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和集束化干预护理(治疗组)机械通气病人时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机械通病人VAP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RRT治疗,根据入院时间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集束化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堵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8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行CRRT治疗能缓解病情,集束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集束化策略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6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合作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后医学研究委员会(MRC-Score)评分、ICU-AW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采用医护合作量表(CMSS)评估两组医护合作状况。结果:观察组MRC-Scor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5、7天,观察组ICU-AW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CM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集束化策略可有效降低AECOPD机械通气患者ICU-AW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17-2319
目的探讨ICU行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集束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率、呼吸频率、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行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集束护理可有效预防VAP发生,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AECOPD患者中的价值及预防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行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减少插管次数, 提高撤机成功率, 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病房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呼吸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不良、VAP、胃肠胀气、损伤压迫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干预前APACHE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紧急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死率、VAP发生率、ICU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VAP发生率、ICU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过程中机械通气治疗的病死率、VAP发生率,缩短ICU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对提高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呼吸机集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机集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集束化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集束化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气管切开率、患者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及护理质量。结果:集束化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区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及文书书写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镇静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就诊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按常规ICU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镇静护理,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及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镇静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集束化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治疗(Bundle)临床实施的依从性以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后对照研究.将呼吸机Bundle 实施前1年(对照组)以及实施后2年(干预组)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8~80岁、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干预组患者呼吸机Bundle治疗的达标率,以及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本研究中共入选患者237例,对照组71例,干预组166例.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5.9±5.6)d,干预组(5.2±6.1)d]、VAP发生率(对照组21.1%,干预组20.5%)以及28 d病死率(对照组16.9%,干预组19.8%)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干预组34.3%(57/166)的患者全部达到呼吸机Bundle 4项治疗目标要求;机械通气≤3 d、4~7 d、>7 d患者的达标率分别为62.5%(35/56)、22.1%(21/95)、6.7%(1/15).在Bundle 4项内容中,床头抬高≥30°达标率最差,为43.4%(72/166);每日唤醒加脱机试验、预防消化性溃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3项措施的达标率相对较好[分别为92.2%(153/166)、88.0%(146/166)、83.1%(138/166)].结论 呼吸机Bundle较差的临床依从性是影响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在普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普外科术后机械通气在48h以上的患者112例,分为干预组58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实行集束化干预策略。采取抬高头部≥30°体位、每日唤醒并评估患者进行脱机实验,预防消化性溃疡、深静脉血栓等措施。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呼吸机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Ⅵ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在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47例ICU的机械通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集束化干预策略,采取抬高头部≥30°角体位、每日唤醒并评估患者进行脱机实验,预防消化性溃疡以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结果 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患者VAP的发生率有所下降,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VAP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4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 h的老年患者99例,按制订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计划、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另选2010年1—12月在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 h的老年患者98例为对照组,按ICU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集束化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致病菌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且机械通气超过72 h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实验组)56例和非引流组(对照组)50例,记录 VAP发生时间、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不同类型标本病原学培养、鉴定结果及患者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 VAP发病率、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下呼吸道痰液标本病原学培养结果与气囊上滞留物培养结果一致。结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 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病率,缩短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减少气囊上致病菌侵入下呼吸道,避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预防 VA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住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年龄>18岁、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SSD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以及SSD组每日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符合条件的61例患者中SSD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SSD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30.0%比51.6%,P<0.05);机械通气时间[(7.9±2.6)d比(10.4±0.9)d]和ICU住院时间(9.3±2.9)d比(12.3±5.7)d]均明显缩短(P均<0.05);但VAP发生时间[(6.5±1.3)d比(5.5±0.6)d]及ICU病死率(26.7%比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D组以第1日引流量>20 ml作为有效标准,23例引流有效的患者VAP发生率为8.7%,引流无效的7例患者VAP发生率高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8.
王晶晶  卢菁  王莉 《全科护理》2014,(25):2317-2319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及发生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医院感染、VAP 及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可降低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进的综合护理措施与传统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VAP危险因素、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痰细菌培养结果、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结果试验组痰细菌株数、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VAP发病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械通气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送检标本细菌检出阳性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护理组送检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对照组阳性率为45%;护理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