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1例罕见的嗅神经母细胞瘤除进行光镜下的病理观察外,还在电镜下观察到特征性的细胞突、神经分泌颗粒及微管;在免疫组化中见到Vimentin阳性表达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饥饿诱导大鼠胶质瘤细胞C6自噬的发生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变化。方法 在培养大鼠胶质瘤细胞C6至对数生长期后,以无氨基酸培养液EBSS(Earle’s balanced salt)代替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培养1、3、6、12、18 h后收集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标记自噬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结果 饥饿处理1 h后胶质瘤细胞C6中LC-3表达开始增加,并随着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12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免疫荧光下可见点状自噬体;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的形成。饥饿处理1 h后胶质瘤细胞C6中Beclin-1表达开始升高,3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免疫荧光下观察到Beclin-1表达增高。结论 饥饿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C6发生自噬,Beclin-1与饥饿诱导的胶质瘤细胞C6的自噬相关,为进一步研究Beclin-1在胶质瘤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的形态.方法:体外培养雪旺细胞,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雪旺细胞在PGLA膜上的生长情况和雪旺细胞在BAM凝胶中的形态,用BrdU标记雪旺细胞,观察雪旺细胞-PGLA复合体植入SD大鼠3wk后,雪旺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PGLA膜上的雪旺细胞形态与常规培养特点相同,BAM凝胶中雪旺细胞逐渐恢复双极状形态,形成类Büngner带结构,然后可见细胞从凝胶中迁出;扫描电镜下,雪旺细胞细长的双极状形态特点明显,许多细胞聚合类似于Büngner带;透射电镜下,雪旺细胞底部形成一些特殊的钉状突与PLGA膜内接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大量存活.结论:本实验的组织工程神经中雪旺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克隆化培养获得的NSCs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DNF,采用倒置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克隆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在倒置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接种后5 d形成小细胞球,7 d成为大小不等的细胞克隆。在电镜下可见具有典型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特征。经BDNF处理7 d后星形胶质样细胞增多,且突起的长度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尤以40 ng/ml组突起最为显著(P〈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FAP的阳性颗粒位于细胞浆中,经40 ng/mlBDNF诱导后阳性率可达86.1%,与对照组(13.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DNF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37例经光镜和免疫组化证实的人脑胶瘤标本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在超微结构上各具一定的特点。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内均含有多少不等的胶质细丝;Rosenthal纤维由嗜锇性中心及其周围的GFs束构成;偶见环孔板层小体、核内细丝等少见结构;间质表现亦有特点。光镜下所见的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于电镜下亦可发现或多或少的含有GFs的星形细胞突起。结果表明,超微结构观察在胶质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雄黄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雄黄诱导的细胞凋亡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 以雄黄溶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进行诱导,通过MTT法观察浓度和时间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抑制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法观察诱导过程中Bcl-2、Bax和c-myc 3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雄黄溶液可引起细胞不同程度的抑制;光镜及透射电镜下可现察到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显示,细胞在25 mg/L雄黄作用24、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0.134±3.14)%、(41.04±17.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观察到Bax基因表达的升高和Bcl-2、c-myc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雄黄对C6细胞的抑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越明显,此抑制与雄黄引起的凋亡有关,凋亡过程中伴有Bax基因表达的增加和Bcl-2、c-myc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光单独电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全层脱垂肠段肠壁内神经丛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脱垂肠管的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的神经细胞发生尼氏体溶解或浓缩呈团块状,细胞核偏位和浓缩变小,细胞肿大或萎缩,神经节内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粗面内质网肿胀,脱颗粒,线粒体肿大,嵴消失或呈空泡,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等超微的改变。认为肠管直肠脱垂对肠壁内神经丛的损害在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波辐射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10、30和50 mW·cm-2辐射强度的微波辐射SH-SY5Y细胞5 min,以假辐射组(0 mW·cm-2)为对照,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染色细胞核的形态;CTAB法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电泳观察DN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干细胞与2种不同去细胞神经支架的体外相容性,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寻求合适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大鼠脂肪干细胞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和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2种支架上的生长、黏附情况,测定细胞活性及细胞吸附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脂肪干细胞可在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生长、黏附,在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的细胞吸附率优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结论:脂肪干细胞与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均有较好的体外组织相容性,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可作为更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下非接触性共培养对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Transwell构建共培养体系非接触性共培养方式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结果 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贴壁、伸出长突起,随培养时间延长,彼此交织成网;免疫组化显示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则大部分悬浮生长形成大的球状,此球状细胞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细胞仍呈悬浮球状生长;骨髓基质细胞组细胞则部分悬浮生长形成小的球状,部分贴壁生长.结论 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下非接触性共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能相互促进向神经细胞的分化,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均可能分泌一些营养因子,为彼此提供一种生存分化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1.
谭斐  李桂晨  景良  赵琛  郭阳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0):779-781,F0004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Y5Y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不同时间后(2、4、6d)分别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使用MTS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对经ATRA处理4d的细胞进行溴脱氧尿苷(Brdu)染色观察DNA合成及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Y5Y细胞经ATRA处理4d或6d后于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轴突延伸,MTS方法显示细胞增殖明显降低.ATRA处理4d时Brdu染色显示DNA合成减少,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的分析表明细胞被阻滞在G1期.[结论]ATRA可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的5-羟色胺(5-HT)受体分布。方法 采用组织压印片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1:2000的5-HT第一抗体浓度为最适浓度;在豚鼠IMG细胞膜上存在有5-HT受体。结论 在豚鼠IMG细胞膜上存在有5-HT受体,且呈区域性分布。  相似文献   

13.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全层脱垂肠段肠壁内神经丛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脱垂肠管的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的神经细胞发生尼氏体溶解或浓缩呈团块状,细胞核偏位和浓缩变小,细胞肿大或萎缩,神经节内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粗面内质网肿胀、脱颗粒,线粒体肿大、嵴消失或呈空泡,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等超微结构的改变。认为肠管直肠脱垂时肠壁内神经丛的损害在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镜下对55例(10例正常,45例患者)人腓浅神经足背支活检标本进行了观察,特别注意了神经束膜细胞间连接,观察到:(1)同一层内,束膜细胞间连接可举10种样式。(2)层与层间,连接样式亦较多,可举6种。(3)层数变化,可举5种。(4)在一轴索脂肪变的75岁女性患者的标本中观察到神经束膜细胞突与一种无基膜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巨噬细胞)间形成突触样连接。这种结构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于纯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生存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自身免疫调节紊乱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小鼠Thy1.2抗体粘附两步纯化法,得到纯化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2单克隆抗体联合神经微管蛋白-2多克隆抗体对RGCs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法鉴定RGCs纯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计数细胞。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观察IL-4和IL-12对RGCs的直接影响;然后观察在NMDA兴奋性毒性作用下IL-4和IL-12对于RGCs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除10 U/mLIL-4外,IL-4和IL-12其余浓度组的RGC存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083);当有NMDA存在时,1、10、100 U/mL的IL-4和IL-12浓度组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79.2%、87.2%、69.5%及77.5%、76.4%和73.7%,均较单纯NMDA处理组的RGCs存活率62.25%明显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期手术切除的咽侧隙神经鞘瘤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讨论有关超微结构的临床病理意义。发现神经鞘瘤的超微结构为排列致密的梭形细胞与散在分布的多形细胞,二者常混合存在,也可见异形性细胞及细胞器高度发达的细胞。并可在不同类型的神经鞘瘤细胞之间可见巨噬细胞,说明神经鞘瘤可能会有过渡形。但本文支持具有相同来源的神经鞘瘤可能相当于光镜下的Antoni A型和B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验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10-10^-5mol/L)对大鼠B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以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AFC),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并以此作为衡量B细胞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除大鼠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以取得去细胞神经支架的方法.方法:取15只SD大鼠的坐骨神经30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条).分别为正常神经组(A组),TritonX-200处理的化学去细胞组(B组),TritonX-200联合sulfobetaine-16(SB-16)、sulfobetaine-10(SB-10)去细胞组(C组).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神经组织的组织学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神经组织中S-100蛋白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的表达.结果:制备出的去细胞神经呈淡乳白色圆柱状外观.略透亮,其延展性较化学处理前略增加.B、C组神经经去细胞处理后,均去除了Schwann细胞、神经髓鞘和轴突,C组更好地保存了由Schwann细胞基底膜管以及外膜和束膜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三维支架结构.结论:TritonX-200联合SB-16、SB-10改良化学方法处理可获得达到要求的去细胞神经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球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取处于指数期的原代培养7d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常规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后,用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并摄片。结果光镜下神经干细胞呈克隆球散在悬浮于培养基中,Nestin免疫荧光阳性;电镜下观察到神经干细胞相互间排列比较松散、核浆比例高,细胞间胞膜增厚,形成特化的结构,有的胞膜上可见胞吞/胞吐小泡。结论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间的细胞连接有间隙连接样结构,并可出现胞吞/胞吐功能,提示细胞间可进行相互交流,传递化学递质或电兴奋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36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瘤细胞与229例各类白血病细胞的反应性。探讨了单克隆抗体对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瘤细胞与白血病细胞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以达到快速、准确诊断的目的。本组观察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