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式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约25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末端合并,从低压袋上方引入,与切除了一小片段的肠黏膜匙形吻合再植。结果全组所有患者尿控率100%,无尿失禁、未发生明显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损害及上尿路感染、上尿路结石、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并发症低、尿控效果好,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快速、安全并简单易行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改良Sigma 直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10 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后均行改良Sigma 直肠膀胱术,折叠乙状结肠约25cm 后全层切开,缝合成低压袋,两输尿管并腔后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外翻乳头插入式吻合.结果 改良 Sigma 直肠膀胱手术时间60min.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5~24个月,平均16 个月,全部病例尿控良好.无明显酸碱平衡紊乱.1例单侧轻度肾积水.结论 改良 Sigma 直肠膀胱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尿控效果好且更符合生理要求,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评价改良Sigma术式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膀胱、前列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Sigma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约25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末端合并吻合并外翻形成乳头,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再植。结果:全膀胱切切险后的直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后1例发生直肠阴道瘘,经横结肠造口后瘘口自愈;1例左肾积水伴上尿路感染者经输尿管顺行扩张后恢复正常,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血钾,补充枸橼酸钾后治愈。全组无尿失禁,肾功能损害及严重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Sigma手术时间短,对肠管扰动小、操作简便、术后尿控满意,上尿路积水,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Mainz Ⅱ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全切术后,采用Mainz Ⅱ型膀胱术尿流改道.术中取直肠和乙状结肠各10 cm,对系膜缘剖开,从直肠和乙状结肠连接处对折双层缝合成贮尿囊后壁,左右输尿管分别与乙状结肠和直肠乳头状抗反流吻合,双层缝合前壁,建成Mainz贮尿囊.结果 1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40~420 min,平均350 min;输血400~800 ml,平均600 ml;随访4~18 月,尿粪分流,尿控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膀胱全切Mainz Ⅱ型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尿控效果好,生活质量高,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治疗严重的膀胱疾患时需行膀胱全切术并进行尿流改道.目前尿流改道的术式繁多,各有利弊,其中膀胱全切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MainzⅡ)采用一段去管状化的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改建成储尿囊(Mainz Pouch Ⅱ),双侧输尿管与储尿囊吻合,通过肛门控尿,是接近生理性控尿的新式尿流改道术.近年来这一术式在需要尿流改道的患者中被广泛采用,技术日渐成熟,术后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近年来MainzⅡ术式在尿流改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旨在使MainzⅡ术式在膀胱全切后的尿流改道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膀胱恶性肿瘤行膀胱尿道全切,膀胱或尿道病变不能正常储尿及排尿而手术无法修复时,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很多,Sigma直肠膀胱术是Fisch于1993年报道的[1],利用乙状结肠、直肠折叠形成储尿囊,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肛门控制排尿的尿粪合流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8.
20 0 0至 2 0 0 1年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可控尿流改道 (MainzPouchⅡ ,乙状结肠直肠储尿袋 ) 11例。男 6例 ,其中尿道受侵 4例 ;女 5例。年龄 5 8~ 6 9岁 ,平均 6 4 .7岁。组织学检查 :侵及肌层膀胱肿瘤 9例 ,T1G3 复发和BCG治疗后原位癌各 1例。强调术前须行直肠、结肠镜检查 ,括约肌功能良好。操作技术参照JUrol,2 0 0 1,16 5 :186 3,使用Endo GIA处理切断膀胱血管蒂 ,标本自敞开的阴道 /直肠取出。乙状结肠和直肠侧侧吻合形成储尿袋后壁 ,使用粘膜下抗返流隧道法移植输尿管于储尿袋内 ,用 3 0Maxon连续缝合储尿袋前壁。结…  相似文献   

9.
为简化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操作,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对6例膀胱癌已侵犯膀膛颈的患者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随访3~18个月,患者肛门排空次数稳定,二便基本分开,无肾功能损害及高氯性酸中毒。本术式非常简便,只需单纯的肠壁纵切横缝,便可构造一个大容量、低压力的贮存囊,避免了腹壁造口及扩大肠手术带来的不便和并发症术后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在尿流改道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至2009年行尿流改道手术患者71例,33例实施回肠代膀胱术,38例实施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贮尿囊容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尿失禁、代谢性酸中毒、输尿管返流)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贮尿囊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谢性酸中毒、输尿管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代膀胱符合生理排尿特点,患者易接受.但是其手术适应范围较小,尿失禁发生率较高.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手术适应范围广,尿失禁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