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秀娜  罗羽  张翠华  江露 《护理研究》2008,22(31):2871-287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24 h血糖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住院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43例.其中糖代谢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0例列为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0例列为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孕妇分娩的新生儿43例列为GIGT组.分别在出生时及出生后1 h、2 h、6 h、12 h、24 h进行血糖监测.[结果]GDM组、GIGT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均在出生后1 h血糖值最低,而后血糖逐渐升高,至24 h后血糖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及GIGT组间血糖紊乱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能增加新生儿血糖紊乱率,应重视早期新生儿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其与母亲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24h血糖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住院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43例。其中糖代谢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0例列为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0例列为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孕妇分娩的新生儿43例列为GIGT组。分别在出生时及出生后1h、2h、6h、12h、24h进行血糖监测。[结果]GDM组、GIGT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均在出生后1h血糖值最低,而后血糖逐渐升高,至24h后血糖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及GIGT组间血糖紊乱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能增加新生儿血糖紊乱率,应重视早期新生儿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4月门诊进行孕期健康检查的妊娠中晚期(24~35周)孕妇进行GDM的筛查,首先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如1h血糖≥7.8mmol/L,则进一步于3d后行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将筛查出的47例GDM孕妇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5例行72h动态血糖监测(CGMS),对照组22例行72h指尖末梢血糖测试,7次/d(包括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结果 所有GDM孕妇在监测过程中均无低血糖自觉症状及低血糖事件记录;CGMS数据显示实验组高血糖比为(17.5±3.1)%,低血糖比为(2.4±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2.2)%及0.结论 建议采用血糖仪行血糖自我监测的GDM孕妇,在进行指尖末梢血糖测试的同时定期进行CGMS血糖监测,系统评价真实血糖控制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凡  李文坚  何军 《临床医学》2012,32(10):8-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孕妇分为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正常组、异常组及妊娠糖尿病(GDM)组,每组10例,采用CGMS进行连续3 d血糖监测。结果GDM组整体血糖波动系数,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血糖平均值,患者早、中、晚餐三餐达到餐后血糖峰值,低血糖及高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 CGMS能够准确反映出GDM患者的完整血糖变化,可增强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植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门诊定期产检的GDM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上臂植入组16例及后腰部植入组17例,将两组CGMS血糖值与相应的指尖血糖值(SMBG)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两组发生故障情况。结果上臂植入组与后腰部植入组患者CGMS血糖值与SMBG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4,0.922;P〈0.01);上臂植入组发生故障6次,后腰部植入组发生故障1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9,P〈0.01)。结论CGMS能够为GDM患者提供连续的、真实的血糖图谱,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4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治疗的GDM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9例、观察组8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人工测量血糖值(7次/d),观察组采用24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y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监测血糖,共观察3d。比较2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发生低血糖37例,发生率为42.5%,高于对照组的25.3%(χ2=6.219,P=0.013);观察组发生低血糖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0∶00-3∶00,有症状低血糖发生率为2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2%(χ2=7.789,P=0.005)。 结论 24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比传统方法能够更早识别低血糖反应,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指导GDM的个体化治疗,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用于危重患者实时血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ICU危重患者56例,每4 h同步分别用指血糖仪、CGMS和动脉血生化检测法测定血糖值.对指血糖、CGMS血糖与动脉血糖值进行对比和回归分析.结果 指血糖、动态血糖与动脉血糖值之间相关性良好.结论 CGMS系统可以部分替代指血糖监测,作为ICU危重患者实时血糖监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指尖血糖监测方法相比较,评价CGMS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连续72h同时使用CGMS和手指尖血糖监测,分别记录患者的血糖值(手指血糖记录三餐前后、夜间22:00及凌晨4:00血糖值),对相同时间段的血糖值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结果(1)48例患者在相同时间段内比较,出现高血糖时间段为餐后1-2h,CGMS监测血糖的最高值为(18.66±1.55)mmol/L,相同时间段的手指血糖值仅为(15.82±1.2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低血糖(血糖值〈3.9mmol/L)时间段多为22:00-4:00,CGMS监测中发现低血糖19例,其中9例(18.75%)发生低血糖时无任何症状,10例(20.83%)发生低血糖时伴有心慌、头昏等症状,最低血糖值(2.6±0.44)mmol/L;而同时段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有8(16.67%)例无症状低血糖,5例(10.41%)发生低血糖时伴有心慌、头昏等症状,最低血糖值(3.2±0.2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GMS更能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夜间低血糖,较手指尖血糖监测能指导临床医师为患者调整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门诊血糖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GDM孕期保健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行时间护理,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婴儿出生评分。[结果]两组病人经护理后血糖值控制至孕末期未使用胰岛素治疗;两组病人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4%,低于对照组的32%(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9分~10分40例(占80%),多于对照组33例(占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DM病人门诊血糖检测中应用时间护理,有利于加强孕期门诊血糖监测管理,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优生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渡过孕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引导下持续调整妊娠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效果。方法对32例住院妊娠糖尿病(GDM )患者结合其生活习惯制订饮食、运动方案,并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持续进行调整,持续观察其血糖波动情况,了解其降血糖效果。结果 CGM S引导下持续调整饮食与运动的32例GDM 患者3个24 h动态血糖图谱所示:高血糖曲线下面积、日内血糖极差、日内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峰值浓度、时间、谷值血糖浓度指标均逐渐改善,尤其第3个24 h的日内血糖极差、日内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峰值浓度、餐后血糖峰值时间、谷糖血糖浓度明显好于第一个24 h ,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够监测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波动的详细数值,在其引导下持续调整患者饮食与运动,可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李云倩  沈洁 《临床荟萃》2012,27(12):1043-1046
目的 应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分析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与正常糖耐量孕妇血糖的差异性.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南方医院行正规产检的初产妇,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两组,采用CGMS行72小时血糖监测,计算评估参数,分析两组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糖(MBG)波动幅度(3.5±1.0) mmol/Lvs (2.4±0.3)mmol/L、日内日血糖最大波动幅度(5.2±1.6) mmol/L vs (4.3±1.1)mmol/L、早餐后1小时MBG值(7.1±1.1)mmol/L vs (5.9±0.6)mmol/L、早餐后血糖峰值(8.5±1.1)mmol/L vs(6.8±1.1)mmol/L、早餐后血糖达峰时间(57.4±15.5)分钟vs(45.3±14.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GDM患者存在血糖波动,CGMS可以发现GDM患者全天的特点,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FPG)测定水平与妊娠中期75g葡萄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在孕12周时来该院建立孕册行空腹血糖检测,并于24~28周行75g葡萄糖OGTT试验的孕妇110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ADPSG)2010年提出的新诊断标准按OGTT结果 将孕妇分为4组。A组为OGTT结果 正常组,B组为OGTT结果 有1项异常,C组为OGTT结果 有2项异常,D组为OGTT结果 有3项异常。比较4组孕妇空腹血糖结果 的差异。结果 A、B、C、D组的孕早期空腹血糖均值呈递增变化,A组孕早期FPG≥5.1mmol/L的孕妇有65例占5.9%(65/1107),OGTT异常组有7例孕妇早期FPG≤4mmol/L。结论 孕早期空腹血糖升高是预警信号,提示孕中期发生妊娠糖尿病(GDM)的可能性增大。但将孕早期FPG≥5.1mmol/L作为GDM的诊断标准尚存疑问。处于任何一个空腹血糖区间,均有可能发生糖耐量异常,设立1个空腹血糖值而排除GDM的方法 不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DM对孕妇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血管扩张(FMD)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内皮依赖性FMD技术于孕前、孕中期和产后12周评估29例GDM孕妇(观察组)和34名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右侧肱动脉FMD值;记录2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心率、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FMD值差异,分析影响观察组FMD值的因素。结果 FMD值在2组均呈先降后升趋势,观察组(F=85.50)及对照组(F=89.59)之间及组内3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时间点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39.01,P<0.05)。孕前组间F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P>0.05),对照组孕中期(F=16.88)和产后12周(F=60.83)FMD值均大于观察组(P均<0.05)。服糖后2 h血糖和舒张压对FMD值影响最为显著。结论 GDM可致孕妇血管内皮功能不可逆损伤。利用FMD技术可无创评价G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望为筛查GDM孕妇产后心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刘培艳  吴莉莉  肖小敏 《新医学》2012,43(8):545-548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同孕期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探讨脂质过氧化与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为GDM、经饮食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且足月分娩的31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35名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和足月临产前的新鲜中段尿液,应用抗原标记酶联免疫法测定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2α)的水平,分析临床指标和妊娠结局与8-iso-PGF2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妊娠中、晚期及足月临产前的尿8-iso-PG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GDM组和正常对照组尿8-iso-PGF2α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晚期和足月临产前尿8-iso-PG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妊娠中期显著升高,同时也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GDM组足月临产前血细胞比容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并与足月临产前尿8-iso-PGF2α水平呈正相关(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并与足月临产前尿8-iso-PGF2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过程中正常孕妇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持稳定。GDM孕妇妊娠晚期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增强,饮食控制血糖水平正常者,异常增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仍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变化。方法选择1996~2007年糖代谢异常孕妇718例与糖代谢正常孕妇11239例进行比较,第一阶段1996~2001年糖代谢异常孕妇122例为观察组1,糖代谢正常孕妇5967例为对照组1;第二阶段2002~2007年糖代谢异常孕妇596例为观察组2,糖代谢正常孕妇5272例为对照组2。第一阶段未开展葡萄糖筛查,产检生化空腹血糖≥5.6mmol/L,则进行餐后2h血糖检查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第二阶段对产检孕妇均在妊娠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对筛查值≥7.8mmol/L者进行OGTT,并实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管理。结果第一阶段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22例,发病率为2.00%,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0.84%,GDM为0.84%,GIGT为0.32%;第二阶段妊娠期糖代谢异常596例,发病率为10.16%,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0.78%,GDM为4.29%,GIGT为5.08%,第一阶段观察组1早产、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12.30%、13.93%、4.10%及3.28%,明显高于对照组1的5.33%、3.62%、0.96%及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FGR)、死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02%、0.82%、2.46%、8.20%,对照组1分别为6.37%、2.26%、0.99%、13.09%,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观察组2早产的发病率11.24%,高于对照组2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胎儿、羊水过多、胎儿畸形、FGR、死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05%、5.37%、2.68%、1.34%、1.34%、0.67%、6.04%,对照组2分别为5.46%、4.36%、1.99%、2.12%、1.35%、1.23%、5.16%,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可减少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检并分娩,并分别在孕前、孕24-28周和产后12周后进行右侧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检测的34名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和29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研究组)纳入本次研究。对不同组间或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MD值差异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研究组FMD值变化趋势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两个组别组内不同时间点F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先降后升趋势。两个组别间三个时间点FMD值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组别各时间点患者的FMD值组间比较孕前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晚孕期和产后12周两个时间点,对照组的FMD值和研究组的F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和舒张压对研究组FMD值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最大。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很可能是不可逆性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定期评估FMD值的变化可以作为筛查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病率,探讨不同孕期妇女的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对筛查GDM的临床意义,以及GDM与孕妇伴随有高危因素和孕期的关系。方法 2010年1—12月,来我院行葡萄糖筛查孕妇2 870例,按不同孕期分为孕24~28周组、孕〉28周组;按其是否伴有高危因素分为伴高危因素组、无高危因素组。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妊娠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GCT和75 g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妊娠无高危因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109.51,P〈0.05);而不同孕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27,P〉0.05)。结论本地区GDM有一定的患病率,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GDM发生率高。对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尽早进行GCT筛查,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GDM、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