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在CT与免疫组化上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的16例FNH和80例AFP阴性HCC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4、PCNA、CK19、S-100四种因子在FNH和AFP阴性H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动态增强CT中,FNH表现为"快进缓出",AFP阴性HCC表现为"快进快出";进行免疫组化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4在AFP阴性HCC中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CK19和S-100在FNH及AFP阴性HCC中均无明显表达.结论 进行免疫组化后,PCNA和CD34可作为FNH与AFP阴性HCC的鉴别指标,两者的鉴别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多种检查手段联合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24表达在肝细胞癌(hepata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HCC、26例癌旁肝硬化、7例肝硬化、5例正常肝组织CD24表达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40例HC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D34表达情况,根据CD34染色情况计算H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根据PCNA染色情况计算PCNA指数.结果 在HCC中,CD24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硬化、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5);CD24表达与HCC组织分化程度,HBsAg状态、术前AFP水平、肿瘤是否有包膜及有否肝内转移有关,与HCC患者性别、肿瘤大小、癌肿数目无关;HCC中随着CD24表达水平增加,PCNA也随之升高,两者呈正相关;HCC中CD24表达与MVD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CD24过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核因子NF-κB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AF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HCC组织(其中AFP阳性20例,AFP阴性20例)和10例良性肿瘤组织中Bcl-2、NF-κB的表达。结果:40例HCC患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45.0%,NF-κB阳性表达率为57.5%;其中AFP阳性细胞Bcl-2表达率为55.0%,AFP阴性细胞为35.0%;AFP阳性细胞NF-κB表达率为75.0%,AFP阴性细胞为40.0%。HCC细胞NF-kB和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778,P〈0.01)。结论:Bcl-2、NF-κB的异常表达同HCC的抗凋亡和耐药性有一定关系,AFP阳性HCC细胞的Bcl-2、NF-κB阳性表达率更高。Bcl-2和NF-κB可以考虑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ELISA法检测AFP-L3、DCP,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3种标志物单独和联合检测肝细胞癌(随机组和AFP阴性组)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肝细胞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的AFP-L3、DCP、AFP水平的差异。分析治疗前AFP阴性肝细胞癌病例联合检测AFP-L3、DCP的意义。结果①单独检测肝细胞癌病例的3种肿瘤标志物,AFP-L3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48.7%、97.7%;DC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42.5%、98.4%;AF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68.7%、94.6%。联合检测AFP-L3、DCP和AFP,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7.5%、92.2%。②肝细胞癌随机组的AFP-L3、DCP、AF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AFP阴性肝细胞癌组的AFP和AFP-L3水平与肝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C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L3、DCP与AFP单独检测时AFP的敏感性最高,而DCP的特异性最高,是区分肝硬化与AFP阴性的肝细胞癌血清学的良好指标。AFP-L3、DCP与AFP的联合检测能提高肝细胞癌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肝细胞癌诊断方面比目前大多数传统的组合方法更优胜、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郭乔楠 《消化外科》2004,3(2):125-127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瘤(简称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探讨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60例胃肠MALT-淋巴瘤进行CD系列IEA、CD45RO、CD45RA、CD20、CD43标记,再次确定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利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60例胃肠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60例均为MALT-淋巴瘤,其中55例为B细胞型,5例为T细胞型,60例中低度恶性为41例,高度恶性为19例。该组病例中PCNA阳性检出60例,阳性检出率为100%,PCNA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内。虽然所有病例中PCNA都呈阳性表达,但表达强度却不相同。41例低度恶性中34例表达强度为 ~ ,4例为 ,3例为 。19例高度恶性中3例为 ,6例为 ,10例为 。结果 显示:PCNA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强而增强,PCNA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结论 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并对肿瘤的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瘤 (简称MALT 淋巴瘤 )中的表达 ,探讨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 (LSAB)方法对 6 0例胃肠MALT 淋巴瘤进行CD系列LCA、CD4 5RO、CD4 5RA、CD2 0、CD4 3标记 ,再次确定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利用免疫组化 (LSAB)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 6 0例胃肠MALT 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6 0例均为MALT 淋巴瘤 ,其中 55例为B细胞型 ,5例为T细胞型 ,6 0例中低度恶性为 4 1例 ,高度恶性为 19例。该组病例中PCNA阳性检出 6 0例 ,阳性检出率为 10 0 % ,PCNA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内。虽然所有病例中PCNA都呈阳性表达 ,但表达强度却不相同。 4 1例低度恶性中 34例表达强度为 ~ ,4例为 ,3例为 。 19例高度恶性中 3例为 ,6例为 ,10例为 。结果显示 :PCNA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强而增强 ,PCNA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结论 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 ,并对肿瘤的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突变型P53基因(m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P53、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BTCC mP53阳性表达率66%,PCNA阳性表达率76%;10例正常膀胱黏膜mP53和PCNA的表达均为阴性(P<0.05);mP53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m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浸润型肿瘤组、G2和G3级肿瘤组、复发组均较高(P均<0.05).结论 mP53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均增高,二者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骨桥蛋白(OPN)及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性和预后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40例HCC,10例正常肝组织及10例肝硬化组织中OPN及AFP的表达情况。 结果示:(1)OPN在HCC中存在过表达,与HCC预后有显著关系(P<0.05)。(2)AFP在HCC中有过表达的趋势,与HCC的TNM分期、血清AFP水平和预后有显著关系(P<0.05)。(3)40例HCC标本中,OPN和AFP表达均为阳性者16例,生存1年半以上仅5例;两者均为阴性者10例,生存1年半以上达8例;OPN阳性而AFP阴性者13例,OPN阴性而AFP阳性者1例。OPN与AFP表达率显著相关(P=0.023)。OPN和AFP联合表达与HCC的TNM分期、HBV感染、血清AFP水平和生存期有显著关系(分别为 P=0.014,0.032,0.001,0.001)。提示:OPN和AFP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HCC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对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由于其在诊断HCC方面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近年来开始被用于H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监测及预后判断。本文综述近年PIVKA-Ⅱ生物学机制及其用于HCC诊...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细胞G1/S期合成的核蛋白,与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本研究采用PCNA单克隆抗体,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评价肝细胞肝癌(HCC)的增殖活性,以评价PCNA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AFP、PTEN、EGFR 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38 例 HCC 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内 34 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组。 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组织中 AFP、PTEN、EGFR 表达水平。 比较两组 AFP、PTEN、EGFR 表达情况;分析 HCC 患者 AFP、PTEN、EGFR 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HCC 患者 AFP 表达与 PTEN、EGFR 表达之间相关性;分析 HCC 患者 AFP、PTEN、EGFR 表达及临床病理学参数对 HCC 预后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 AFP、PTEN、EGFR 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HCC 患者 AFP 阳性表达与 HBsAg、病灶直径、病理分化程度、TNM 分期及术后 2 年内复发情况之间存在联系(P<0.05);PTEN 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及术后 2 年内复发情况之间存在联系(P<0.05);EGFR 阳性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及术后 2 年内复发情况之间...  相似文献   

12.
A.  NANASHIMA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2006,14(3):217-217
AFP作为判断肝细胞癌(HCC)的标志物得到广泛的认可,但AFP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中也常表现出高表达,缺乏足够的特异性。有研究表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对于HCC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AFP,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HCC患者中,PIVKA-Ⅱ亦是判断肿瘤发生肝内转移、复发和预后的有效标志物。为验证PIVKA-Ⅱ在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否有助于对判断HCC的预后,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96-2003.9的63例AFP和PIVKA-Ⅱ术前均高表达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NET-1、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PCNA及AgNOR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象分析技术,分别检测6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中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结果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在高分化肝癌(10.70±7.12,3.29±1.17)、中分化肝癌(36.50±7.87,3.93±0.90)及低分化肝癌(61.60±16.38,7.07±1.84)中依次呈升高趋势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 颗粒数也分别与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 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与组织学分级、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以上两种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可以评价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PCNA、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PCNA、CD44v6单克隆抗体,对83例HC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NA、CD44v6在HCC的阳性率分别为87.95%和53.01%.PCNA在EdmondsonⅠ、Ⅱ、Ⅲ、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01).CD44v6在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00%,有显著性差异(P<0.42.86%、89.47%一92.86%、13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10.91%,P<0.01).CD44v6在包膜完整组和不完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5.42%和77.14%,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短于CD44v6阴性病人(P<0.05).PCNA和CD44v6在HCC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CNA、CD44v6有望成为预测HCC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对77例BTCC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BTCC组织中VEGF与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3%和51.94%,VEGF表达和PCNA表达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术后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在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中,PCNA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且肿瘤复发率也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VEGF和PCNA阳性或同时表达阳性的患者复发迅速,PCNA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VEGF和PCNA与BTCC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和增殖性肿瘤。VEGF和PCNA均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自效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肝细胞癌(HCC)预后的血清标志物.方法 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确定HCC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对HCC 81例、肝炎82例和健康志愿者80例血清标本蛋白表达谱进行比较,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蛋白质序列.另取48例HCC、54例肝硬化、62例大肠癌、55例鼻咽癌、36例肺癌和42例健康志愿者血清,利用PS20免疫芯片和SELDI技术对候选标志物进行验证.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5例H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13例正常肝组织中候选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HCC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检出两个HCC候选标志物凝血酶轻链(Thrombin light chain)和生长相关性癌基因编码蛋白(GRO-1).以这两个因子建立的HCC诊断模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9.6%,显著高于甲胎蛋白(AFP)单独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69%,83%).它们与AFP联合使用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91.7%,92.7%),而对大肠癌、鼻咽癌、肺癌的敏感性均不超过50%.HCC 患者癌组织的GRO-1与Thrombin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P<0.01),GRO-1表达与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Thrombin的表达量与术后复发及AFP升高相关(P<0.05).GRO-1和Thromb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RO-l低表达的患者.GRO-1表达量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hrombin light chain和GRO-1是HCC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并有希望成为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在小儿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nra,HB)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小儿HB组织中C-myc和PCNA的表达。结果 HB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18/22)和33.3%(3/9);PCNA在HB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15/22)和阴性(0/9)。HB组织中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与HB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期,C-myc和PCNA阳性率越高。结论C-myc和PCNA在HB中的表达与HB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对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高的晚期HB患儿,术后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47例肝硬变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FN及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N及PTEN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变组织(P0.05),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癌旁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亦高于肝硬变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在合并癌栓、伴淋巴结转移、AFP阳性及肿瘤病灶多发的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而F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均无关(P0.05)。在高-中分化HCC、合并癌栓、AFP阳性、伴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2 cm的HCC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P0.05),而PTE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FN和PTEN在HCC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在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两者异常表达可作为HCC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x43、CD105、VEGF在不同血清AFP(α-fetoprotein)浓度的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的关系以及Cx43的表达和RO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234例HBV相关HCC组织标本Cx43和CD105、VEGF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20例HBV相关HCC标本Cx43mRNA的表达,并分析在不同血清AFP浓度下与Cx43的表达与CD105、VEGF的表达的关联以及与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的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均检测到Cx43在HCC组织中表达,AFP< 400 μg/L的HBV相关HCC组织中Kaplan-Meier分析显示Cx43阳性表达者其1年复发、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Log Rank P =0.001,0.026,0.000),Cox回归分析表明Cx43阳性表达是HCC早期复发和预后(Log Rank P=0.049、0.035)的独立影响因子,Cx43阳性表达者CD105、VEGF低表达(P=0.018、0.023),并与组织分化程度(P =0.002),病灶数(P =0.033)血管癌栓(P =0.029)有关.结论 Cx43的表达与CD105、VEGF的表达相关,在AFP<400 μg/L的HBV相关HCC的患者中Cx43阴性表达预示早期复发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