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儿童牙病患儿就诊原因和就医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儿童心理辅导。方法:对来我院儿童牙科就诊的3~12岁儿童牙病患儿或家长进行问卷调查423例,幼儿园3~6岁儿童家长问卷调查216例。调查内容包括就医原因、末次就诊接受的口腔治疗项目、6岁以下儿童中过去1年内未就医原因。结果:儿童牙病以牙痛和有口腔问题而检查者居多,分别占56.26%和17.26%,并以拔牙、龋病者居多,分别占29.08%和27.42%;定期检查和接受预防措施的较少;78.24%的6岁儿童过去1年内没有看过牙。结论:儿童牙病以龋病及其并发症为主要就诊原因,就医行为以牙病引起急、慢性牙痛和有口腔问题者居多,治疗以龋病治疗和拔牙为主。儿童和家长口腔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600例儿童口腔科治疗中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在口腔疾病治疗时的心理特征及变化。方法:在口腔门诊随机选择600例1~14岁的牙病患儿,通过观察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状况的分析和变化规律的总结。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在治疗中均有迥异的表现,并且对不同的口腔器械亦有不同的心理反映。结论:儿童就诊时医护人员应有区别地针对不同年龄患儿进行心理诱导。  相似文献   

3.
口腔内科门诊患儿心理性格特点对牙病诊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内科门诊患儿心理性格特点对牙病诊治的影响孙克勤李伟丽管翠强分析我院口腔内科门诊393例牙病患儿的心理性格特点及其对牙病诊治的影响,供临床参考。1资料和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口腔内科门诊3岁~13岁牙病患儿共393例(男219例,女174例);≤3岁者5...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严重龋损乳磨牙治疗时机选择对儿童牙科畏惧程度和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临床症状明显、主动初诊3~6岁患儿144例。对照组为口腔检查中发现无自觉症状乳磨牙龋病3~6岁患儿144例。用中文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MCDASf)评估患儿初次治疗前、治疗后及1周复诊时的主观畏惧状况;Venham 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评定量表评估初次就诊时与复诊时患儿临床就诊行为。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复诊时 MCDASf 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对照组治疗后、复诊时 MCDASf 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 MCDASf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复诊时2组患儿 Venham 评分级别一致(P >0.05)。实验组患儿就诊行为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 <0.05)。结论:对低龄儿童严重龋损非急性期患牙即时诊治可缓解牙科畏惧症。  相似文献   

5.
徐月娥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77-1079
目的:为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产生,提高儿童牙病的诊疗效果。方法:对本院儿童口腔保健科就诊的具有牙科畏惧症的470名患儿按年龄分4组,初诊行为分4型,在治疗前、中、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最后记录患儿合作行为,并对合作程度及不同性别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患儿合作程度干预效果比较:A组(1~3岁)无显著差异,其他各年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比较结果:B组(4~6岁)中男、女均有显著性差异,男孩(P〈0.01),女孩(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显著性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樊林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7):369-37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行为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口腔门诊984例学龄前患儿,根据其行为特点采取相应治疗方法,按年龄分组,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顺利进行的相关因素。结果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行为特点有较大的年龄差异:3岁组以强拒绝反应型居多(占59.04%),4~5岁组以消极拒绝反应型居多(占53.45%),6岁组以有条件合作型居多(占61.84%)。对不同年龄组患儿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明显的年龄差异:3岁组以威吓、强迫法为主(占55.42%),配合使用行为诱导法(占38.55%);4~5岁组以行为诱导法为主(占64.37%),辅以威吓、强迫法(占20.40%);6岁组亦以行为诱导法为主(占66.00%),辅以常规法(占35.98%),一般少用威吓、强迫法。结论年龄是决定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行为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重要因素。行为诱导法是一种广泛适合学龄前儿童安全、实用、必要的干预措施,值得加强和重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和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儿童牙病逐步得到重视,儿童口腔门诊就诊人数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童牙病防治工作,本组收集我院口腔门诊初诊儿童牙病患者642例,1008个患牙,分析其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8.
760例口腔科就诊儿童的心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程希兰 《口腔医学》2003,23(5):315-316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儿童在口腔科就诊时的心理行为。方法 将760例在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按年龄分4个阶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时的合作程度与治疗手段关系。结果 较大儿童诱导合作比例较高,1~岁儿童诱导合作比例最低。结论 不同年龄儿童心理行为不同,在口腔治疗时应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取得信任和配合,才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500例儿童口腔急症分析贾建军武警上海总队医院(201103)我院近年来儿童口腔急症500例,现按3组年龄统计各病种的例数(附表)。附表500例口腔急诊的病种在500名儿童口腔急诊病例中,0~1岁的患儿以口腔粘膜类型疾病为主,如疱疹性口炎占总数的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参与疾病治疗在牙科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口腔门诊首次就诊并需要复诊的3~6岁学龄前儿童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每次就诊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除常规干预措施外,让患儿参与疾病治疗。首诊和复诊治疗结束后采用CFSS-DS量表、Frankl量表和Houpt行为量表对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治疗依从性和治疗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并比较其统计差异。结果 实验组复诊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06,P<0.05)。实施参与疾病治疗的实验组患儿首诊和复诊CF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rankl治疗依从性和Houpt治疗完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和首诊比较,复诊后实验组患儿CFSS-DS评分降低,Frankl治疗依从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Houpt行为量表评定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施学龄前儿童参与疾病治疗能缓解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提高就诊率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诊不同年龄组牙病患儿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的差异以便导临床工作。方法:对994名1-12岁牙病患儿按不同年龄分组,根据其行为表现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并通过剖析患儿,家长,医护人员在牙科治疗中的三角关系得出儿童牙病顺利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其行为表现有较大的年龄差异。婴儿期以不合作型居多,学龄期以合作型居多,学前期居中,对接受治疗的儿童所采取的方法之不同也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婴儿期以强制法为主;学前期以常规法为主,但诱导法及威吓法是治疗不合作患儿的主要手段,学龄期以常规法为主,对不合作患儿多采用诱导法,威吓法及强制法很少应用。在治疗时婴儿期患儿多需家长陪伴,学前期及学龄期患儿可独立完成治疗。结论:年龄是决定患儿临床行为表现及采用何种治疗方法的重要因素。治疗程序链有闪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 1999~ 2 0 0 1年口腔门诊接受治疗的儿童 6 80例 ,男女各 340例 ,要求无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 ,除口腔疾病外 ,无全身慢性疾病的发育正常儿童。1.2 方法 教育诱导前后对儿童的合作程度标准度进行评估 ,评估的标准为 :1级 :乐意接受治疗。 2级 :不愿意接受治疗 ,经教育诱导转为合作的患儿 (包括治疗中不哭泣不反抗者 )。 3级 :不愿意接受治疗 ,经教育诱导不成功 ,最后采取强制手段治疗者。2 结果   6 80例儿童在接受教育诱导前口腔治疗时的合作分析结果见表 1。表 1  680例儿童口腔治疗时的合作程度分…  相似文献   

13.
冯凤 《上海口腔医学》1994,3(4):240-240,242
口腔内科门诊中,就诊的牙病患儿比例较大。绝大多数学龄前期(3~5岁)患儿在诊疗时不能合作。我们对96名学龄前牙病患儿(男52名,女44名)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口腔儿科对1992年8月至1993年6月期间来院门诊的14岁以下儿童牙病患者,随机抽样1000例,于治疗操作前采集唾液,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肝炎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将标本分为四组,结果证实阳性率为5‰。说明在儿童牙科就诊的患儿唾液中确可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而且与唾液中潜血无相关性;证实唾液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儿童牙病诊疗中合作程度的分析武伟,郭颖指导史久成安徽临泉县人民医院(236400)广东佛山卫生学校(528000)14岁以下牙病患儿就诊时常不合作,为探讨儿童牙病患者诊疗中的合作程度,从1984年5月起至1993年1月对582名牙病患儿诊疗中的合作程...  相似文献   

16.
本临床实验选30例儿童,年龄从4岁到9岁,患下颌乳磨牙牙髓炎,需行失活干髓术。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使用自身对照方法:单数组(A组)初诊给予暗示信号,在治疗时收集唾液,复诊时给予空白信号,同样收集唾液。双数组(B组)反之。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暗示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别有高度显著性(t=5.2955,p<0.00001),证明暗示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有显著抑制唾液分泌作用,是一种可行的隔湿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诱导对牙科畏惧症(dental anxiety, DA)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门诊就诊的398例3~12 岁口腔疾患儿童,采用儿童焦虑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 CFSS-DS )进行分析比较,并将筛选出的316例DA 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进行常规口腔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行为诱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DA 程度明显下降(P<0.01),男孩DA 程度的下降较女孩更显著(P<0.05)。结论    心理行为诱导治疗DA患儿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与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口腔门诊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以及就医行为的调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就诊和候诊患者249例,在口腔健康教育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后,现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并于患者就诊后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结果健康教育前,有87例(34.9%)知道牙齿与人的咀嚼、发音以及维护正常的面容有直接关系;能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和洁牙的分别为18例(7.2%)和77例(30.9%);能按医嘱复诊的78例(31.3%)。通过健康教育后,愿意接受回访的患者237例,回访率95.2%。回访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后,自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使用牙线的分别为116例和94例,占回访人数48.9%和39.7%;愿意定期洁牙的119例,占回访人数50.2%;此外,牙周疾病患者按医嘱复诊的达171例(72.2%),能按医嘱复诊的人数比接受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χ2=81.007,P〈0.001)。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使人们掌握更多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科自1981年5月至1983年10月,共接受综合性口腔急诊15570例。儿童占4487例,男儿2592例,女儿1895例。年龄最小为出生6天,最大为14岁。其中以2~6岁儿童口腔急诊率最高(见图1)。  相似文献   

20.
牙病儿童就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病患儿的诊治过程中,儿童的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健之一。作者对来我院就诊的184名牙病患儿进行了多种因素与患儿就诊表现及医生实施手段关系的分析,以期有效指导临床工作。对象和方法1997年2~8月间到我院儿童牙病室初诊的3~10岁患儿184名,其中男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