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铺灸疗法镇痛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腹腔注射醋酸致痛的大鼠,采用艾绒与蒜汁共灸可明显升高脑内β-内啡肽水平;应用艾绒,蒜汁,中药共同灸,则β-内啡肽水平升高更明显。表明铺灸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在于升高脑内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黄所致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温和灸组、生理盐水不灸组,大黄水温和灸组、大黄水不灸组。运用大黄水煎剂灌胃制作脾虚证模型,观察SD大鼠一般状况,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模型各组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不灸组比较,生理盐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不灸组和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不灸组血浆β-EP水平提高(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状况,温和灸法对正常大鼠和脾虚大鼠的血浆β-EP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对血浆β-EP水平的调节可能是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之一,也可能是增强正常个体体质,防治未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讨铺灸的某些作用机理,我们对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1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铺灸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治疗和观察方法1.治疗方法:铺灸。(1)时间:暑夏三伏天。(2)取穴:督脉(大椎至腰俞穴)。(3)灸料:斑麝粉1~1.8克,大蒜泥500克,艾绒200克。(4)操作:患者俯卧,裸露背部,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上数以斑麝粉,在斑麝粉上铺5厘米宽、2.5厘米高蒜泥条,在蒜泥条上铺3厘米宽、2.5厘米高似△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三点施灸,燃尽后继续铺艾灸(一般灸2~3壮),灸毕移去蒜泥,轻轻揩干。灸后3天用针引流水泡,并搽龙胆紫药水(隔日1次),直至结痂脱落、皮肤愈合,调养休息1月。2.观察方法:在铺灸前1周和铺灸后3月测定患者的Hb、ESR、RF、IgG、IgA、IgM、补体C_3、CIC、E—RFT、LTT值,观察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观察项目的变化参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5.
查阅了近十年来关于铺灸疗法临床研究的文献,从单纯应用铺灸治疗骨伤、内、妇、儿等科疾病和铺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两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铺灸疗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铺棉灸疗法与西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成都、武汉、广州9个研究中心收治的201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铺棉灸疗组(n=99)和西药组(n=102).铺棉灸组给予铺棉灸,辅以针刺治疗,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①铺棉灸疗组总有效率92.9%,西药组91.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方面,铺棉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疼痛持续时间方面,铺棉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方面,第30天、第60天铺棉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铺棉灸疗法对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与西药常规疗法没明显差异.在促进结痂、缩短结痂时间、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及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优于西药疗法.  相似文献   

7.
老化对雌性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吕肖锋,叶雪清(西京医院妇产科)关键词老化;下丘脑;β内啡肽中图法分类号R313老化对雄性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MissaleCetal.Neurochem,1983;40:2035;Barden...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观察了在高海拔地区长期低氧环境中,大鼠海马(Hippocampus),下丘脑(Hypothalamus),中脑(Mesencephalon)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β—EPLI)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中脑内β—EPLI含量与平原对照组相比,下降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下丘脑下降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在高海拔地区慢性缺氧条件下大鼠脑内β—EPLI可能参与其对低氧刺激的长期适应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血浆。垂体中β-内腓肽(β-EP)含量,并采用推挽灌流技术动态观察了延髓孤束核中β-EP浓度在AMI后的动态过程。结果发现,AMIh时血浆、垂体β-E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3248.9±889:1390.5±482pg/ml;垂体107±67.5:47.4±43.8ng/mg),孤束核中β-EP含量在AMI1~1.5h时最高。提示:AMI时有β-EP激活现象,且不同部位、不同时程的β-EP激活可能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镇痛效应及中枢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以AA大鼠为疼痛模型,以局部痛阈、足跖容积为指标观察电针的镇痛作用,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脊髓β-EP含量。结果电针可显著提高AA大鼠痛阈、降低其足跖容积,并能显著提高其下丘脑、脊髓的β-EP含量。结论电针有良好的镇痛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中枢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β-内啡肽及其抗血清对新生大鼠缺氧性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扎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备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β-内啡肽(β-EP)与脑水肿的关系及给予β-EP或β-EP抗血清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性β-EP可使脑水肿明显加重,而给予β-EP抗血清则使脑水肿明显减轻。提示β-EP可能是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引起脑水肿的病理“介质”之一,过量的β-EP有加重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帕瑞昔布行超前镇痛对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的分级)Ⅰ~Ⅱ级的子宫肌瘤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者随机分为3组(n=20),A组:不施行超前镇痛;B组:术前3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40mg;C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40mg。3组术后均不进行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时、术后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结果B组血浆β-内啡肽浓度波动不明显,A、C组术后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帕瑞昔布行超前镇痛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生成,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催产素(OT)与内源性β-内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的指标,观察向PAG内注入OT和抗β-内啡肽血清,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PAG内注入抗β-内啡肽血清后,能明显降低电针镇痛的效应;但预先注入抗β-内啡肽血清,并不能阻断O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结论:PAG内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不依赖于PAG内的内源性β-内啡肽。  相似文献   

14.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垂体β-E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β-内啡肽(β—endorphin,p—EP)的影响。方法 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100只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大鼠脑垂体及血浆中β—EP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结果 脾虚大鼠脑垂体和血浆中的β—E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脑垂体及血浆中的β—EP含量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空线点灸治疗对照,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β—EP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前平对PMS肝气逆证大鼠海马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对中枢神经递质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情志障碍及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微观机制。方法:脉冲电流结合噪音刺激大鼠,造成肝气逆PMS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经前平颗粒灌胃,连续4个月经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β-内啡肽阳性细胞。结果:处于发情期的PMS大鼠β-内啡肽(β-EP)阳性细胞表达显著低于同一月经周期的正常鼠(P<0.05),经前平颗粒能够缓解焦虑症状,且可以使大鼠海马β-内啡肽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中药经前平颗粒可能通过调节中枢β-内啡肽的表达,而治疗与PMS有关的情志障碍。  相似文献   

16.
烫伤对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大鼠垂体细胞的方法,研究镧离子(La~(3+))对大鼠垂体细胞合成和释放β-内啡肽(β-EP)的影响。当细胞培养液中的La~(3+)浓度为10~(-5)、10~(-7)和10~(-9)mol/L时可促进垂体前叶和中/后叶细胞释放β-EP,并增加细胞内β-EP含量。本文结果为阐明镧离子的镇痛作用机制进一步提供了细胞水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用于术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普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高乌甲素组(L组)和吗啡组(M组)。L组配方:高乌甲素26mg+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200mg+NS共100ml,术后行PCSA。M组配方:吗啡40mg+氟哌利多5mg+NS共100ml,术后行PCIA。两组均选用一次性使用输注泵,型号规格:持续给药+自控给药型WZ-6523C-4,标准流量:2.0ml/h,自控给药剂量0.5ml,自控给药间隔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6、12、24、48h时间点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Prince-Henry法评价疼痛的程度和疗效,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机在各组选择10例患者,在以上各时点抽前臂静脉血2ml加入含1%肝素20U和抑肽酶2000U塑料试管内,离心后取血浆-40℃保存,用放免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两组间在术后各时点疼痛的程度稍有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血浆β-EP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乌甲素用于PCSA镇痛效果确切,不仅与吗啡接近,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铺灸联合中医护理对产后身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产后身痛患者随机均分为铺灸组和对照组,铺灸组给予铺灸治疗和中医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铺灸组治愈9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为85.11%。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配合中医护理对减轻产后身痛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可产生明显镇痛效应,并使脑内β-内啡肽含量升高,该镇痛效应可被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所阻断。摘除垂体亦可使刺激弓状核的镇痛效应基本消失,这时,脑内β-内啡肽含量也不明显升高。结果揭示,刺激弓状核有可能激活垂体β-内啡肽的释放,循垂体门脉系统逆流入脑,从而参与镇痛作用的发挥。这可能是刺激弓状核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