈异常的(非生理性供血调节)收缩状态[1]。出血后立即发生,而在1小时内结束者为急性痉挛(ACVS),仅在动物实验中见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诱发电位(EP)、CT和脑电图(EEG)。方法:对46例DEACMP患者进行EP、CT和EEG检查,结果:异常率体感诱发电位(SEP)83%、视觉诱发电位(VEP)63%,脑士听觉诱发电位(BAEP)30%,CT71%,EEG100%。SEP中的P40、N50,P60和N75峰潜伏期(P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VEP的P100PL较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灵敏度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HPLC-ED),测定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的纹状体细胞外液(ECF)的DA、5-HT和NE及其代谢产物(5-HIAA)和HVA的变化和巴曲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时,ECFDA、NE及5-HT明显升高,巴曲酶能显著地降低脑缺血时ECFDA及再灌注时ECFHVA和5-HIAA的水平。结论巴曲酶影响单胺神经递质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中国广州汉族人群的早老素1(PS1)基因内含子8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进行关联分析。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4例迟发性AD患者(AD组)和106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PS1基因内含子8的多态性,并对AD与PS1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 (1)AD患者组的PSI等位基因1的频率(0.60)高于对照组(0.48),等位基因2的频  相似文献   

19.
自由基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检测了3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HIE患儿血中LPO增高,SOD、CAT下降,而且比较了中度与重度、急性期与恢复期检测结果,表明HIE时,自由基参与了该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以观察硫酸镁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发现硫酸镁组有5例发生DCVS,对照组有11例;因DCVS而出现延迟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者经头颅CT证实,硫酸镁组脑梗塞有2例,对照组有6例,两组相比;硫酸镁组的死亡率也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