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乙型肝炎病毒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现有树鼩和雏鸭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有关试验内容和方法加以改进,为研发抗乙肝病毒(HBV)新药提供比较理想的试验模型.方法采用乙肝病毒(HBV)分别感染树鼩和雏鸭造成肝细胞炎症,以血液生化、肝功能、血液及肝脏HBV-DNA水平、肝组织学的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综合判断造模的程度.结果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树鼩和雏鸭动物模型,其检测指标灵敏,肝组织学改变明显.结论改进后的乙肝实验动物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防治乙肝药物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兴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4,(1)
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系灭活的、明矾吸附的22nm表面抗原颗粒的悬浮液,通过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方法从人的血浆中提纯而获得的。再经8g分子尿素、pH2胃蛋白酶和1:4000福尔马林3次反复的灭活过程。以灭活HBV和潜伏在疫苗中的其它污染的病毒。HBV疫苗每ml含有20μgHBsAg蛋白。 疫苗现场试验表明在易感人群中预防乙型肝炎有80~85%的效果,对于暴露前接种疫苗而产生抗体的人可完全预防HBV的感染。最近试验,对3个月的婴儿到9岁的儿童用3×10μg剂量的免疫过程,均能诱导抗体产生。虽然观察到抗体效价逐渐降低,但在3年的观察期间仍持续存在。可是保护的时间和以后是否需要给予加强剂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分布。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HBV DNA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对52例HBeAg阳性的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D基因型57.7%(30/52),C基因型30.8%(16/52),B基因型11.5%(6/52),无A、E和F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以D型为优势,为我国HBV基因型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并为建立中国人HBV基因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分布.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HBVDNA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对52例HBeAg阳性的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D基因型57.7%(30/52),C基因型30.8%(16/52),B基因型11.5%(6/52),无A、E和F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以D型为优势,为我国HBV基因型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并为建立中国人HBV基因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据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全球大约有 3亿慢性乙肝和2 8亿无症状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急性复发者 2 5 %~ 40 %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据统计 ,无症状HBV携带者罹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 10 0倍[1] 。因此 ,抗HBV药物研究一直是防治乙肝的重点 ,亦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门课题。 80年代中、后期 ,一些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 ,将重组的HBVDNA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 (HepG2 )成功地建立了一批可持续表达HBV的传代细胞培养系统和将DHBV感染雏鸭肝细胞获得的原代鸭肝细胞病毒感染系统 (P… 相似文献
9.
葛炽义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5,(5)
CB消毒剂是BrCl与异氰尿酸卤代和增效剂配伍而成。其有效成分是BrCl,可供食具、瓜果、毛巾和幼儿手指洗消。CB消毒剂水解释放出次溴酸,RHBrCl H_2O→RH HOBr HGl。据Mills论述:因电离度的不同(HOBr pK=8.70,HOCl pK=7.45),当pH8.0时,用BrCl消毒,水中有HOBr 90%,而用氯仅产生HOCl 19%。BrCl消毒比单独用溴或氯的效果好,BrCl和氨作用产生的溴胺也比氯胺杀菌和杀灭病毒的能力强。因为有机溴比有机氯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国外用二溴异氰尿酸0.005M溶液作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序列准种个体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e抗原(HBeAg)氨基酸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感染个体中的变异特点。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8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27株克隆测序,将获得基因的推断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病毒结构/非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广泛的变异现象,替换突变表现出一定的个体特异性,其结果是导致HBV在特定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特征性的变异。本研究提示HBV在患者体内的蛋白序列多样性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在遗传工程的DNA重组试验中,需从大量的转化子中筛选含特殊DNA序列的克隆,尤其当被克隆的基因中无选择标记时,应用菌落原位杂交进行筛选是最理想的。其主要优点是特异性强,它是DNA体外重组试验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参照Grunstein等的方法建立了菌落原位杂交技术,并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了初步比较。用该法筛选含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克隆,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约40%~60%的乙肝携带者是由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其途径主要是宫内感染和围生期传播[1]。受新生儿机体反应和检测方法的影响,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2-4]。我们应用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此做了探索,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对1991年9月~199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做围生期保健的22倒孕妇,在分娩前采静脉血2ml,其中18例采新生儿脐带血2ml。采脐带血时用生理盐水纱布接去脐带表面的血迹,用2%碘酒及75%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脐血,分离血清后-20℃保存待检。二、检测指标与方法1.*BS相:…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异质性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已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基因组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加以比较。测序结果发现,来源不同的5株HB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一致率为93.6%,不同克隆的4个开放读码框架长度有明显区别,氨基酸序列中存有移框、缺失、替换等多种变异类型。说明来源于同一患者的HBV基因组序列之间存在有较明显的变异现象,在患者体内构成了准种群。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商品化试剂盒检测人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之间的差异。方法本院实验标本252份,分别用雅培I2000定量试剂盒、罗氏e601定量试剂盒、安图Auto Lumo A2000定量检测试剂盒和国内主流酶联免疫法定性试剂盒(上海科华)检测人乙肝表面抗体,以假定金标准对各厂家的阴、阳性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对3个定量检测系统进行量值相关性分析。结果 4种乙肝表面抗体试剂与假定金标准相比,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达到了93%以上,其中安图和罗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达到了98%以上;罗氏试剂盒的跃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00%)最高,为99.3%;与金标准比较,3种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酶联免疫法定性试剂盒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主流乙肝表面抗体试剂盒在检验乙肝表面抗体时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量值相关性较好,不影响临床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凡血液中检查仅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无肝炎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并经肝组织活检正常或基本正常者,则不能诊断为乙型肝炎,只可称其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18.
19.
20.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和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主蛋白(HBsAg)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状态。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3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13株克隆测序,发现2株克隆出现大段缺失,另11株序列之间总差异率为5.1%;RT和HBsAg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4.9%和7.5%;并发现缺失突变、终止突变等多种突变类型。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群,并存在缺陷型HBV病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