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测定5种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进行比较。方法 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倍稀释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5种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及诺氟沙星。结论 氟喹诺酮类滴眼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为眼科感染适宜选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晔  张秋月 《实用新医学》2006,7(8):709-710
目的评价四种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与应用及眼内通透性的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四种滴眼液的临床作用相比:左氧氟沙星最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次之,诺氟沙星最弱。结论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便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性,以指导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更换与应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抗菌作用,第四代的加替沙星和第三代的左氧氟沙星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无显著差别。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不需要应用加替沙星替代左氧氟沙星用于抗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在1962年临床应用以来,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被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C—6位引进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的问世,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有了很大提高,早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主要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阳性球菌则作用较差。但近10年来开发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和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显示出强大的抗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对肺炎链球菌包括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不典型病原体如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作用大大加强,同时保持了其良好的抗革兰阴性菌活性,这些优良特性使新氟喹诺酮类几乎成为呼吸道感染的理想治疗药物。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泵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用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进行干预。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泵抑制剂存在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的变化。结果:主动外排泵不仅存在于耐药菌株,而且也存在于敏感菌株,但对耐药菌株影响更大。与泵阴性组比较,泵阳性组敏感率降低在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组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增加在洛美沙星、环丙沙星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和利血平可增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对其耐药表型有影响。主动外排机制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晨光  张天禹 《华夏医学》2000,13(6):862-863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 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 ,其中氟喹诺酮类已逐渐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由于近10余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开发 ,某些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以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并有良好的体液、组织分布性、不良反应轻 ,细菌耐药性小等优点而成为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生殖系感染的一线抗菌药。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概况氟喹诺酮类药物自 80年代后期发现以来 ,目前已成为临床上一类重要抗生素。该类药物发展迅速 ,已先后有氟哌酸、氟啶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芦氟沙星、氟罗沙星等药用于临…  相似文献   

7.
<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已成为临床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临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口服易吸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价格较低等特点,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与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在防治多种细菌感染中显示了其非凡的作用。但服喹诺酮类药物应注意以下问题。1.儿童慎用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多种幼龄动物  相似文献   

8.
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表,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学异构体。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包括耐药肺炎链球菌,DRSP)、流感嗜血杆菌、黏膜炎莫拉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有很强的活性,此外,左氧氟沙星还对肠杆菌、60%~65%的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左氧氟沙星还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能进入细胞内及细胞外组织中,抗菌谱广,作用强,  相似文献   

9.
沈秀芳 《医学综述》1997,3(1):60-62
<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需氧菌、厌氧菌.包括耐药菌株所致感染之良好疗效,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氧氟沙星(Ofloxacin)是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5种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对皮肤感染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ATB Expression系统鉴定细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比较5种氟喹诺酮抗菌药与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氧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皮肤感染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人苍白杆菌,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为0,而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分别为23.8%,23.8%,9.5%,14.3%,21.1%;(2)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对葡萄球菌亦未出现耐药,而红霉素,阿奇霉素及青霉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5种氟喹诺酮是目前临床上抗菌活性较高的一种广谱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引起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引起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离率以及对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根据院内抗菌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占检出菌总数的18.6%和42.1%,呼吸系其他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泌尿系其他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是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艾希菌对环丙沙星等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在57.5%以上,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氟喹诺酮类药物销售金额占第三位,使用强度为22.38;大环内酯类药物销售金额占第五位,使用强度为5.51。结论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感染药物,同时也应分析药物成本和疗效关系选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2.
袁堃  王薇薇  刘璐  郝鹤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1):1034-1036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ein)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学活性异构体,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左氧氟沙星在房水中的浓度大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显著的眼科抗菌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角膜炎、结膜炎、角膜溃疡、眼睑炎、麦粒肿、泪囊炎等眼部疾患,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左氧氟沙星眼用制剂的研究情况,特别是在其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测定斯巴沙星对136株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活性,并与其它4种抗菌药物比较。结果表明斯巴沙星对葡萄球茵、肠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及溶血性链球菌的MIC90为0.06-8μg/ml,远较苯唑西标及头孢唑啉低,其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16倍,环丙沙星的1—8倍。对甲氧西林敏感与耐药的葡萄球菌,氟喹诺酮类具有相同抗菌活性,MIC90均为2—16μg/ml。斯巴沙星为临床治疗革兰氏阳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自90年代以来,国内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十分普遍,左氟沙星[Lev ofloxacin,DR-3355,S-(-)-氧氟沙星,LVFX]的研制成功更使喹诺酮类药物成为系统抗感染 药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喹诺酮类药物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1],而左氟沙星由于 在合成结构上的改善,不仅保持喹诺酮药物原有使用方便、毒性小,不与其他抗生素产生交 叉耐药等优点,并且使抗菌活性随之增强。为评价左氟沙星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我们将 它与诺氟沙星、洁霉素、氯霉素、妥布霉素四种滴眼液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林彩  陈琳 《重庆医学》2001,30(1):69-70
自90年代以来,国内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十分普遍,左氟沙星[Lev ofloxacin,DR-3355,S-(-)-氧氟沙星,LVFX]的研制成功更使喹诺酮类药物成为系统抗感染 药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喹诺酮类药物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1],而左氟沙星由于 在合成结构上的改善,不仅保持喹诺酮药物原有使用方便、毒性小,不与其他抗生素产生交 叉耐药等优点,并且使抗菌活性随之增强。为评价左氟沙星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我们将 它与诺氟沙星、洁霉素、氯霉素、妥布霉素四种滴眼液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院内致病菌。由于其可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使得治疗由其引起的感染和控制其的传播十分困难。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出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了较高的活性。但随着喹诺酮类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很快出现了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 ,并且耐药率迅速上升[1,2 ]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及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 ,本文进行了三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利福平等常用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均来自上海瑞金…  相似文献   

17.
陈琳  赵丽筠 《海南医学》2001,12(5):72-73
自 90年代以来 ,国内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十分普遍 ,左氟沙星(L evofloxacin,DR- 335 5 ,S- (- ) -氧氟沙星 ,L VFX)的研制成功更使喹诺酮类药物成为系统抗感染药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喹诺酮类药物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1 ] ,而左氟沙星由于在合成结构上的改善 ,不仅保持喹诺酮类药物原有使用方便、毒性小 ,不与其它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等优点 ,并且使抗菌活性随之增强。为评价左氟沙星滴眼液的体外抗菌活性 ,我们将它与诺氟沙星、洁霉素、氯霉素、妥布霉素四种滴眼液进行了比较。1. 材料和方法1.1 药物左氟沙星 (L evofloxacin) ,重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性,以指导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更换与应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回顾性调查2011年我院检出的1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抗菌作用,第四代的加替沙星和第三代的环丙沙星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几乎一致。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不需要应用加替沙星替代环丙沙星用于抗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环丙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中疗效最强的一种。其机制是抑制DNA旋转酶,而所有微生物体内都有这些酶。该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疗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良效。在应用环丙沙星过程中,常与多种药物联用,治疗全身感染以及泌尿道、胃肠道、胆道、呼吸道等感染。头孢哌酮钠是长效、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对大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诺酮类属于吡啶酮酸衍生物,又称毗酮酸类。在6位上引入氟原子,7位上保持哌嗪环,改变R1的结构,可得到一系列抗菌力增强、抗菌谱广、体内活性强、毒性低的同类药物。沙星类药物也叫喹诺酮类药物。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范围广、效果好、价格低廉,使用前又不必进行皮试,所以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尤以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内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本文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