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络探玄     
经络学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支柱和核心。它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生理病理和临床疾病变化和预后的一门科学,同时经络系统与临床诊断学、预防学和生命科学有重要的联系,也是临床针灸应用于临床治疗,经络取穴循经治疗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经络学与内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长期以来在医学实践中和临床诊断学、预防医学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对疾病的治疗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络学说是我国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也是人体组织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内属于脏(?),外络于肢节,是一个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组织和运行气血的独特系统。几千年来,中医钟炙治病都是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来解释的。而以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几千年祖国医学积累的经验,人们发现了平衡保健  相似文献   

3.
经络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功能及特殊联系规律的认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灵枢》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分布全身,内联五腑六腑,外连四肢躯干和五官,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系网,把人体的各部统一成为完整的有机整体。经络活动维持和调节人体机能,就病变而言,经络病变可影响到脏腑,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经络,清代医家喻嘉言指出:“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1临床资料笔者在临床针刺治疗疾病过程中,对50例病例通…  相似文献   

4.
(一)孔穴是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得出来的治病刺激点,针灸孔穴部位的是否准确对于治疗效果我相信一定有影响,因此必须力求取穴和针刺的部位要准确,出便提高疗效。 (二)经络是在经穴的主治作用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每一条经的经穴主治症总结起来就是该条经络的是动所生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眼通过经络,与赃腑和其他组织器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形成眼病的病因,不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都是通过经脉而反映在它所循行的部位。因此,在诊治眼病时,须审别经络,明确病在何经、何脏、何腑,再以八纲分析,然后处方,了解眼与经脉的关系及主病是指导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关键。笔者参阅祖国医学经络学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对眼病的针灸治疗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近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腧穴某些主治作用和节肢全息穴位系统中的相应代表点有一定联系,这种关系为我们理解传统腧穴的功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特别是为我们理解那些不易用经络学理论解释的腧穴功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仅就掌骨侧的几个传统腧穴作经络学和全息生物医学理论的比较分析。鱼际:鱼际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鱼际穴除具有清肺热,利咽喉的功用外,尚有健脾和胃消打疳的重要功效,对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有明显疗效一。《针灸甲乙经》载,鱼际主“食饮呕”、“腹痛不可以食饮”和“胃逆霍乱”…  相似文献   

7.
健身球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健身器具之一,是中老年人最喜爱的一种活动。 健身球为什么能健身呢?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手的五指上有许多穴位,是好几条经络的起止点。经络把它们与脏腑联系起来,如果脏腑有病,也会反映到经络上来。练健身球就可以通过手的有规律的运动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外温肌肤,内安五脏。其次,健身球  相似文献   

8.
<正>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盛衰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自然界日夜更迭和人体经络气血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归经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中药归经和药物作用选择性的概念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指出:"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作用,即某药对某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有主要和特殊的治疗作用.归经不同,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药效所在.[1]"  相似文献   

10.
针灸是中医学的特殊治疗技术,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效果奇特.针灸治病的主要依据就是经络、腧穴、刺灸法,因此可以说凡用针灸治病者,便不应不遵循针灸这三个要素的基本规则.然而,长期以来,见诸报道的针灸文献中,常有不讲经络,不究腧穴,不求刺灸法的现象,似乎只要随便针刺某些穴位,就可以想治什么病都会有效.鉴于此,有必要重申经络、腧穴、刺灸法的临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整理和总结了经典医著中关于脊骨空里髓和颅内髓的记载。从中发现它们不仅是经络的组成部分 ,而且为经络之海、经络之督、经络之枢。这个发现对确认经络实质有重要价值。因为 ,骨空里的髓为经络之海 ,即指经络都会聚于骨空里髓。骨空里髓为经络之督、经络之枢 ,即指骨空里髓统领经络。由此而知 ,直接或间接会聚到骨空里髓 ,并受其统领的物质就是经络。通过对骨空里髓病候治疗的论述 ,发现中国古代医学家的经验是 ,“骨空里的髓不能针刺 ,如误刺伤可引起伛、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 ,中国发明的针刺治病方法 ,实为在躯肢腧穴针刺肢节经络治病…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经过八年多的针灸临床实践,采用耳穴系统治病,耳穴的命名的特点是既有以解剖部位命名的,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命名的。又有以穴位在诊断治疗中特异功能命名的。根据人体的解剖部位在耳廓上的投影,只要机体某一组织器官或某一部位患病,在耳  相似文献   

13.
中医神奇,耳穴更神奇,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穴是客观存在的,而在两三千年前,我国著名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里第59篇气府论中就有关于耳穴方面的详细记载。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各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的十二条经络,  相似文献   

14.
经络学就是构成祖国医学的主要基础;又是最高的理论之一。它与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组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是指导我们临床实践的最高主脑。离开了它,就无法研究祖国医学和处理医学上的一般问题。因为它贯串在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内经“经别篇”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这就说明了人的生长与保持健康;病的酿成与获致痊愈,皆与经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经脉篇”里更明显地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马元台在内经的注解中更说出:“不识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于此可见经络在祖国医学上的高尚价值了。关于经络的形成,究竟与病候有着怎样的关系?原始时代,当古人在生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針灸能治病,既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就必然有構成这一事实的內在根据。我們祖国医学对于针灸治病,是有一整套理論解釋的。一、经络将人体各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針灸治病的反应途徑。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就在于人体的各部組織、器官之間,有着紧密的联系。祖国医学認为,担負这种联系的,乃是經絡系統。按着祖国医学的論述来看,經絡除了作为一个荣养系統把气血运送到周身以外,它又是联系人体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一个反应系統。由于有着这样一个反应系統的存在,才使得人体各部連成一气,才得以保証人体各部活动的协調与統一,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先祖以非凡的智慧发现了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并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人们早已知道,人体中有12条经络与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其中6条(肺经、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心经与小肠经)是以手指尖为出发点的,因此,中医认为"手为诸阳之会".经常对手指进行刺激,就可以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从而达到自我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从刺营论治喉痹的机制.通过对喉痹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喉痹发病的病机关键是热毒壅滞、痰火郁结,而咽喉局部脉络闭阻是喉痹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因咽喉部有多条经络循行,故咽喉与脏腑经络构成密切联系,当外邪侵袭或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均可致邪毒壅滞、痰瘀闭阻咽喉脉络而发病.在临床上,通过咽喉局部刺营或配合循经取穴刺营治疗,可疏通脉络、逐邪外出、解毒消肿、化痰祛瘀、调和阴阳,从而达到通利咽喉之目的.刺营法是治疗喉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络系统由经脉、经别、经筋、络脉等组成,头部各个部位都不只有一条经脉走行亦是确定不疑的.根据针灸临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的选穴治疗规律,笔者在临床治疗头痛时发现循经取穴治疗头痛,如足太阳膀胱经之至阴或与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配对合用治疗头顶痛,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足少阳胆经之悬钟、头临泣透目窗治疗前额痛,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治疗侧头部的太阳穴处疼痛,足少阳胆经之风池、悬钟治疗后头痛等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2005,25(4):265-268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出入大脑的部位主要有眼系、巅顶部、风府穴和顑部;大脑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经络通路.结论:<内经>对大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在临床诊治脑病时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是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等各个方面,被历代医家推崇和重视,被认为是中医学的入门捷径和造诣高低的标准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途径。《内经·灵·枢》:"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土之所止也。"《黄帝内经·素问》:"静脉者,所以初百病,决生死者也……。"《扁鹊心书》:"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症之根源,究阴阳之转变……经络为治病之要道"。经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主体部分的十二经脉中,有六条通过下肢,而膝部位为其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