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瘀胆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包括病毒性瘀胆型肝炎、药物性瘀胆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瘀胆型肝炎,以肝炎病毒引起的居多。本病的临床特征为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持续3周以上,皮肤瘙痒,大便灰白,肝脏明显肿大,自觉症状轻。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Y-谷氨酰转肽酶及胆  相似文献   

2.
活血凉血汤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田 《中医研究》2010,23(5):44-46
淤胆型肝炎主要是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脏疾病,较常见的有病毒性、药物性、酒精中毒性等淤胆型肝炎,其中由嗜肝病毒引起的诊为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其共同特征为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常有皮肤瘙痒,大便色白,血清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胆固醇明显升高等。  相似文献   

3.
荡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荡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30例刘心想,徐晓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4医院(461000)主题词肝炎/中医药疗法;%荡黄汤/治疗应用瘀胆型肝炎症状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常有明显肝肿大,皮肤瘙痒,肝功能检查:胆红质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总胆红素(TBil)值≥171μmol/L的肝炎称为重度黄疸型肝炎,可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度以上慢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瘀胆型肝炎等。属中医黄疸、疫毒范畴。若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且经久不退,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以至导致病人死亡。有资料表明。TBil>171、>342、>513、>684gmol/L的病死率分别为23.396、33.496、5296及9096。故迅速消退黄疸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近几年来。国内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取得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重症淤胆型肝炎是指血清总胆红素值≥171μmol/L的急、慢性病毒性、胆汁淤积型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因持续高胆红素血症,可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而死亡。虽然目前治疗淤胆型的药物比较多,但是疗效尚不满意。笔者依据汪承柏老师凉血活血为主的理论和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淤胆型肝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淤胆型肝炎的退黄治疗。方法:采用穴位注射小剂量激素联合中西药的方法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20例,同时选择具有可比性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结论:穴位注射小剂量激素联合中西药是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于黎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8-19
瘀胆型肝炎自觉症状相对较轻.常有皮肤瘙痒,肝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谷丙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增高。2005年6月~2009年6月笔者用自拟化瘀清肝汤治疗瘀胆型肝炎75例,同时与对照组30例用联苯双酯治疗对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舒静  闫慧敏  杨燕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13-816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特点及其与实验室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100例,填写中医证型研究观察表,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脾虚湿困、气血瘀滞3型,并检测各证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湿热内蕴型64例,脾虚湿困型17例,气血瘀滞型19例.3种证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客观指标检测数据有所不同.结论 (1)巨细胞病毒(CMV)肝炎证型以湿热内蕴为主,胆道闭锁证型以气血瘀滞为主.(2)婴儿肝炎综合征证型规律:病程初期以湿热内蕴型为主,以后随着病程增加,逐渐由湿热内蕴型转为脾虚湿困型或气血瘀滞型.(3)实验室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凝血功能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医证型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德鹏 《中医药导报》2007,13(8):66-66,71
通过采用活血散瘀药及临证加减治疗极重型胆汁淤积型肝炎22例,结果21例经过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均降至正常,1例2年后复发乙型肝炎。结果提示重用活血化瘀药在极重型胆汁淤积型肝炎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舒静  闫慧敏  杨燕 《北京中医》2010,(11):813-816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特点及其与实验室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100例,填写中医证型研究观察表,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脾虚湿困、气血瘀滞3型,并检测各证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湿热内蕴型64例,脾虚湿困型17例,气血瘀滞型19例。3种证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客观指标检测数据有所不同。结论 (1)巨细胞病毒(CMV)肝炎证型以湿热内蕴为主,胆道闭锁证型以气血瘀滞为主。(2)婴儿肝炎综合征证型规律:病程初期以湿热内蕴型为主,以后随着病程增加,逐渐由湿热内蕴型转为脾虚湿困型或气血瘀滞型。(3)实验室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凝血功能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医证型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淤胆型肝炎全称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胆红素结合与排泄障碍而导致黄疸持久不退或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值≥171μmol/L的急、慢性病毒性胆汁淤积型肝炎.虽然目前治疗淤胆型肝炎的药物很多,但疗效仍不肯定[1].笔者根据其发病机理及中医病因病机,近几年来以中药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瘀胆型肝炎4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健脾化瘀汤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汤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予健脾化瘀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予甘利欣静点。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慢性淤胆型肝炎的皮肤瘙痒、肝区痛、肝脾肿大方面疗效显著 ,在降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转氨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中药健脾化瘀汤在恢复急性淤胆型肝炎肝功能及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方面疗效显著 ,且药价低廉 ,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淤胆型肝炎是由各型肝炎病毒、药物、内分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肝内胆红素结合与排泄障碍而致肝内胆汁淤滞,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本病发病率高,预后差。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活血清胆汤治疗21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给予护肝药(维生素C、维生素K1、甘利欣、门冬氮酸钾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茵陈赤丹退黄汤;对照组加用西药S-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组改善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学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赤丹退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对血胆红素10mg%以上的重症肝炎58例、急性黄痘型肝炎7例、淤胆型肝炎5例,采用激素、"肝炎1号"煎剂、茵栀黄注射液、茵陈蒿汤合小陷胸汤加味及黛矾散等综合治疗方法,总治愈率47.14%,退黄总有效率52.31%。  相似文献   

16.
93例重度黄疸肝炎饮停心下症的中医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江平  汪承柏 《中医杂志》1995,36(3):167-168
93例急,慢性重度黄疸肝炎饮停心不证,用过各种中西药物退黄无效,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用药前总胆红素均值339.25μmol/L。改用本法后39例平均67天总胆红素恢复正常,47例有残留黄疸,退黄总有效率92.4%,无效及自动出院7例,用苓桂术甘汤加减为治,对有饮停心下证这一特殊证型的重度黄疸肝炎,系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黄疸型肝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2000年7月~2005年7月,用中药配合西药静脉点滴,治疗重症黄疸型肝炎20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15~70岁;其中急性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瘀胆型肝炎2例,慢性肝炎重度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8例。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十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76例,对其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学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病人的肝郁脾虚证相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等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西结合治疗瘀胆型肝炎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胆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的2%~3.8%左右[1],由此看出瘀胆性肝炎并不少见。近10年来,诸多中西医学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现综述如下。1 病机及治法探讨中医理论中没有“瘀胆”与“瘀胆型肝炎”之概念,瘀胆型肝炎属于中医黄疸范畴。在中医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有关资料中,病种混杂,有的则是肝炎后高胆红素血证,有的是重型肝炎,有的是阻塞性黄疸等。在病因病机方面,有的学者混同于“普通的黄疸”[2]。瘀胆型肝炎既然属于黄疸,就具有黄疸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性。有些学者已经意识到瘀胆型肝炎之特殊性。如李氏认为瘀胆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李智  刘靖 《四川中医》2009,27(3):75-76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术附汤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阴黄证)的疗效。方法:将83例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加味茵陈术附汤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慢性淤胆型肝炎临床表现、降低总胆红素、转氨酶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术附汤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阴黄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