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58例,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二聚体、 t-PA∶a等指标;同期52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增强(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降低(P<0.05),D-二聚体和t-PA∶a显著升高(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明显(P<0.05或P<0.01),手术切除后有所改善. 结论直肠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在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化差的病人中尤为明显;应用抗凝和抗纤溶药物可能对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结直肠癌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来我院治疗的42例良性结直肠疾病手术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变化,比较术后7 d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前1 d术后7 d研究组Fbg、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术前1 d术后7 d研究组究组D-D、,PAI-1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研究组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是预防术后血栓性疾病及确保良好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建荣 《中外医疗》2011,30(14):1-3
目的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并分析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死2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T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死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3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2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3、4、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3、4、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并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 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11.5软件,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塞两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I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塞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两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分、3分、4分、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分、3分、4分、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因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5.
凝血-纤溶动态图在脓毒症凝血纤溶失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万全县中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4例患者透析前、后血液标本,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应用间接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性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透析过程合并应用肝素,但单节血液透析患者仍处于高凝状态,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降低高凝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高凝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 年2 月-2015 年8 月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121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腹腔镜下手术73 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48 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高凝状态指标D- 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蛋白C(Pro-C)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 及CD8+。结果 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开腹组CD3+ 呈下降趋势(t =-7.419,P =0.000),而腹腔镜组CD3+ 无变化(t =-0.218,P =0.901);与开腹组术后比较,腹腔镜组术后D-D 值呈升高趋势(t =2.312,P =0.018),Pro-C 值无变化(t =0.180,P =0.941)、F1+2 与CD4+ 值降低幅度较小(t =3.827 和5.930,P =0.000 和0.008)、CD8+ 值升高幅度缓慢(t =-9.094,P =0.000)。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容易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围手术期间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闵蕾 《中外医疗》2014,(24):89-90
目的探讨手术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46例肺癌患者手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肺良性疾病组对照。结果术前及术后肺癌组Fib和D-D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组(P〈0.05),术后5 d和10 d Fib及D-D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术后5 d最明显。手术后30 d较术后5 d、10 d各项指标均明显恢复;肺良性病组Fib和D-dimer水平在手术后5 d和10 d也明显增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0 d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手术可加重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监测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妇(中期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主要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对53例中期孕妇进行凝血功能PT、APTT、TT、D-D、FDP检测。结果:中期孕妇组PT(9.72±1.11)s、APTT(27.61±3.57)s、D-D(1.64±0.60)g/L、FDP(3.37±1.45)g/L与对照组相应指标(10.29±1.09)s、(30.06±3.93)s、(1.30±0.74)g/L、(2.38±1.67)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3.77±0.70)和TT(19.48±3.58)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92±0.87、17.56±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孕妇FIB和TT明显延长,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增减改变,可能存在早期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系统激活,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其凝血功能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妇科手术前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妇科手术前后患者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的变化,探讨妇科手术中预防血栓形成的办法。方法:选择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5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非肿瘤组12例,良性肿瘤组28例和恶性肿瘤组25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PLM),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A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24h凝血和纤溶变化最明显。结论:对患者手术前后加强实验室凝血和纤溶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有利于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大大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与预后判断,减少手术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建群 《黑龙江医学》2011,35(8):607-610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在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7~2007-09间,在我院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根治术的72例年龄>65周岁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7例,通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全部病例1年后大便功能均正常;局部复发率10.8%...  相似文献   

12.
Metastases to the breast from extramammary neoplasms are very rare, constituting 2.7% of all malignant breast tumour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tumor metastatic to the breast is primary breast cancer. Rectal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the breast is extremely rare. We report a case of aggressive rectal 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to the breast.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回顾分析了1998年以来应用双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治疗直肠癌96例的经验。结果:本组96例应用双吻合器的手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2.08%),吻合口狭窄3例(3.1%)均经相应保守疗法治愈;1例(1.04%)非手术直接原因术后两周并发急性肾功衰竭死亡。结果表明:双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肿瘤分期,肿瘤部位,是否行TME之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的差别。结果 Dures B期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Dukes C期患者(11.1%vs29.4%,x^2=7.046,P=0.008);直肠癌行TME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非TME患者(10.%vs26.1%,x^2=5.471,P=0.019),但直肠中上段癌患者行TME与否,术后2年复发率无明显差别,而直肠下段癌患者行TME与否,术后2年复发率有显著差别。结论 对直肠下段癌应行标准的全直肠系膜切除。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联合检测直肠癌及癌旁粘膜肿瘤相关的Lewis ̄y(LeY)抗原的表达。结果:LeY抗原在肿瘤组织的强阳性表达率与癌近侧端10cm处粘膜的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远侧端5cm处粘膜表达无显著差异。直肠癌旁粘膜的肿瘤相关抗原的异常表达,提示癌旁粘膜存在某神程度的恶性潜势。这些改变在直肠癌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作用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晚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对1991-2000年15例局部扩散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并分析其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86.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3.5%,3年生存率为75%,5年生存率为50%。结论: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为局部扩散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再切除的机会,延长了生存期。严格的病例筛选、对尿路改道的技巧性操作以及盆底腹膜的妥善修复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念海 《中外医疗》2016,(24):61-63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晚期直肠癌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治疗对血栓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68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伴高凝状态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n=34)与实验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n=34),观察两组疗效及两组患者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稍高(P>0.05),分别为70.6%、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无变化,D-二聚体含量较疗前显著要高(P<0.05),分别为(4.96±1.42)、(0.68±0.22)μg/L,实验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疗前显著要低(P<0.05),D-二聚体水平疗后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3.63±0.72)、(0.28±0.16)μg/L,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状态的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高凝状态,但对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收集121例直肠癌患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26例误诊病例的误诊时间,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26例(21.5%),误诊时间为1~24个月,误诊主要疾病为痢疾、痔等。结论要降低直肠癌误诊率,首先要提高对直肠癌的认识,强调出现下消化道症状时直肠指诊应列为必检程序。  相似文献   

19.
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低位直肠癌肠壁内逆行浸润规律。方法 对 77例低位直肠癌术后标本远端壁内浸润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Dukes A、 B期 5 7例 ,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 1cm5 5例 (96 .5 % ) ,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高中分化腺癌 5 9例 ,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 1cm5 6例 (94.9% ) ,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肉眼观察隆起型 6 1例 ,肿瘤向下浸润在 1cm以内5 7例 (93.4% ) ,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癌瘤侵犯直肠直径 <0 .5 cm的 5 4例 ,肿瘤向下浸润在 1cm以内 5 2例 (96 .3% ) ,亦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本组肿瘤向下浸润超过 3cm2例 ,均为病期晚 ,病理分化程度差 ,肉眼观为浸润型的病例。结论 低位直肠癌病期较早者、病理分化程度较好者、肉眼观为隆起型者、癌瘤侵犯直肠周经 <1/ 2者 ,其肠壁内逆行浸润绝大部分不会超过 1cm,一般不会超过 3cm。其保肛手术 ,下切缘 3cm已属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