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EV)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食管静脉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是造成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主要因素。判断BEV失血量,预测持续出血及再出血十分重要。本文综述肝硬化BEV持续出血及再出血预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02~2011-09该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42例为出血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合并EVB患者38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食管胃底静脉红色征(RC)、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PVD)、脾厚度(SPT)、腹水最大液性暗区深度(ASmax)、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Child-pugh分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RC、PT、PVD、SPT、ASmax、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C、PT、PVD、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密切。结论 RC、PT、PVD、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是影响肝硬化患者EVB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的预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每年约有 5 %发生食管静脉曲张 ,1年后有 10 %~ 2 0 %从小的静脉曲张发展为大的静脉曲张 ,2年中出血的危险性为 2 0 %~ 30 % ,首次出血 1周内的死亡率为 2 5 %~5 0 % [1] 。β 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曲张静脉首次出血的发生率 ,改善粗大曲张静脉患者的长期成活率 ,但并不影响曲张静脉的进展。因此 ,准确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性 ,对于推荐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预防出血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防治出血 ,改善疗效及判断预后极为重要。但目前尚无既灵敏、特异 ,又无…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门脉高压持续作用的结果,是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因,其来势凶猛,出血量大,死亡率高,首次出血病死率达20%-40%,再出血病死率达30%-70%,是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随着消化内镜的开展和普及,内镜的介入治疗己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食管静脉曲张近期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下简称EVB)首次出血后再出血危险性高。为了探讨EVB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我院观察肝硬化并EVB患者102例 ,经临床九项指标 ,肝功能储备力 ,肝、脾门静脉内径及静脉曲张程度的观察 ,以探讨EVB再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象与方法 :本资料收集1992年1月至1999年10月检查确诊肝硬化并EVB住院患者102例 ,男65例 ,女37例 ,年龄24~78岁 ,病程1~35年。肝炎后肝硬化98例 ,精酒性肝硬化4例 ,存在合并症37例。方法 :⑴临床九项指标观察 :①年龄 :大于或小于60岁 ;②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地区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现况。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54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回顾性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凝血功能、脾脏直径及有无腹水等)结果,探究EGV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有无腹水、有无肝性脑病、血小板计数等9项因素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与EGVB呈负相关,OR值在0~1之间,合并腹水与EGVB呈正相关,OR值为3.068。出血组患者中行再出血预防治疗109例(约51.4%),包括内镜治疗90例,手术治疗2例,介入及肝移植治疗均为1例,联合治疗15例。结论 合并腹水的深圳地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临床应予以重视,同时需注意临床保护措施,必要时可行规范性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8.
原志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2):155-155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成正比,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已证明,肝硬化时人体各脏器的血液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据此我们对83例肝硬化变化的舌下静脉、门(脾)静脉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了观察,以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组83例肝硬化均为我院近期住院病人,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23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46岁。有腹水者50例(占60.2%),有上消化道出血者42例(占50.6%)。 二、方法 1.直接观察舌下静脉,将其曲张程度分为3度。轻度:舌下静脉轻度隆起,外观呈条索状;中度:舌下静脉明显突出,外观 相似文献
9.
程丹颖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2(3):60-62
<正>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急,常导致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严重感染等,病死率高。因此对高危人群应及早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LC)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风险。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诊治的1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在止血后采用EVL治疗,随访再出血发生情况,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预测再出血。结果 178例患者急性出血后,死亡12例(6.7%),166例接受EVL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2~54个月,27例(16.3%)发生再出血;入院时,27例再出血组外周血Hb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139例未再出血组(P<0.05),而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高于未再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止血后检查,发现再出血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显著大于未再出血组(P<0.05);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95%CI=1.125~3.439,HR=1.967,P=0.018)、腹水(95%CI=1.754~2.329,HR=2.021,P=0.000)、HbA1c(95%CI=1.173~1.921,HR=1.501,P=0.001)、FPG(95%CI=1.379~3.152,HR=2.085,P=0.000)和肝性糖尿病(95%CI=1.321~2.945,HR=2.076,P=0.006)是EVL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ox建立Nomogram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判断术后再出血的AUC为0.804(SE=0.053,95%CI=0.700~0.907,P=0.000),其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565。结论 采取EVL治疗LC并发EVB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除常见的风险因素外,伴有肝性糖尿病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临床应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动力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采用CDFI对104例肝硬化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作电子胃镜检查。①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门系统血管内径(Dpv、Dsv)和血流速度(Vpv、Vsv)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出流速度测定对估价肝功能损害较血管内径粉成;②35例有脐静脉开放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门静脉血流速度不仅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亦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否有密切关系。门脉系统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测定呆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及早地诊断甚至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EV)对有效预防EVB,降低肝硬化EV患者的病死率尤为重要。由于用来筛查EV的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不利于肝硬化患者定期检查,而无创血清学评分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具有简便、经济、易开展的优点,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展开了关于无创血清学评分预测EV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为急性出血组及无急性出血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肝硬化EV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上消化道出血史、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空腹血糖、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史、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白蛋白下降、Child-Pugh评分和空腹血糖升高、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为肝硬化急性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史为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2月-2012年3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13例为出血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未破裂出血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22个指标,得出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肝硬化出血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PLT、PT、PTA、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红色征等7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红色征、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负相关.结论 红色征、门静脉内径增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血小板计数降低是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红色征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内镜检查时间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患者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肝硬化GEV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镜检查时间不同分为A组(n=75)和B组(n=81),A组患者在入院12 h内行内镜检查,B组患者在入院12~24 h之间行内镜检查,分析两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出血部位检出率、止血效果、再出血情况及预后,对比两组检查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A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钠、钾、C反应蛋白(CRP)、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两组检查前后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检查前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检查后B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出血部位检出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肝硬化GEVB患者的内镜检查中,在12 h内行内镜检查,能明显减... 相似文献
16.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再出血危险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在首次出血后有70%~80%在1~2年内会发生再出血,每次出血的死亡率为25%~50%。本文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再出血危险的预测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发脑出血临床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研究陈胜坚,房太勇,黄好基,黄超,董学峰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都较高。首次止血后出血常可再次发生,第一年再出血率不低于40%~80%[1]。因此预防再出血很重要。由于患者机体状况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年内是否有再次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将发生消化道出血次数≥2次者归为再出血组,仅发生1次消化道出血者归为未再出血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2.71±27.12)g/L,未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2.58±26.97)g/L;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1.7%、7.6%、16.9%、73.7%),未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 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0%、0%、11.1%、88.9%);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21.2%、53.4%、25.4%),未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46.7%、35.6%、17.8%);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0.3%、79.7%),未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2%、97.8%);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65.3%、34.7%),未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35.6%、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血钠浓度(OR值0.353、95%CI 1.110~7.230、P=0.029),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OR值10.646、95%CI0.012~0.742、P=0.025),有无腹水情况(OR值3.401、95%CI0.139~0.62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红蛋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可能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低钠血症、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征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4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性别、年龄、病因、病程、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总胆红素、血小板等10个变量中筛选出与肝硬化EVB最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19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80例合并出血(EVB组),EVB发生率为41.2%;未发生EVB者114例(非EVB组)。单因素分析显示:EVB组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非EVB组严重(P0.01),EVB组的门静脉内径〔(13.1±2.2)mm〕比非EVB组〔(12.3±1.9)mm〕大(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EVB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腹水是EVB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