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感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观情绪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2个方面,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状态与经济状况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因素可对大学生活产生困扰。本研究将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2个方面来考察贫困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并与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并为贫困大学生心理继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解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大学生一般指家庭经济困难、基本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难以得到保障的学生。“心理贫困”是指主体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贫困”并不是贫困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只是他们作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5%,其中73%的贫困生对生活现状不满意,64%的贫困生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5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倾向。近年来在校学生有极端行为的人数,贫困生占65%以上。对贫困大学生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值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和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3.
医学多棱镜     
《家庭医学》2004,(5):30-31
贫困大学生半数有抑郁倾向 据宁夏大学对贫困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有73%的贫困大学生对生活现状不满意,52%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 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大学生抑郁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表明,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他们经常为一些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秀荣 《中国校医》2010,24(7):559-560
据有关资料报道,贫困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值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和全国常模,尤其体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近年来在校学生有极端行为的人数,贫困生占65%以上。因此,有效开展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摆脱困扰、树立学习和生活信心,是社会、高校和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受经济、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易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均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掌握青海省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规律,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阈下抑郁是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其发病率远高于抑郁症,其中大学生因生理和心理仍处于有待发展健全阶段,致使其成为阈下抑郁的高发群体,导致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等都受到严重损害,及时发现和治疗可改善大学生阈下抑郁症状,从而进一步减少抑郁症的发病率。本文对阈下抑郁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和测评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深入分析大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干预方法,以期为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降低阈下抑郁的发病率,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分析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卫生软科学》2011,25(5):337-338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折射社会现象、情绪发展不稳定、有分层且聚集生活的群体,可以按熙陛别、贫困、民族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处于相对弱势层的大学生感受到的群体心理相对剥夺感已成为影响其成才的不良因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了解这些相对剥夺感并找到合理应对的措施,有利于大学生个体健康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优秀人才;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保持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齐齐哈尔大学学生产生抑郁心理影响因素,探讨相关策略,推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随机抽样调查,得出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率,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抑郁心理产生率为35.68%。性别、恋爱状态、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产生抑郁心理有影响(P﹤0.05)。结论齐齐哈尔大学学生的抑郁心理产生率较高,恋爱状态、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产生抑郁心理的主要因素。针对大学生产生抑郁心理的主要因素,要从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探讨相应的对策,推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一种被称为“90年代的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正日益困扰着现代人。几年前,医学家揭示了这种多发新型疾患,其症状是:患者即使在充足的睡眠后仍感劳累,心理状态不佳;焦虑、抑郁;失眠,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性功能衰退、心跳过速、眩晕,经常患感冒或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大学生压力、心理一致感、应对效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2020年11月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5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及PROCESS V 3.4插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学生压力、心理一致感、生活满意度和应对效能得分分别为(0.71±0.51)、(4.35±0.82)、(3.76±1.11)和(2.77±0.55)分。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压力、心理一致感、生活满意度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学生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和心理一致感呈显著负相关(r=-0.341、-0.511,均P<0.01)。心理一致感在大学生压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485,占总效应的68.33%。应对效能正向调节大学生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β=0.081,t=2.200,P<0.05)及心理一致感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β=0.081,t=2.422,P<0.05),随着应对效能水平的提升,压力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  相似文献   

11.
焦虑、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当今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给学习、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医学大专生进行心理测验,研究人格特征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抑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对老年抑郁干预已经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心理一致感作为积极心理的核心指标,和老年抑郁之间的关联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一致感水平高低和老年抑郁间的关联,为未来开展社区老年抑郁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从大一至大四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某高校2018级403名贫困大学生和3 559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纵向追踪,2018—2021年每年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降低(F值分别为106.60,96.37,P值均<0.01)。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逐渐缩小,大一至大二贫困女生的总均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均高于男生(t=-3.97~-2.21,P值均<0.05);但从大三开始,贫困女大学生与贫困男大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大多数因子均分以及各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年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大多数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14.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方法 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统计得出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和均分,以及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分析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很高: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 家庭贫困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贫困甚至比学业受挫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大,应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复原力和生活事件对邯郸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原力、生活事件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复原力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邯郸404名高职高专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高专大学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抑郁状态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事件和抑郁状态呈显著正相关(P0.01);复原力显著负向预测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抑郁水平,而生活事件则显著正向预测抑郁水平,复原力和生活事件能够解释抑郁状态总变异的44%;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学生抑郁间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可通过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复原力水平来缓解生活事件带给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孤僻、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文章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状态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成渝两地641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状况进行团体测试。结果1.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都与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2.高自我价值感者和低自我价值感者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自我价值感者表现出高焦虑;3.运用线性回归发现,大学生个人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对状态焦虑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而个人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对特质焦虑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结论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与焦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赵凤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7):550-551
目的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自我敏感和社交焦虑心理,探讨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缺陷感量表”进行研究,甑选出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贫困生实验组、非贫困生实验组、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计活动6次,每次都有针对性主题。结果贫困生实验组干预前后对比,社会自信水平有显著提高。而非贫困生实验组、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克服贫困大学生自卑、自我敏感和社交焦虑的心理、提高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提高贫困大学生社会自信、学习能力、自尊方面上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做好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等对146名贫困生和483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男、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各项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状态焦虑项目上得分低于男生(P0.05)。(2)不同经济状况女大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3项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而贫困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城乡女大学生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社会支持的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等各项的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社会支持组的女大学生各项的得分均优于低社会支持组。(4)分别以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P=0.000)[结论]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对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状态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成渝两地641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状况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1.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都与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2.高自我价值感者和低自我价值感者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自我价值感者表现出高焦虑;3.运用线性回归发现,大学生个人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对状态焦虑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而个人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心理特殊自我价值感对特质焦虑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结论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与焦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