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制按压止血带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静脉穿刺数各为7 d。实验组采用穿刺部位输液贴加按压止血带按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按压方法按压,观察两组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方法,穿刺部位发生出血及皮下淤血率、两组直接护理时间及护患满意度。结果两组按压方式穿刺处出血率、皮下淤血率、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瘀血率的发生,其直接护理时间,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后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与传统方法对皮下瘀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03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1例,采用保留输液贴加纵行棉签联合按压法,按压时间为4min;对照组152例,纵行棉签直接按压针眼或者单独应用输液贴按压法,时间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保留输液贴加纵行棉签联合按压法其临床止血效果好,达到更长时间保持穿刺点无菌,易于愈合,减轻疼痛,减少皮下出血和静脉炎发生,能有效降低患者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输液贴指压法应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病人394例次,随机分为实验A组(输液贴三指横压法)、实验B组(输液贴拇指直压法),观察输液贴不同指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的比较;再将静脉输液病人241例次,随机分为输液贴组(实验组)、传统棉签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的比较,制定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使用输液贴指压法按压止血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使用输液贴不同指压法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输液贴指压法与传统棉签按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固定、不移位、止血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止血按压效果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较好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方法:对118例患者1 062次静脉输液分别采用平行按压法和横行按压法,按压时间分为小于1min、1min+、2min~3min,观察皮下出血和/或皮下瘀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平行按压法明显优于横行按压法(P〈0.01),按压时间大于1min为宜。结论:静脉输液拔针采用平行按压法,按压时间不少于1min,能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两者不同按压方法对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按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按压法,观察并记录拔针后患者皮下出血情况。结果:根据皮下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按压效果,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压方法改良后能够有效避免拔针后皮下出血及淤血的发生,减少病患痛苦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的按压方法,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86例输液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灭菌输液贴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消毒棉签按压法。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灭菌输液贴按压法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消毒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7.
周华 《黑龙江医学》2013,37(1):48-49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法。方法将3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采用改良式拔针按压法:先拔针,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排横向将针眼前后1~2 cm全部按压,按压时间3~5 min。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拔针按压法:先用棉签按压穿刺针眼,后拔针,按压时间同实验组。结果改良式拔针按压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拔针按压方法(P<0.05)。结论改良式拔针按压法效果确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拔针后3种不同按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60例经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拔针后,随机分为食指中指按压组85例,大鱼际按压组88例,四指平行按压组87例,分别采用食指中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四指平行按压法,按压时间为5min.观察3组皮肤出血,皮下瘀血的情况.结果 四指平行按压法皮肤出血率和皮下瘀血率明显少于食指中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指平行按压法更能有效减少头皮静脉输液拔针后皮肤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保护血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芳 《吉林医学》2010,(1):116-1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步按压的最佳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将7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分别采用交换式按压(传统按压法)和非交换式按压(小鱼际肌直接按压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静脉拔针后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等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小鱼际肌直接按压优于传统按压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郝晓东 《伤残医学杂志》2014,(2):274-274,285
目的:比较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拔针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后穿刺点止血的时间,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56.4±1.3秒,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204.5±23.5秒,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有8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8.99%,1例出现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1.69%,对照组患者拔针后有22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37.29%,7例发生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为11.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缩短穿刺点出血时间,降低拔针后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6):628-628,56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100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胶布加压棉球按压法和手持棉签直接按压法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拔针后采用胶布覆盖棉球加压对穿刺点按压位置固定、力度均匀稳定,方法简单易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4.92,P〈0.01)。结论:采用胶布覆盖棉球加压按压方式比用手持棉签按压的方式止血效果好,可提高再次静脉穿刺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将6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0例,分别采用交换式按压(传统按压)和非交换式按压(小鱼际肌直接按压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小鱼际肌直接按压优于传统按压法。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小鱼际肌直接按压好于传统按压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无菌输液贴在输液后拔针按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科住院需普通输液的病人240例,其中男性160人,女性80人,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各120人。实验组应用输液贴按压法拔针,对照组应用棉签按压法拔针。结果无菌输液贴按压法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P<0.05),其临床止血效果好,达到更长时间保持穿刺点无菌,易于愈合,减轻疼痛,减少皮下出血和静脉炎发生。结论一次性无菌输液贴应用于输液后拔针按压,方便、经济、实用、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麦竹丹  任春菊 《吉林医学》2013,(35):7516-7517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探求最佳的拔针方法。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4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拔针时采用传统方法和拉拔压法拔针来评价两组患者发生皮下淤血现象和舒适的情况。结果:实验组70例患者无淤血和疼痛现象发生,所有人员无不舒适感觉。两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拔压法拔针方法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淤血和出血现象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在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360例体检者按采血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1(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观察组2(双棉签交换按压法)、常规组(单棉签交换按压法)3组,每组各120例。观察各组局部发生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等情况。结果:3组局部发生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等情况经χ^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双棉签交换按压法按压止血效果优于单棉签交换按压法,并可显著降低采血后局部疼痛的发生率,其中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时间及护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门诊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与最佳时间效果。方法:将2006年在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1091例,输液次数6834例次,按《基础护理》掌握拔针法,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输液老年患者的1210例,输液次数7131例次,实施保护静脉的护理措施,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拔针后出现皮下瘀血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保护静脉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皮下瘀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 将2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和疼痛不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输液老年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连贯式按压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按压法(交换式),观察2组患者皮下瘀血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和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应用连贯式按压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可减少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减少局部瘀血青紫的作用.方法: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按压5min的方法,加压按压组41例采用在常规按压5min后,加用纱球加压按压的方法.结果:加压按压组患者发生局部瘀血青紫和局部疼痛的例数均为2例,占4.88%,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压按压可减少发生穿刺处出血,减少瘀血青紫现象和疼痛感,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