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于颅外和椎管外的异位性脑膜瘤少见。在异位性脑膜瘤中,以眼眶、皮肤及耳发生较多。而原发于鼻腔和鼻窦的异位性脑膜瘤较少见。现将1例原发于筛窦的异位性脑膜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方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5):388-388
患者女 ,44岁。以左眼突出、视力减退伴鼻塞 1年 ,于1999年 7月 17日入院。查体 :左眼突出 ,视力眼前指数 ,左瞳孔直接光反射迟钝。双鼻腔充满淡红色肿块 ,表面光滑。头颅及鼻窦CT和MRI显示前颅底嗅沟处有高密度软组织块影 ,明显增强 ,并向双筛窦、鼻腔扩展 ,境界清楚 ,左视交叉受压。鼻腔活检见上皮样良性瘤细胞。诊断 :嗅沟 鼻窦脑膜瘤。 1999年 8月 2日经颅面联合径路行颅底 鼻窦脑膜瘤切除术。取头颅冠状切口及右鼻侧切口 ,先经鼻外开放双侧筛窦。见双筛窦和鼻腔充满灰白色、质韧的肿瘤 ,包膜完整 ,筛板和筛垂直板已被吸收 ,筛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中女性3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23~71岁,发生部位分别为右额部皮下、左侧鼻腔、右肺上叶及左耳中鼓室。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中,脑膜上皮细胞型2例,过渡型1例,脑膜上皮细胞型与血管瘤型混合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瘤细胞均表达Vim及EMA,1例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均不表达CK、GFAP、NF、CD34、Actin、SMA、Desmin、Syn、CgA及CEA。随访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容易误诊。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颅外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外脑膜瘤临床少见,是没有脑膜覆盖的组织器官中发生的具有脑膜瘤形态结构的肿瘤。随着对其特性认识的深入,近年报导渐多。本文报告17例并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0—55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一11年,平均4年7个月;6例位于眶内,5例发生于鼻腔、鼻窦,咽侧壁、咽旁领下区、腮腺内、颅顶部皮下、面神经颅外段、颈侧皮下各1例。位于眶内者5例自觉或他人发现眼球突出,3例出现眼深部胀痛感,2例有视力减退,复视(包括一过性复视)4例,头痛2例;位鼻腔、鼻窦者均有进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D44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35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CD44s、CD44V6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CD44s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36/42)和37.1%(13/35),两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CD44V6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2%(19/42)和22.8%(8/35),两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3)p53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4%(9/42)和51.4%(18/35),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D44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高度表达,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及CT特征。结果:侵犯单个鼻窦肿瘤12例,其中筛窦8例,上颌窦4例,伴有鼻腔侵犯6例。肿瘤同时侵犯多个鼻窦和鼻腔12例,其中上颌窦和筛窦8例,筛窦和额窦4例,均有鼻腔侵犯。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腔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最常用和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22例行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4例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9~60个月。1例术后30个月复发,其它25例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局限的病变,而对广泛病变则应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处理。  相似文献   

8.
异位脑膜瘤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对异位脑膜瘤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5例异位脑膜瘤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5例均经手术治疗,2例多发异位脑膜瘤术后附加放疗,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异位脑膜瘤属罕见肿瘤,其发机理复杂,可能为异位蛛网膜细胞的存在,加之内外环境变化及刺激所致,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鼻腔副鼻窦癌鼻窦镜下手术加术后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副鼻窦癌是头颈部较常见恶性肿瘤,早期患者手术切除 术后放疗预后颇佳.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某些鼻腔副鼻窦肿瘤亦可选择内窥镜下手术切除.本文着重分析鼻腔副鼻窦癌,鼻窦镜下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术后放疗的意义、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22例行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4例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9~60个月。1例术后30个月复发,其它25例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局限的病变,而对广泛病变则应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 45例鼻腔鼻窦鳞癌组织进行PCNA和EGFR检测 ,并用 15例正常鼻黏膜作对照。结果 PCNA和EGFR在各级鼻腔鼻窦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 ,与正常鼻黏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有随鳞癌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的趋势。PCNA、EGFR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PCNA和EGFR的表达均能反映鼻腔鼻窦鳞癌的增殖活性 ,表达强度可反映鳞癌细胞增殖活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10例报告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李淑洁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王开明腺样囊性癌常见于头颈部的大小唾液腺以及上消化道,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则较少[1]。近年来文献报告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有增多趋势。我科自1987~...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一例许文英副主任医师李永,朱毅解放军203医院耳鼻喉科(161000)腺样囊性癌常发生于腮腺、颈下腺等大涎腺。原发于鼻腔及鼻窦的小腺体者较罕见,我院收治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3岁,干部。因左面部麻木2年,牙酸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病变以中鼻道为中心,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肿瘤多位于单侧鼻腔,可同时侵犯同侧上颌窦或累及筛窦.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结论:CT能较好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复发,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方法 对 2 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病人 ,行鼻外进路加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 ,术后平阳霉素术腔贴敷方法治疗。结果  2 6例病人 ,术后随访 1~ 3年 ,痊愈 2 4例 ,复发 2例 ,治愈率 92 3%。结论 采用鼻外进路加鼻内窥镜手术的方法和药物的综合疗法 ,对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分为内翻性和外生性两类,以前者多见。我院1977年~1989年共收治鼻腔鼻窦乳头状瘤47例,其中外生性乳头状瘤3例。现将内翻性乳头状瘤4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腺癌、癌旁组织、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67例鼻腔鼻窦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ODC和GAD65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鼻腔鼻窦腺癌ODC和GAD65表达阳性率(73.1%,6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4%,χ2=17.26,P<0.01;20.9%,χ2=13.28,P<0.0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0.8%,χ2=8.66,P<0.01;27.1%,χ2=5.10,P<0.05)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1.4%,χ2=28.28,P<0.01; 7.1%,χ2=14.98,P<0.01)。鼻腔鼻窦高分化腺癌,未侵犯鼻腔和鼻窦外周组织及淋巴结未转移病例(临床分型T2N0M0)ODC和GAD65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鼻腔鼻窦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侵犯鼻腔和鼻窦外周围组织及淋巴结有转移病例(临床分型T3N0M0、T4N1M0)(P<0.01)。结论ODC和GAD65酶活性改变可能是反映鼻腔鼻窦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左鼻腔、鼻窦巨大纤维瘤1例李世荣陈滨宋凌鼻腔及鼻窦的纤维瘤较为少见,而发生于老年人更为罕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充满鼻腔并侵入筛窦、蝶窦的巨大、软型的纤维瘤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9岁,因左鼻腔出血3天,于1995年11月8日住院。病人呈无力状...  相似文献   

19.
蒲锘  付凯  白林 《四川肿瘤防治》2005,18(4):223-224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病变以中鼻道为中心,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肿瘤多位于单侧鼻腔,可同时侵犯同侧上颌窦或累及筛窦。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结论:CT能较好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元复发,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侵及眼眶的鼻腔鼻窦肿瘤的安全性、临床效果和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在鼻内镜下行切除手术治疗的侵及眼眶的良性和早期恶性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并发症及治疗预后。结果:全部病例中,11例单纯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4例经鼻腔和鼻外切口双径路手术治疗,其中 1例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经治疗后好转;1例鼻腔鼻窦骨瘤患者于鼻内镜下全切骨瘤,术后出现患侧内眦外移;4例良性骨源性病变患者行鼻内镜下病变部分切除术,其余病例均彻底切除肿瘤而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36月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侵及眼眶的鼻腔鼻窦肿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鼻内镜下单纯经鼻腔或内镜辅助经鼻腔和鼻外切口双径路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