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内镜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常用治疗方法为脑室-腹腔分流术,该手术并发症高。神经内镜间下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是一种治疗脑积水的新方法,克服了分流术的缺点。方法:对21例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患者,取侧脑室顺角入路,神经内镜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底部,于第三脑底与脚间池之间造一瘘孔。结果:18例近期疗铲满意,3例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具有以下优点,微创手术;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增另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的神经内镜多以硬质内镜为主,它在穿刺点定位、镜身与脑室结构的适应性、观察操作的视野角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笔者应用OLYMPUS CHF TYPEP-20纤维内镜对适应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旨在弥补硬质神经内镜的上述缺陷。方法:应用纤维内镜对适应病例实施手术治疗:分隔性脑积水、透明隔囊肿行透明隔造瘘术;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本组27例,均手术成功,不良反应较轻。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追踪观察3—20个月,无症状复发者。结论:Olympus CHF TYPEP-20纤维内镜完全适合脑室系统手术需要,可顺利抵达病变部位,操作灵活可靠;显示图像能明确分辨出精细脑室结构;镜体柔软,适应脑室结构,损伤更小;因视野范围较大,可达到硬镜不能达到的区域进行观察、操作。其图像质量较硬镜稍差;其位置感与距离感亦差  相似文献   

3.
张潇  陈辉  张永兰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268-1270
目的目前的神经内镜多以硬质内镜为主,它在穿刺点定位、镜身与脑室结构的适应性、观察操作的视野角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笔者应用Olympus CHF TYPE P-20纤雏内镜对适应痛例进行手术治疗,旨在弥补硬质神经内镜的上述缺陷。方法应用纤维内镜对适应病例实施手术治疗:分隔性脑积水、透明隔囊肿行透明隔连瘘术;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该组35例,均手术成功,不良反应较轻。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追踪观察3~20个月,无症状复发者。结论Olympus CHF TYPE P-20纤维内镜完全适合脑室系统手术需要,可顺利抵达病变部住,操作灵活可靠;显示图像能明确分辨出精细脑室结构;镜体柔软。适应脑室结构。损伤更小;因视野范围较大,可达到硬镜不能达到的区域进行观察、操作。其图像质量较硬镜稍差;其位置感与距离感亦差于硬镜,进行手术前应充分熟悉其性能。  相似文献   

4.
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适应症,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脑积水52例,手术方法包括三脑室底造瘘术,透明膈造瘘术,脉络丛烧灼术及内镜下置分流管。结果:随访2月-48月。16例原发性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15例疗效满意;12例肿瘤压迫导水管性脑积水10例疗效满意;7例单侧室间孔堵塞性脑积水均有效。3月后复查CT提示脑室缩小30例。17例交通性脑积水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微创,安全,疗效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应作为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可降低分流管堵塞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微创性 ,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经内镜神经外科手术和 /或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4例和颅内蛛网膜囊肿 3例。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 3~ 6个月。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治疗 4例 ,梗阻性脑积水 3例显效 ,1例症状缓解 ,含内镜引导分流管置入 1例 ,分流管脑室端通畅。蛛网膜囊肿脑池 /脑室造瘘 囊壁切除术 3例全部有效 ,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手术创伤小 ,疗效好 ,部分患者可免除体内置管之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BA)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无效5例(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使用探头组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中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室间孔阻塞情况下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6例室间孔阻塞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前4例先行双侧侧脑室桥接,2例行透明隔开窗打通。总结该组病人的手术处理技巧和治料效果。结果:6例患者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消失,无新增神经废损,术后一周复查头颅CT脑室均明显缩小,术前消失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复现。结论:双侧脑室串连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室间孔阻塞性脑积水,既符合生理,又能持久分流脑积水,即使肿瘤复发,脑积水也不再发生,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分流故障后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7月,对52例脑积水分流故障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在内镜下成功取出了分流管并摆脱了分流依赖,占69%,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室内出血,经脑室外引流治愈,1例术后合并一过性尿崩,经药物对症治疗治愈,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出现;2例摆脱了分流依赖但因分流管脑室端已长入脑组织内且有血管包绕未能成功取出脑室端管,占4%;14例经过内镜下脑室冲洗、分流管取出、脑室外引流改善脑室环境后需再次分流,未能摆脱分流依赖,占27%.结论 脑积水分流故障后可通过内镜探查明确原因,部分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可摆脱分流依赖.  相似文献   

9.
第四脑室病变患者多表现有梗阻性脑积水、颅神经麻痹或脑干受压症状,其中大多数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肿瘤对脑干的压迫,保护脑干功能尤其是呼吸、心血管中枢功能,打通脑脊液的循环通路[1-2].由于第四脑室的解剖关系比较复杂,且是生命中枢所在区域,故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本文结合第四脑室的相关解剖,对四脑室病变的传统入路和微创化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6月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80例手术前的护理.结果 术后80例均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1例,发热41例,4例颅内感染,癫痫3例,头皮下积液1例.结论 软性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是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在术前需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术前宣教,让患儿家长对该病治疗方法知情充分,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配合是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包纯纯  曹茜  叶瑶  林卫红 《护理研究》2006,20(27):2485-2486
第三脑室的肿瘤手术一般需要采用枕部小脑幕入路,由于手术时间长,操作空间狭小,对手术体位的摆放要求甚高。既要充分暴露视野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又要保护病人的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重要生理功能,还要有利于麻醉师观察病人,避免病人神经、血管及各部位肌肉的损伤。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也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1]。为了观察侧卧位和侧俯卧位,对采用枕部小脑幕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手术病人的影响,对32例采用枕部小脑幕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病人,采用侧卧位和侧俯卧位2种手术的体位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依据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痿手术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手术配合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多方面.完成3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结果 3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疗效满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恢复快.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护理要点的良好理解,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娴熟规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18例梗阻性脑积水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15例为导水管阻塞引起的双侧型脑积水,另3例为单侧室间孔堵塞引起的单侧型脑积水,15例用神经内镜经侧脑室额角入路,经室间孔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3例透明隔造瘘治疗。结果所有造瘘过程均顺利,瘘口通畅。护士与术者之间配合协调,大大促进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了解和熟悉手术步骤,正确体位的摆放,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冲洗速度,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仪器和器械的管理,对手术成功开展及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脑室占位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脑室病变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其中28例同时行三脑室底造瘘以解除非交通性脑积水,2例行透明隔造口术解除非对称性脑积水,3例颅咽管瘤行囊肿-脑池穿通术,1例行中脑导水管穿通术。结果33例患者均明确病理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生殖细胞瘤18例,脑囊虫5例,胶质瘤5例,淋巴瘤1例,颅咽管瘤3例,脉络丛囊肿1例,同时均解除脑积水。共发生并发症2例。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脑室病变的诊治中,神经内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诊疗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可以治疗脑积水和囊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内出血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CT示脑室内血肿清除>95%,无手术死亡、颅内感染发生,未出现脑积水。术后轻偏瘫5例。术后血管造影提示发生后交通动脉瘤3例,后行动脉瘤栓塞治疗。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内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活体动物的脑室内出血模型,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手术训练.方法 选择小型家猪作为实验对象,开颅后将5 ml股动脉血注入侧脑室,建立脑室出血模型,应用神经内镜完成血肿清除术.结果 通过此种方法能熟悉内镜系统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掌握内镜图像引导下的冲洗、吸引、止血等操作技巧.结论 通过建立模型,应用神经内镜进行手术训练,练习者可以掌握神经内镜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第三脑室是两侧间脑之间的狭窄腔隙,位置深,比邻关系复杂,该部位的病变一直是神经外科比较棘手的难题之一。近年来三脑室的解剖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或不结合手术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进行的显微外科解剖;结合CT、MR作为影像学基础的应用断面解剖学研究;脑室镜下解剖结构观察。本文主要综述三脑室显微外科解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扫描检查的意义。方法 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ETW 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 21例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5例无效(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结论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ETV中加以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神经内窥镜的开发研制及应用都有迅速的发展,在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神经内窥镜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诊断到治疗,手术从脑室、脑池内病变到脑实质内病灶,从治疗囊性病变发展到处理实质性病变。神经内窥镜技术随着设备的不断完善、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神经内窥镜手术方式分为三个主要类型:(1)单纯神经内窥镜手术,即用神经内窥镜独立完成手术操作;(2)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即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辅助应用神经内窥镜,以观察显微镜直视下难以见到的部位;(3)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即借助于内窥镜的照明和显示系统,应用常规显微外科器械来完成手术操作。下面根据内窥镜的不同手术方式分别叙述。 1 单纯的神经内窥镜手术 1.1 脑积水 脑积水的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内应用内窥镜进行最早、方法最多的疾病。主要根据脑积水的不同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导水管狭窄者采用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及导水管探通术;单侧孟氏孔闭塞者行透明隔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行脉络丛烧灼术;对于分隔脑积水则先将各分隔腔穿通,再行造瘘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数作者取得半数以上的治愈率,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采用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治疗的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有效率达70%以上,部分显著者甚至达95%以上。而采用脉络丛烧灼术治疗的交通性脑积水,有效率在60%左右,主要适用于病情发展缓慢者,而对积水进展迅速者则效果不佳。其余不宜行内窥镜治疗或内窥镜手术不成功者,仍可行内窥镜引导下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以降低分流管堵塞的可能性。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内窥镜应作为脑积水尤其是儿童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1,2]。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脑积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前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脑室-腹腔分流术也取得确实效果,但因其将异物分流管置于体内,并发症较多.随着神经内镜的迅速普及,应用神经内镜行第3脑室底造瘘术,取得较好的效果,已逐渐成为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首选的方法[1].现将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6例应用神经内镜行经第3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