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推拿促进产妇泌乳的有效性,拟定促进产妇产后泌乳的有效推拿手法.方法:以84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组(58例)和对照组(26例),推拿组以乳房局部推拿为主,配合经穴推拿;对照组予母婴同室常规护理.观察推拿对产妇始乳时间、产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等指标的影响,并与正常未推拿产妇进行比较对照.结果:推拿组产妇的泌乳量积分在治疗1次后、2次后、3次后分别为1.660±0.785、2.530±1.030、2.880±1.171,而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段则分别为1.270±0.533、1.460±0.811、1.500±0.583,推拿组泌乳量积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始乳时间分别为(21.6±10.5)h和(22.5±9.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治疗前血清泌乳素为(314.35±110.37)ng/mL,治疗后上升为(321.56±109.61)ng/mL,而对照组血清泌乳素前后分别为(385.78±85.19)ng/mL和(340.12±103.10) ng/mL,但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乳房推拿能明显增加产妇的泌乳量,能延缓血清泌乳素下降水平,有利于产妇早泌乳、多泌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汤剂联合疏经通络推拿对产后母乳喂养及泌乳功能,为提高母乳喂养进一步参考。方法:择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建卡并于该院分娩的产妇90例。根据随机信封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疏经通络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王不留行汤剂,对比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3天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母乳喂养率、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产后1天、产后2天、产后3天,观察组泌乳量、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产后3天、2天泌乳量、泌乳素水平均高于产后1天(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王不留行汤剂联合疏经通络推拿,可有效促进产后提前泌乳,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催乳方案,推拿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后比较2组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乳房充盈程度评分、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推拿组泌乳量充足率为7 5.47%,对照组泌乳量充足率45.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组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乳房充盈程度评分及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母乳喂养评估量表中产妇满意度、婴儿满意度及产妇生活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总有效率9 6.23%,对照组总有效率84.9 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保证新生儿初乳时间,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5.
产后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使婴儿出生后能及时得到母乳喂养,可通过乳房按摩改善产妇的泌乳情况。2000年1月-2001年1月,笔者对100例产妇行乳房按摩促进泌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于宜春市中医院生产的86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时产妇泌乳和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泌乳量(756.02±15.27)mL,多于对照组的(353.56±15.29)mL,血清泌乳素水平(280.56±22.42)μg/L,高于对照组的(248.95±22.38)μg/L,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能够加快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胀痛,改善血清泌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产后按摩乳房与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后按摩乳房与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的关系。方法 对 12 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泌乳时间、泌乳量的观察。观察组的 6 0名产妇在皮肤接触、吸吮乳头、母婴同室等常规处理上 ,再加以乳房按摩 2~ 3次 /d。对照组常规处理。结果 观察组泌乳时间、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 2 =13.2 4 ,P <0 .0 5 )。结论 自然分娩后按摩乳房可提早泌乳时间及增加泌乳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增乳口服液对乳母泌乳量、血清泌乳素、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产后缺乳、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产后即给予增乳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治疗。观察2组产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产后出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产后第1、3、5天泌乳量明显增加、血清泌乳素值维持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产后2小时至第1、3、5天阴道出血量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乳口服液有促进初乳形成、增加泌乳量、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其效果优于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于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常规宣教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产后12~24h给予乳房穴位按摩。结果:实验组的无痛率高于对照组,无乳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及早进行乳房穴位按摩,配合持续有效的母乳喂养宣教指导,可预防和减轻产后乳房胀痛,促进早期乳汁分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为临床产后缺乳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以7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速泌通乳贴组(35例)和生乳灵组(35例),以生乳灵组为对照,观察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48 h血清泌乳素(PRL)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泌乳量积分随治疗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两组泌乳量积分在治疗开始后第2天、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48 h血清PR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泌通乳贴能明显增加初产妇的泌乳量,提前泌乳始动时间,提升产后48 h血清PRL,延缓乳汁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推拿影响产后乳汁分泌的相关文献,总结推拿治疗产后泌乳障碍的临床规律。方法:综合分析推拿治疗产后乳汁分泌障碍的现代文献及古代文献,从推拿对泌乳始动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及泌乳量的影响及中医对产后乳房推拿的认识四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产后乳房推拿能使产妇早泌乳、多泌乳,其有效性得到了数百年中医临床的实践检验,且有一定的实验支持,在产科护理领域上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伍金素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05,3(1):31-32
随机将92例中风病人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治疗对比,采用MESSS量表积分进行统计.两组在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口眼歪斜、半身麻木等症状的治疗上比较差异显著.针灸推拿对生命指征稳定的中风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技术改良后的手法II(改善髌骨下骨骨板压力刺激为主)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手法I组(对照组)50例和改良技术后的手法II组(治疗组)50例。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0例,好转10例,治愈率为80%;对照组临床治愈32例,好转18例,治愈率为64%,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技术改良后的手法II治疗髌骨软化症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推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 63例患者分为针刺组、推拿组、针推组 3组 ,分别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 针推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69.7%和 90 .9% ,明显高于针刺组和推拿组 (均 P<0 .0 1,P<0 .0 5 ) ,且针推组治疗疗程亦明显短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后经穴推拿与单纯宣教促进产妇泌乳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6例初产妇按入组顺序分为经穴推拿组(推拿组)28例,在宣教母乳喂养基础上实施乳房局部和远端穴位的推拿干预;对照组28例,单纯宣教母乳喂养。观察两组产妇泌乳量和产后48h血清泌乳素水平以及始乳时间的差异。结果:推拿组产妇产后48h血清泌乳素[(416.33±144.29)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20.06±187.55)ng/mL)],乳汁充足例数较对照组增多,乳房按摩后产妇始乳时间也较对照组有所提前。结论:产后经穴推拿有利于产妇早泌乳、多泌乳,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膏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缺乳产妇378例,均为高密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9年1月就诊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8例,对照组180例,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血压、泌乳不足病程,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给予中药膏方治疗,5 d为1个疗程,观察产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乳房胀度、泌乳量、新生儿体质量,检测产妇血清泌乳素、雌二醇、孕酮浓度等指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4%(177/198),对照组总有效率68.9%(124/180)。两组产妇治疗后乳房胀度、泌乳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血清泌乳素浓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雌二醇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孕酮水平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中药膏剂对治疗产妇缺乳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呈量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