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俞洋 《吉林医学》2011,(3):459-45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均为重症急性发作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急救措施,其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34例患者先行无创正压通气,10例患者而后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开始采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其中16例患者插管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哮喘临床症状得到缓解,62例患者就诊抢救成功,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重症哮喘患者呼吸症状,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60例重症哮喘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分别采用经面罩机械通气和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抢救均存活,平均通气时间53 h,无一例发生气压伤肺部损伤,11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血流动力学改变,1例心跳骤停,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都得到缓解.与机械通气前相比pH、PaCO2、PaO2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呼吸衰竭、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抢救治疗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可适时应用.  相似文献   

3.
谈晓侠 《吉林医学》2014,(14):117-118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治疗的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都给予药物与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急诊干预后患者都治愈出院,通气后24 h的收缩期血压与呼吸频率明显低于通气前与通气后4 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药物和机械通气是提高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诊治、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4例经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患者选用合理呼吸参数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经治疗 12例患者病情缓解 ,顺利撤机 ,机械通气时间为 2 2~ 96h ,有效率达 86 .7%。结论 机械通气为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急诊2009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病例,均予以常规抢救治疗辅以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R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机械通气4h后HR、RR以及PaCO2、PaO2、SpO2、pH等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除6例死亡外,其余均症状缓解出院。结论:机械通气辅助联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重度哮喘合并呼衰患者的急诊抢救疗效,降低该病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转归,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彭光成  耿光照  滕艳 《吉林医学》2010,31(12):1629-162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恰当的参数和模式进行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80例患者经抢救均存活,所有患者均于6d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时间为1.5d~7d,平均3.2d。5例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出现呼吸机所致的肺炎、气压伤肺部损伤。机械通气后pH、PaCO2、PaO2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有显著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无创性机械治疗的方法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机械通气抢救危重哮喘患者的经验。方法:观察分析14例重症哮喘患者结果:14你重症哮喘患者治疗结果比较满意。结论及时正确评估病情,适时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急救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以及经口气管插管相应有创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后,哮喘显著缓解,其中,有69例患者就诊之后抢救成功,有1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的氧分压以及pH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法能够快速纠正患者呼吸衰竭问题,挽救其生命,属于重症哮喘急救有效方法,能够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2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并尽早撤机。结果 28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BiPAP呼吸机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亦消退,神志转清,双肺哮鸣音减少。24h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迅速改善,5~7d脱离呼吸机。27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时间为24~144h,平均(60±17)h。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高,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2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并尽早撤机.结果 28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BiPAP呼吸机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亦消退,神志转清,双肺哮鸣音减少.24 h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迅速改善,5~7d脱离呼吸机.27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时间为24~144 h,平均(60±17)h.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高,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本研究62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2)两组患者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疗效得到了临床与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哮喘急救中应用机械通气的可行性研究价值。方法在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中挑选35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35例患者均给予急救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对比患者机械通气前、接受机械通气12h、脱机前的呼吸、心率、PH值、PaO_2、PaCO_2、SPO_2等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5/35);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前与接受机械通气12h及脱机前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哮喘急救中应用机械通气的可行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马春芬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32-32,34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机械通气结合药物等综合治疗85例重症哮喘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本组85例重症哮喘患者应用机械通气2~5 d,平均通气时间3 d.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机械通气前后RR、HR、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前后各指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哮喘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给予20mg咪唑安定+20mg维库溴铵静脉泵注,辅之以镇静效果评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安全监护及人工气道管理等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42例患者镇静治疗(51.2±9.4)h,抢救成功率为100%;护理后MAP、呼吸、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重症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联合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可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辅助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氧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吸痰、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心理护理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2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治愈14例占65%,症状缓解5例占20%,病情恶化未缓解1例占10%抢救成功率95%.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个体化、规范化、人性化及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易建平 《当代医学》2010,16(7):31-32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重症哮喘患者行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抢救治疗,并在抢救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循环情况。结果患者PaCO2明显下降,PaO2显著上升(P〈0.05)。35例患者好转31例(88.6%),加重4例(11.4%),改为有创通气后得以好转。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经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的抢救措施,便于操作,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乔红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99-1500
目的: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哮喘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加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严密监护心率、血压、呼吸、心电、经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机管理等。结果:20例患者均救治成功,康复出院。结论: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急症,除药物治疗外有创机械通气常作为抢救的最后手段,无创通气是近年来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进展,为避免有创通气所带来损伤及并发症,我们于2001年偿试以无创通气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亦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本组男3例,女5例,均为2000~2001年住院患者,年龄23~75岁。开始无创呼吸机治疗时8例患者均附合1997年全国会议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重症标准,即端坐呼吸、说话单字、呼吸>30次/分、脉率>120次/分等。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无创呼  相似文献   

19.
呼定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0-219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9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6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固顾性分析。结果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d-6d,平均(2.9±0.7)d。有121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脱机后24h与上机前比较,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情况,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肺保护策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主要适用于已有的急性肺损伤(如ARDS)或潜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高度危险(如重症哮喘、大泡性肺疾病等)的病人。其实施方法包括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CV)和加用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我院自2006年1月 ̄2007年5月对1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肺保护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