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和介绍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实用性。方法:手术切口采用后正中约2~4cm(平均2.8cm),显示单侧椎板,术前电透或术中确定需手术椎间隙,用弧形骨凿开窗切除椎板下1/3~1/2及下关节突内侧部份,满意显露椎管内结构,摘除突出椎间盘并相应盘黄间隙扩大减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治疗,随访1-2年,优良率98%。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法与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法相比,出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及椎管干扰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掰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而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环节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柱庆 《广西医学》2003,25(8):1445-14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严重坐骨神经痛的突出髓核组织 ,以迅速缓解疼痛 ,并且极少发生并发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切除术、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 ,又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 FBSS) ,广义上泛指在行椎板切除或椎间盘摘除术后 ,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 ;狭义上仅指多次手术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2 ) 。FBSS的发病率约在 1 0 %~ 46% (3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椎板间隙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以及大部分椎板,小关节,采用黄韧带切除,部分切除椎板上下缘以及潜式扩大中央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其中2个间隙25例,3个间隙12例。术后进行OSwestrg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3年,共30例,疗效优良率90.2%。结论:多平面经椎板间隙扩大开窗,保留了脊柱大部分后柱结构,最大限度减少脊柱稳定性的丢失,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减压充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与术式选择。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135例手术治疗资料,15例经椎间板间开窗,102例经半椎板切除,18例经全椎板切除手术,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57例。结果:全部135例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0.37%。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大部分病例经开窗或半椎板切除进入可以充分显露,重视神经通道探查松解,使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李宽新  王维山 《农垦医学》2011,33(2):155-157
目的:通过对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寻求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根据手术适应征对6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椎间盘镜、微创椎板间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的高低进行疗效比较依次为椎间盘镜组、微创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采用腰椎椎板开窗或扩大开窗间盘切除术282例,经椎旁肌肉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6例,腰椎全椎板切除、椎体间加横突间植骨、GSS内固定术12例.结果 256例获得1~6.5年的随访,随访率为85.3%.疗效根据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其中优17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本组1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椎板开窗切除髓核5例,半椎板切除及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管松解髓核摘除7例,全椎板切除及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松解髓核切除3例。结果:随访1~3.5年,优良11例,差4例,差者全部为椎板开窗摘除髓核,远期疗效差。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伴有腰椎管狭窄,手术必须进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侧隐窝扩大,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松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统计我院手术治疗氟骨症性椎管狭窄58例,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颈段有5例加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出合术.减压范围2~6个椎骨.结果21例恢复正常,29例进步,7例术后3年又出现逆转,1例全瘫未恢复.此病特点为病变范围广,骨质硬、易出血、椎板厚、神经系统损害等均比退变性椎管狭窄更重,黄韧带钙化,椎板间隙小或消失,手术难度大,晚期效果差.应尽早行充分的椎板切除减压。胸、腰段病变程度近似,先行胸段手术,操作困难时可以从侧方开始减压.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化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腰部疾患之一,治疗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椎板开窗减压等手术方法。全椎板切除因可继发术后腰椎不稳,应用上存在许多争议;椎板开窗常因减压不彻底,可能导致症状残留以至二次手术而受到质疑。我们收集1990--1998年采用多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进行了6~13年随访的患者73例,对其远期疗效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介绍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实用性。方法:手术切口采用后正中约2~4cm(平均2.8cm),显示单侧椎板,术前电透或术中确定需手术椎间隙,用弧形骨凿开窗切除椎板下1/3~1/2及下关节突内侧部份,满意显露椎管内结构,摘除突出椎间盘并相应盘黄间隙扩大减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治疗,随访1~2年,优良率98%,无腰椎不稳等医源性脊柱病发生。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法与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法相比,出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及椎管干扰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本组23例术前通过患的症状和体症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腰椎管狭窄的间隙,明确受压的具体神经,以制定手术建立通道抽部位和数量,手术通道的皮肤切口距中线1cm为宜,中心点位于椎板间隙,通过上下平移工作通道及改变其角度。显露一侧椎板上下缘黄韧带及关节突。选择性切除部分椎板上下缘,切除黄韧带。对增生肥大内聚的关节突予以切除。尤其对椎板上缘与上关节突移行部上份重点切除。以此切除椎管狭窄之后方压力部,神经根管前壁椎体后缘较大的骨赘应予切除或用嵌入器砸平,对膨出椎间盘视硬膜囊波动及神经根的滑动范围决定是否切除。[结果]23例经5-10个月随访。按Nakai等标准评定,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65%。[结论]后路椎赣肋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能达到减压目的。又因其特有的微袭技术,对脊柱稳定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科从1990年到199御采用手术治疗采椎间盘了突症224例,术中证实腰椎间盘 出症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共72例,其中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只有15例,其余57例,是在手术摘除腰椎间盘时探查腰神经根管时发现。手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部分关节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  相似文献   

14.
有限手术原则治疗腰椎管狭窄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并应用有限手术原则治疗腰椎管狭窄。方法:对66例腰椎管狭窄采用椎管有限减压术治疗,其中,12例马尾型行广泛椎板切除,屈曲位“H”植骨术或双侧椎板扩大开窗术,34例根管型行单侧或双侧神经根管减压术,20例混合型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和神经根管同时减压术或椎板切除、屈曲位“H”植骨术,结果:经3年以上随访,疗效优良率92.4%,结论:有限手术原则是根据术前的定性、定量、定位诊断及术中的病理发生,决定手术减压范围。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而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环节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主要有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 3种 ,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对于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院自 1 991年 1月至 1 998年 1 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 6 85例 ,分别选用 3种不同手术方式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在 6 85例中 ,男性 432例 ,女性 2 5 3例 ,年龄 1 4~ 77岁 ,平均 43.3岁。发病时间 3个月~ 1 0年。突出间隙 :L4、5 间隙398例 ,L5 S1 间隙 32 1例 ,L3、4间隙 2 6例。其中 6 0例有 2个间隙突出。1 .2 收治标准1腰痛伴…  相似文献   

17.
遇恒新 《黑龙江医学》2006,30(7):560-560
1987~2005年,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3例,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发病率为5.12%.本文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统计我院手术治疗氟骨症性椎管狭窄58例,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颈段有5例加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减压范围2 ̄6个椎骨。结果21例恢复正常,29例进步,7例术后3年又出现逆转,1例全瘫未恢复。此病特点为病变范围广,骨质硬、易出血、椎板厚、神经系统损害等均比退变性椎管狭窄更重,黄韧带钙化,锥板间隙小或消失,手术难度大,晚期效果差。应尽早行充分的椎板切除减压。胸、腰段病变程度近似,先行胸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椎板减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讨论:对严重增厚及骨化的黄韧带先磨薄,从正常间隙进入,沿硬膜两侧切除椎板是安全的方法,对于与硬膜骨化一起者,应磨薄,孤立、漂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比较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36例)和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36例);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分数,对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5.27±69.65)ml,平均手术时间为(131.53±25.27)min,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为(178.36±53.41)ml,(98.77±19.86)min,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04,6.1157,P<0.05)。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为(25.97±2.58)分,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患者的(24.14±2.27)分(t=3.1951,P<0.05)。术后共有3例患者发生创口感染,其中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组2例,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组1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患者。 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相较之下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临床可考虑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此手术方法,但此次分析目前仍存在病例数较少的局限性,且仍需继续随访,观察远期有无并发症、后遗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