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频  杨华元  胡银娥 《中国针灸》2010,30(5):413-416
通过对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1部分:电针》编制过程的回顾,分析了标准的主要结构以及内容制定的依据,并针对标准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重要观点争议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对临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对国家标准<三棱针技术操作规范>编制中的主要难点与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难点与问题主要是:术语的选择问题;规范性与中医特色问题;三棱针治疗出血量计量问题;标准制定的依据与科学性问题.本文还提出了<三棱针技术操作规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对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头针技术操作规范>)编制中的主要难点与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标准编制的意义、术语的选择、规范性与中医特色、进针与行针的操作、标准制定的依据与科学性等问题进行详尽的阐述,同时还提出了<头针技术操作规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标准研制的意义、主要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进行简要介绍,规范了皮肤针的刺激强度、叩刺部位、治疗的间隔时间及疗程.对研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临床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解读,阐述了编制体会.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9部分腕踝针》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标准的制定依据问题,相关术语的选择问题,标准的规范性问题,以及制定国家标准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现已出版。经过2年多的努力,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国针灸学会组织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研究第一批工作已经完成,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国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现已颁布并逐步规范应用至临床中,为制定针灸临床疗效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针灸临床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强大的说服力,使针灸疗法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并在某些疾病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针灸在国内外得以大力推广。方法:本文对制作《口唇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其中遇到的一些个性或共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结果:遵循标准化制定的原则,制作出严谨、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文本,并得出可供其他在标准制定时参考和借鉴的建议或意见。结论:实现针灸标准化,将对针灸的临床运用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加强针灸国际标准化地位,任重道远,国家政府都要加大投资和宣传针灸标准化的力度,政府应在国际间加强对话与合作,促使标准化得到大力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8.
储浩然  杨骏  柳刚 《中国针灸》2010,30(6):499-501
说明标准中艾灸部分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解决办法,对艾灸术语的定义、相关文献资料的选取、艾条的有效期、灸量的确定以及本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针灸》2012,(2):182
书讯: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现已出版。经过2年多的努力,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国针灸学会组织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研究第一批工作已经完成,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4月23日批准发布,并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批国家标准包括《耳针名称与定位》及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现已颁布并逐步规范应用至临床中,为制定针灸临床疗效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针灸临床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强大的说服力,使针灸疗法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并在某些疾病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针灸在国内外得以大力推广。方法:本文对制作《口唇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其中遇到的一些个性或共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结果:遵循标准化制定的原则,制作出严谨、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文本,并得出可供其他在标准制定时参考和借鉴的建议或意见。结论:实现针灸标准化,将对针灸的临床运用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加强针灸国际标准化地位,任重道远,国家政府都要加大投资和宣传针灸标准化的力度,政府应在国际间加强对话与合作,促使标准化得到大力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针灸》2009,29(9):752
从耳针操作规范化研究编制的意义、科学性及关键问题三方面对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编制中的主要难点与争议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怎样规范耳针操作;标准制定的依据与科学性;术语和定义的选择;为何仅规范4种耳针的操作方法等.进一步提出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需要研究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玲  左芳  宋琪  石现 《中国针灸》2009,29(5):401
为了对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进行说明,促进标准的贯彻、宣传和实施,本文报告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撰写修改过程.就总体思路和原则、制定的经过、制定依据、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特别是一些关键问题的争议以及解决方式、最终结果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现基本手法的直接来源是“雀啄术”和“旋撚术”,辅助手法来源是中国传统手法。且60年代后开始出现行针手法的分类。现代教材中行针手法的分类正是国际交流的结果,体现了不同流派互相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从标准制定依据、技术参数及其确定、核心内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规范化思路等方面,重点讨论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的研制体会,其中着重论述了拔罐规范化定义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火罐吸拔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规范以及标准的中医特色等;同时论述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也对针灸技术标准的研发提出了一点未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Wang H  Wu XP  Huang W 《中国针灸》2011,31(7):659-660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ation, the main content and important cautions in the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art VII: Skin Needle are introduc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It standardizes the stimulation intensity, the tapped needling locatio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reatments. It elucidates the key points, the difficulty and the important cau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t also states the experiences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ni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皮内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配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疹数目、大小、颜色、皮疹自觉瘙痒评分及总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皮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皮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结论毫火针配合皮内针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外用维A酸乳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灵枢经·终始第九》理论,观察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的临床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电针治疗基础上在双下肢根据患者的人迎、寸口脉大小选择小腿内侧或外侧的穴位进行温针灸,同时浅刺双足的足通谷、京骨、束骨等穴,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在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来评估两种疗法的疗效及差异是否显著。结果治疗后两组H-B分级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可以为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全新教授针灸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秀华 《新中医》2003,35(7):14-16
陈全新教授在针灸学科的临床中,注重运用中医理论,以阴阳为主导,从整体现出发,将辨证、辨病与辨经有机结合,旨在调和脏脏阴阳。在论治过程中,强调针刺取穴配伍的辨证论治;尤其重视针刺手法,灵活运用补泻和导气手法,提出规范化的“分级补泻手法”,独创“快速旋转进针法”,以“无痛、无菌、准确、快速旋转进针”为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得气、针刺手法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影响,探讨手法、得气与针刺镇痛疗效三者之间关系。方法:对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针刺手法组和针刺非手法组。对患者得气感觉的程度按照0~4分的量度进行评估。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VAS)、疼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来评估疗效。结果:手法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手法组(P<0.001)。两组在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得气指标与痛经疗效指标之间呈正相关(R=0.654,P<0.001)。结论:得气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施行手法,可以使患者的得气感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