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源致病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从分子水平决定胃内定植菌是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来源. 方法使用呼吸机24 h内同时留取患者口咽部、气管吸出物、胃液作细菌培养 药敏,然后隔日1次重复以上培养直到患者脱机、可疑VAP发生或死亡;保存菌种,如同一VAP患者胃内细菌定植先于口咽部和呼吸道且常规细菌鉴定为同种细菌则用稀有限制区聚合酶链反应(IRS-PCR)进行细菌同源性鉴定. 结果 IRS-PCR表明:胃内定植菌与VAP致病菌有很高的同源性. 结论胃内定植菌是VAP病原菌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研究高龄肺癌患者发生真菌性肺炎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参考,以降低真菌性肺炎所致的病死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1月128例发生真菌性肺炎的老年肺癌患者,采集其痰液标本进行培养,检测真菌分布;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维持4周,并于治疗后再次进行真菌检测及复查CT,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真菌分布及治疗后转归。结果老年肺癌发生真菌性肺炎患者感染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12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80株,占62.5%;胸部影像学表现以斑片状阴影最多,占68.8%;所有患者均患有冠心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咳嗽,分别占79.7%及99.2%;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为81.3%,病死率为18.7%,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结论高龄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率高,易导致重症肺炎,临床应合理用药,加强对感染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谱,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谱差异及其他临床流行病学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维普中刊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VAP临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743篇,其中共18篇进入统计分析,18篇均可用于病原学统计,共检出病原菌334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2457株占73.4%,革兰阳性球菌555株占16.6%,真菌335株占10.0%;可用于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谱比较的共3篇,统计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以及真菌的构成比稍有差异(P<0.05),其余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发病率统计的共9篇,统计出发病率为41.6%;可用于病死率统计的共10篇,统计出病死率为25.0%.结论 文献分析显示,VAP病原谱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谱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分析老年真菌性肺炎的菌种分布、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40例老年真菌性肺炎患者,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140例患者中,排在第一位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约占55.7%,拍第二位的菌种是热带假丝酵母菌,约占21.6%,危险因素:激素应用、抗菌要素应用、侵入性诊疗、原发基础疾病.结论?针对老年真菌性肺炎患者,实施支持疗法,采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侵入性诊疗,给予原发病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生老年真菌性肺炎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临床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VA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确诊的VAP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87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 83例,VAP发生率为44.38%;共分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5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0.61%,真菌占7.88%;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治疗VA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获得性肺炎治疗的住院患儿2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份、季节、年龄和性别将患儿分为不同的组别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可知,2016年发病率明显高于2015年和2017年,各年份发病率季节高峰有所差异且不同年龄患儿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3岁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女性儿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儿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以>3岁女性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无明显季节规律,临床应该加强对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在科室中分布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耐药性,以提高对疾病进行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住院并使用呼吸机患者114例,根据有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6例和38例;分析总结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以 ICU为主,占76.32%,其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分别占7.89%和6.58%;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2周5例、≥2周71例,平均时间为(18.65±3.21)d;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2周34例、≥2周4例,平均时间为(6.32±2.13)d,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其中亚胺培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76例患者经舒巴坦制剂与阿米卡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易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神经外科以及呼吸内科,且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越易发生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课题。结果在151例新生儿呼吸机插管通气治疗的患儿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发病率为37.1%。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43.6%,女性为19.5%,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0046,P<0.05),轻度窒息儿高于重度窒息儿(χ2=4.0322,P<0.05)。早产儿高于足月儿(χ2=6.3884,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在肺炎、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和肺透明病中的发病率分别为56.4%、46.6%、44.4%、42.7%和42.1%。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很高,对于进行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男性患者以及相关的原发疾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为病原真菌的遗传进化、传播和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核心技术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分子分型技术的不足。通过将病原真菌的全部遗传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 能够预测病原真菌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风险, 为制定真菌防控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发展以及基因组流行病学在病原真菌的遗传关系、溯源及进化、耐药性以及毒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病原真菌基因组流行病学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呼吸蕈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的易患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将2005年1月-2007年6月RICU接治的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分为FVAP组和非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FVAP)组,比较两组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分析FVAP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FVAP组全身激素应用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比例显著大于NFVAP组(P<0.05);FVAP的例数以插管后第7~14天最多;FVAP组痰标本共培养出真菌12株,其中假丝酵母菌属10株,占83.3%(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占50.0%;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占16.7%;克柔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各1株,各占8.3%);烟曲霉菌2株,占16.7%.结论 为避免FVAP的发生应减少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明确感染菌株及其敏感药物,对临床选择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及致病相关因素,提高对VAP的防治水平. 方法总结54例VAP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与VAP发生率的关系;对病原学分析采用气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VAP的发生率为58.7%,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 kg的患儿VAP发生率明显增高,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VAP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阴沟肠杆菌. 结论 VAP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VAP应重视消毒和无菌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左氧氟沙星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完成30例临床病例观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0d。结果 痊愈率为53.33%,有效率为70.00%,细菌清除率为76.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3,自引:24,他引:4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内科ICU、外科ICU、CCU爱气时间在24小时以上194例患者,符合VAP诊断标准作为BVAP感染组,VAP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分别得出VAP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的感染发生率为27.84%,单因素分析表明慢性肺疾病、先前使用的抗生纱,气管造口术、急诊手术、机械通气患者仰卧位、鼻胃管、肺动脉插管、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病原菌感染的现状与分布,为临床减少、控制VAP的发生、传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我院神经外科采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致病菌的分布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患者76例,VAP发生率为75.2%,主要致病菌分布为绿脓杆菌(34.3%),金黄色葡萄球菌(13.8%)、凝固本科阴性的葡萄球菌(10.5%)、不动杆菌(10.5%)等。结论 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强化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5,他引:21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38例VAP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及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VAP患者占84.9%;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6.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分离率为35.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45.8%;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提倡严密动态监测VAP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多中心、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154例VAP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VAP的发生率为36.5%,老年患者占61.0%,晚发性发病占73.38%;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7.9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黄杆菌,嗜麦牙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大多数G-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全面预防,加强监护,严密动态检测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及致病相关因素,提高对VAP的防治水平。方法分析26例新生儿VAP诊治情况及痰培养结果,同时对VAP发生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新生儿的VAP发生率为76.5%;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患儿VAP发生率明显增高;支气管分泌物致病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感染率与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有关;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防治VAP应尽量缩短通气时间,重视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重视消毒和无菌操作,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头孢吡肟控制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VAP患者应用头孢吡肟10~14d,采用细菌培养鉴定,T淋巴细胞测定法。结果 头孢吡肟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为81.25%,CD3,CD4明显上升。结论 头孢吡肟在控制VAP细菌感染、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减少真菌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潜在耐药菌引发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确定潜在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 (VAP)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机械通气时间>4 8h的 171例患者做前瞻性调查 ,分别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检验判定耐药菌及其他致病菌引发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在持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 (5 5 .5 5 % ) ,并大多由潜在耐药菌引发 (6 9.4 7% ) ;耐药菌已占分离菌株总数的 5 3.36 % ,并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 ;此外 ,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先期有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史显著相关于耐药菌引发的VAP。结论 在监护病室耐药菌引发的VAP已日趋严重 ,应重视并强调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