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用激光进入经络领域始于七十年代。氦氖激光对人体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行气镇痛、化瘀散结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学者以激光代替针刺,国内称“光针疗法”。以小功率光针直接作用于大多数的腧穴,通过腧穴、经络和神经体液,对机体起刺激、训整作用。激光代替针和灸可治疗多种疾病,然而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经络腧穴作用的特异性,寻找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最佳经络腧穴,为偏头痛提供一个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针刺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3条经络腧穴治疗偏头痛,观察针刺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特征.结论针刺足少阳经络腧穴治疗偏头痛是用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最佳经络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药透皮治疗,即中药贴敷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国外“透皮给药治疗系统”的出现,这一方法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透皮给药系统”与经络腧穴相结合,为中医外治法开拓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在经络、腧穴、压痛点上注射适量液体药物,以防治备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此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提升。我部自2000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1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隔药灸是将中医、中药、经络、腧穴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原理是采用穴位给药,并利用艾条燃烧的热力,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入穴位,使其沿经络到达病所。隔药灸具有一般灸疗的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7例,根据中医辨证,选用相应的穴位,用隔药灸治疗,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2-5个疗程,近期治愈21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91.2%。结论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操作简单,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腧穴与经络的关系是经腧一体,即腧穴和经脉是相互结合的,然而在最初经络和腧穴却是各自发展的,经过历代演变,才成为现在的经脉内容。据文献记载,腧穴的治疗作用尽管早已被认识,但腧穴的理论形成却晚于经络理论。至少在汉代以前腧穴的理论体系并未形成,但对经络的认识已颇成系统。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灸专业各层次(七年制硕士专业、五年制本科专业、三年制大专专业等)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以教授学生划线定经和准确定穴为主要目的,划线定经和准确定穴是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它对后两门课程《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学习意义重大。学习《刺法灸法学》必须以经络腧穴为刺激点;学习《针灸治疗学》,疾病辨证有经络辨证,治疗以腧穴为组方。因而如何开展好《经络腧穴学》的实践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往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献的考证及临床观察总结,提出了经络腧穴定位乃反应点的观点,采用对经络腧穴的望诊、触诊来判断病变位置及确定治疗点,能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驻波,经络,相干态和中医的整体论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络系统主体部份原来是一个非均匀的内电场分布,而这一非均匀的内电场来源于电磁驻波的叠加。换言之,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电磁驻波叠加所形成的肉眼不可见的三维干涉圈。并从腧穴和经络上电导测量、腧穴的大小和形状、经络的形状、腧穴和经络位置的可变性、针灸中的广泛存在的全息现象、电导测量数据的统计自相似性、针感和得气问题、针感的传速度、脏器病变与相应穴位上的电导能力的改变、经络腧穴分布和解剖学关系等关键问  相似文献   

10.
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作为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是学好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其他针灸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针灸各种操作技能,发挥治病救人作用必不可少的关键所在.其中腧穴定位实训教学部分又是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实训教学的改革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尝试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195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据库,从腧穴、经络、特定穴、选穴部位及刺灸方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选穴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总共纳入35篇相关文献,涉及74个穴位,频次为216次,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等,以合谷、阿是穴、天突等最为常用,方法以针刺为主,大肠经和胃经是最常选用的经脉。[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注重经络辨证结合脏腑辨证,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并且重视局部取穴。  相似文献   

12.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古代处方及近10年的临床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整合,找出针灸治疗规律。方法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整理出穴位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古今文献中针灸处方特点。结果古代文献针灸处方取穴以远道取穴、单穴为主;近代文献以远近配穴、多穴为主。穴位归经上二者均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足少阳胆经,以五输穴、交会穴和背俞穴应用较多。结论慢性腰痛针灸处方重视"远道取穴"的应用,"远近配穴"原则是重要内容,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help selecting appropriate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experimental stud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e rules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selec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re analyz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PD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iques. Methods: Literature about PD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was searched and select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MEDLINE. Then the data from all eligible articles were extracted to establish the databas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for PD. The association rules o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ules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selection. Results: Totally, 168 eligible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184 acupoints were applied. The total frequency of acupoints application was 1,090 times. Those acupoint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ead and neck and extremities. Among all, Taichong (LR 3), Baihui (DU 20), Fengchi (GB 20), Hegu (LI 4) and Chorea-tremor Controlled Zone were the top five acupoints that had been used. Superior-inferior acupoints matching was utilized the most. As to involved meridians, Du Meridian, Dan (Gallbladder) Meridian, Dachang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and Gan (Liver) Meridian were the most popular meridians.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for PD treatment lay emphasis on the acupoints on the head, attach importance to extinguishing Gan wind, tonifying qi and blood, and nourishing sinews, and make good use of superior-inferior acupoints matching.  相似文献   

14.
王建文 《中医学报》2021,36(5):1006-1009
贝尔氏麻痹又称"面瘫"。根据面瘫经筋病候特点,石学敏院士创立"经筋刺法",提出针刺治疗面瘫选穴以面部取穴为主,针对面部瘫痪肌群确立以经筋透刺和经筋排刺为主的治疗方法。主穴为: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太阳透颊车、太阳透地仓。所选穴位均是手、足三阳经经筋循行于面部的要穴。该刺法可以鼓舞阳经经气,健培气血,促进气血运行,散瘀通经活络,使得面部经筋得以充养,缺损神经功能得以修复。针对患者因面瘫导致的情志不舒,石学敏院士指出,应以解郁除烦为法则,选取百会、印堂、太冲、内关等穴以开窍醒脑、理气解郁、宁心调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腧穴、经脉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包括308个针灸处方、9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1 928次。其中,主要选取的经脉为督脉及足三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下肢和上肢;累计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腧穴配伍以大椎→百会最为常见。结论 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重视督脉及足三阳经的使用;取穴以近部取穴及远近配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16.
《经穴解》为明末清初齐鲁针灸医家岳含珍所著,全书学术特色鲜明:从分经辨证、病候辨证、人迎寸口脉辨证三方面了阐述了经络辨证的价值,积极探讨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注重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从腧穴的主治功能、经脉循行交会与气血盛衰的关系、地理方位等多角度对书中穴名进行解释,可以窥探分析穴位的气血盛衰,提供了认知腧穴的基本思路;以“五脏互藏”理论为指导阐述腧穴主治病证,体现了其从整体辨证论治、注重经络与脏腑关联的学术特点,揭示了脏腑之间的复杂联系。该书论述全面细致,阐释深入简出,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借鉴,促进了齐鲁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天文理论认为“天人相应”,人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分析后发现,古代天文学中的历法、星占等理论与经络和腧穴系统的构建及运行密切相关。古代天文理论指导构建了经络和腧穴系统,并用于解释经脉循行、腧穴命名,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古今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选穴规律。方法 全面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F)、维普等数据库系统中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以腧穴为主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选腧穴、穴位归经及特定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高频腧穴进行二阶、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制作相关的网络图。结果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主要选穴特点是远近配合、循经取穴。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翳风、听宫,本次研究所选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手少阳三焦经,特定穴中则常选用五腧穴。结论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多依证型不同而辨证选穴取经,以局部选穴和远端配穴相结合,临床上选用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交替使用,可改善局部耳内循环, 恢复听力;选用太溪、太冲、中渚、三阴交、丰隆等穴可起到补肾益精,疏肝泄火,健脾化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用经、用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医学资源数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关于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腧穴关联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常选穴位有会阳、三阴交、足三里、中髎、次髎;常选经脉为膀胱经、脾经、胃经;常选部位为腰骶部;特定穴中以交会穴的运用最多;相关性较高的腧穴有足三里-三阴交,会阳-三阴交;刺激方法以电针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取穴取经有规律,疗效肯定,为临床治疗用经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