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尽早给予复苏药物治疗与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心肺脑复苏的效果.为了提高抢救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CPR)的流程、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EZ-IO骨髓腔内注射系统经骨髓腔建立静脉通路,观察其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并与经锁骨下静脉和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复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快速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同时要进行药物复苏,并且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使药物迅速作用于心脏。进行同期复苏,静脉注射药物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尤其对无心跳无呼吸患者在CPR同时必须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建立静脉通道。气管给药方便但药效起作用慢,外周静脉给药虽有效,但对休克病人穿刺不易进行,只有中心静脉给药途径快而准,但需穿刺技术高,难以在基层及  相似文献   

3.
心肺脑复苏用药的新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系统地阐述了心肺脑复苏(CPR)时给药的3条途径: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经鼻给药,其中静脉途径给药仍是较佳的选择,而要选择气管内给药时则剂量为静注剂量的2~2.5倍。重点对复苏药物的应用重新作了评价;1、复苏药物仍以肾上腺素为首选,适当加大肾上腺素剂量(1次静注2.0mg)可提高CPR的成功率;2、合理使用碳酸氢钠;3、CPR时静脉液体的选择,应该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而只有对低血糖的患才可用葡萄糖液;4、CPR时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应该缩短其给药的间隔时间,并且首先给予负荷量;5、CPR时用阿托品治疗缓慢性的心室停搏;6、传统的“三联针”(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索)对心脏复苏有弊无利,已予废弃;7、CPR时禁忌常规应用钙剂,倾向于用钙拮抗剂;8、慎重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相似文献   

4.
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给药法及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外心脏停搏的药物复苏方法和经环甲膜穿刺快速气管内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心脏停搏常见药物复苏的利弊,寻找医院外心脏停搏心肺复苏(CPR)时药物复苏的最佳途径,并设计相应的使用装置。结果 临床给药方法主要有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气管内和心内注射给药。经气管给药的效果是可靠的,也是医院外进行CPR的最佳给药途径。本设计经环甲膜穿刺快速气管内给药复苏针配备有高压空气舱,适用于医院外的任何紧急场合进行气管内给药。目击者只需取出装有所需药物的复苏针,从环甲膜处刺入气管,按下注射启动钮即可。结论 医院外药物复苏技术的进步是有效改善复苏效果的关键,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给药复苏针适用于医院外进行药物复苏。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病急救(ECC)指南2000》版本规定.快速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同时要进行药物复苏.并且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使药物迅速作用于心脏。进行同期复苏,静脉注射药物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尤其对无心跳无呼吸患者在CPR同时必须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建立静脉通道。气管给药方便但药效起作用慢,外周静脉给药虽有效.但对休克病人穿刺不易进行.只有中心静脉给药途径快而准.但需穿刺技术高.难以在基层及院前急救中推广使用。为此,从2000年-2005年,我们采用“三中点法”快速销骨下静脉穿刺进行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救病人的给药途径 1.肌肉途径 外周血运良好而又未建立静脉通路时,可用肌肉途径给药。但肌肉途径给药的吸收难以预测,药物作用之开始及持续时间也不能准确的加以控制,尤其对休克与心肺复苏病人,不宜采用。 2.外周静脉途径 是急救患者的最常用途径,急救时用  相似文献   

7.
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开放血管通路对输注液体和药物至关重要.而儿科危重患儿特别是需要抢救复苏的患儿,静脉通路的开放通常比较困难,对于休克、心肺骤停的婴幼儿,如果数分钟内无法获得外周静脉通路,则骨内途径是一个可靠的替代途径[1-3].本院对9例危重患儿选择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均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开放血管通路对输注液体和药物至关重要。而儿科危重患儿特别是需要抢救复苏的患儿,静脉通路的开放通常比较困难,对于休克、心肺骤停的婴幼儿,如果数分钟内无法获得外周静脉通路,则骨内途径是一个可靠的替代途径。本院对9例危重患儿选择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均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02例危重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药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药复苏组(对照组),每组各51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2组患者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的用量比较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药复苏相比,CPR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有利于后期脑复苏,为CPR提供了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急危重病抢救中,特别是进行心肺复苏(CPR)时,能否及时、有效地建立输液通道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成功与否.如何合理选择快速、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是确保临床药物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循环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快速血管通路的建立是液体复苏的先决条件,也是急危重症患者及时给药的前提~([1])。骨髓腔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IO)通路作为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循环通路越来越得到关注。美国心脏协会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均建议医务人员应更加合理、正确、积极地使用这一技术~([2-3])。研究表明,IO通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药物输注体内,且成功率高达90%~([4-6])。另外,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和紧急心血管护理指导方针指出,心脏骤停期间的药物治疗是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次要因素,在获得静脉通道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心肺复苏的中断,而IO通路在心肺复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时的给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药途径,特别是血管通道对于心肺复苏时药物和液体的使用非常关键,但是对于个别患者来说建立通道也许比较困难。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最大、最通畅的外周静脉建立静脉给药通道,才不会中断抢救;其次还可以选择气管内给药和骨内通道等途径。“2005美国心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26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给药组(E组)、Seldinger法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给药组(S组)和外周静脉穿刺给药组(PV组).记录并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允许静脉推药耗时(ΔT1)、置管耗时(ΔT2)、导管留置时间(ΔT3)、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ΔT4)、初期CPR有效率和最终存活率.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T1:E组与P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短于S组(P<0.05).ΔT2:E组最短,PV组次之,S组最长(P<0.05).ΔT3:E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长于PV组(P<0.05).ΔT4:E组最短.E组初期CPR有效率(62.42%)、存活率(18.79%)均为最高(P<0.05).E组肾上腺素用量[(5.41±1.89)mg]最少(P<0.05).E组主要穿刺相关并发症并不比S组多(P>0.05).结论 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能尽快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保障复苏药物迅速到达心脏并发挥作用,从而影响CPR的近远期预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为CPR提供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紧急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58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组(深静脉组)30例和常规外周静脉给药组(外周静脉组)28例,比较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穿刺置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深静脉组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SC)时间明显短于外周静脉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组(P〈0.05),深静脉组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外周静脉组(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CPR时紧急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从三个方面对心肺复苏(CPR)的给药途径作了概述。1、经心内注射给药与上腔静脉系统静脉注射法或气管滴入法比较,并无很大优越性。而且此法必须中断心脏按压,并有刺破冠状动脉、损伤心肌、心包和胸腔的危险。2、经静脉途径给药:虽末梢静脉插管安全、简便,不影响CPR,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时用药途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俊利  卫好国 《全科护理》2010,8(4):340-340
在心肺复苏(CPR)中,尽快建立有效用药途径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必要环节之一。现阐述心肺复苏时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将60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两组,A(浅静脉弹丸式给药)组(n=30)和B(气管内给药)组(n=30)。A组在复苏流程中通过浅静脉弹丸式给药;B组在复苏流程中通过气管内给药。观察两组开始复苏、用药的时间,初期复苏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开始复苏的时间无差异性(P>0.05);开始用药的时间、初期复苏成功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A组优于B组。浅静脉弹丸式给药法在院前初期复苏的效果明显优于气管内给药法,应作为院前药物复苏的首选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5指南进一步强调基础生命支持时高质量的CPR和早期除颤的重要性。对于复苏过程药物的干预,其重要性居于其次。迄今为止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某种药物在复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开始CPR和电击除颤后,急救人员可以建立静脉通道,考虑药物干预和建立人工气道。1药物治疗的途径选择1  相似文献   

19.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当外周静脉系统塌陷、外周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太长时,可以通过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迅速建立补液途径,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渐渐应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在抢救急危患者尤其心搏骤停的患者,骨髓腔输液建立抢救输液通路速度快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中骨髓输液渐渐成为一种替代静脉通路的紧急输液通路。本文对骨髓腔输液的种类、骨髓腔输液和其余输液装置的比较以及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肾上腺素最佳给药方式,以提高心肺复苏患者成活率及改善脑功能恢复。方法:选择心搏骤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8例,所有患者发病后CPR时均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即刻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继之治疗组应用电脑微量泵据病情在15min内持续泵入肾上腺素3~5mg;对照组每3~5min据病情重复1mg,共3~5次,2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结果:2h复苏成功率^1)、72h有效存活率^2)、存活出院率^3)、存活患者残疾率,治疗组分别为:40.38%、26.92%、19.23%、33.33%,对照组分别为:39.66%、12.070o、8.62%、8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脑微量泵持续泵入给药是CPR时’肾上腺素理想的给药方式,能明显改善CPR患者中远期预后,值得在临床CPR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