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对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32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发现对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应给予阿托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应首选胺碘酮,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益采用电复律,对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患者用硫酸镁.结果 32例病例应用上述治疗均恢复了窦性心律.结论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得到正确治疗后的疗效是显著而确切的.  相似文献   

2.
尹可浩  冯林 《海南医学》2011,22(4):56-57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救治方法。结果急性乌头碱中毒可致多种、严重心律失常,关键是及时、合理地选择抗心律失常治疗。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需早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对鸟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52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发现对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应给予阿托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应首选胺碘酮,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益采用电复律,对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患者用硫酸镁。结果52例病例应用上述治疗均恢复了窦性心律。结论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得到正确治疗后的疗效是显著而确切的。  相似文献   

4.
李珂 《中外健康文摘》2012,(37):137-138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抢救办法.方法分析43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患者均表现为2种以上的心律失常,共发生心律失常94例次,经科学、规范、个体化纠正心律失常,治愈41例,死亡2例,治愈率95%.结论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具有“多变性”、“速变性”和“致命性”的特点,科学、规范和个体化处理心律失常是成功抢救乌头碱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抢救经验,以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 对我院急诊救治的148例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中,发生心律失常104例占70%,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前者56例占53%,后者48例占47% 抢救成功142 例,死亡6例.结论 抢救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患者,不能仅依靠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提高窦性心律抑制低位起搏点的兴奋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如不能很好控制应及时改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乌头碱中毒如果早期及时救治,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乌头碱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成功获救,1例死亡。结论阿托品针和盐酸胺碘酮针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安全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在近年来收治的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39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在6-72小时之内心律失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心衰与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抢救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点、体征及中毒机制,并总结出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抢救措施.结果 急性乌头碱中毒中致心律失常42例,以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每例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全部患者治愈出院,住院天数2~12 d.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多见、最危险的因素及救治重点,及时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必要时使用电复律,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乌头碱中毒30例临床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碱中毒起病急促,可致心律失常,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有生命危险.本文收集整理自1997年1月以来有详细资料的乌头碱中毒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抢救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前者占78.38%,后者占21.62%.抢救成功34例(97.14%),死亡1例(2.86%).结论 抢救乌头碱中毒性心律失常不能仅依靠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提高窦性心律抑制低位起搏点的兴奋性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如不能很好控制应及时更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对于发生室颤者,不能轻易放弃,积极处理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抢救办法。方法:分析6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24例,快速性心律失常36例(含致命性心律失常2例),经应用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等治疗后,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乌头碱中毒通常会引起心律失常,有时可出现致命性严重的心律失常。早期及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等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24例,治疗按中毒病人给予洗胃、利尿、补液、营养心肌,加速毒物排泄等处理,同时在心电监护下,用阿托品、利多卡因针治疗,控制心律失常,收到良好效果,无一例死亡.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利多卡因可抑制心肌自律性,消除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作用时间短、无蓄积性,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是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较好药物.目前乌头碱中毒因无特效解毒药,治疗之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乌头碱类药无蓄积性、消除快,只要心律失常纠正,病人24-48小时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洗胃、心电监护、硫酸镁、阿托品、电除颤治疗。结果36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治愈35例,死亡1例。结论彻底洗胃,硫酸镁、阿托品对乌头碱中毒导致室性心律失常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唐成玥  刘利宏 《包头医学》2009,33(4):212-213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救治要点。方法:对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救治要点。结果:急性乌头碱中毒可导致多种复杂、严重的心律失常,救治要点是及时、彻底的洗胃和正确、合理、及时地抗心律失常治疗。结论:乌头碱中毒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及直接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而导致心律失常,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有效地纠正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救治要点.方法 对5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救治经验.结果 本组56例经上述抢救处理后,54例患者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无明显后遗症发生.其中2例患者入院时即为多源性、多形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尖端扭转性室速,伴阿-斯氏发作、休克等,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治疗时需采取综合措施,清除毒物,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救治方法。方法总结17例乌头碱中毒病例的药物治疗、电复律、血液灌流、洗胃、导泻、补液、促排及纠正水电失衡等综合治疗的方法。结果本组3例频发室性早搏、4例多源频发室性早搏、2例室早并二联律、2例Ⅱ°房室传导阻滞、3例室颤病例,经过及时抢救治疗,16例痊愈,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4.1%。结论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有效及时的治疗,可阻止病情恶化,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抢救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前者占78.38%,后者占21.62%。抢救成功34例(97.14%),死亡1例(2.86%)。结论抢救乌头碱中毒性心律失常不能仅依靠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提高窦性心律抑制低位起搏点的兴奋性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如不能很好控制应及时更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对于发生室颤者,不能轻易放弃,积极处理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致严重心律失常临床心电图资料,探讨其治疗前后心电图的表现。方法对解放军第123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经临床治疗前后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急性乌头碱患者心电图异常28例(93%),其中,频繁多源性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6例(占57.1%),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4例(14.2%),房室传导阻滞3例(11%),频繁房性早搏合并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7%),ST-T改变2例(7%),房颤1例(3.6%),经临床治疗后,心电图心律失常消失,28例异常心电图患者中,26例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结论乌头碱中毒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系统直接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而导致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对于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乌头碱中毒多发生于山区农民,主要是人们因受风湿、类风湿的侵袭而服用由川乌、草乌等草药自制的药酒或生服川乌、草乌等草药以缓解病痛,且用量、用法不当而发生中毒.乌头碱中毒可致死亡,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尚无救治乌头碱中毒的特效药,主要措施是对症治疗及护理[1].近年来我院救治乌头碱中毒患者9例,经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本文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北溪  苏月南 《当代医学》2010,16(15):137-138
目的总结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8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心律失常防治措施包括常规应用含镁极化液、参麦注射液、阿托品;室性心律失常者加用静脉胺碘酮。结果共发生心律失常71例次,以室性心律失常(78.87%)及快速性心律失常(84.51%)多见。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每例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2种者24例(82.76%);治愈28例(96.55%),死亡1例(3.45%)。治疗后第6、12、24h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98.59%、98.59%。结论正确认识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有助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