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32例,对261例单纯糖尿病及171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检测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等相关指标,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CysC、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相关(P值均小于〈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为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126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维吾尔族590例,汉族6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调阅,并整理分析。结果1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7.1%、糖尿病足3.9%、冠心病15.1%、高血脂52.9%;其中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血管病变9.1%、糖尿病病足5.8%、冠心病22.1%、高血脂68.5%,汉族患者下肢血管病变5.1%、糖尿病病足1.9%、冠心病8.1%、高血脂37.2%。结论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病足、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大血管病变及高血脂,维吾尔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杨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524-52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即CDFI)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所收治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3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62例为非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在本研究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3例患者的下肢血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观察组有69例,其病变率为94.52%;对照组24例,其病变率为38.71%,在糖尿病组患者中,其主要病变为腘动脉以下中小血管的病变,其中以足背动脉的病变尤为突出,血管病变多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改变,而在对照组中,血管病变多在血管分叉处单发、为局灶性改变。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起病早,进展快,且病变较早累及肢体远端中小血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病变进行早期诊断,可以使患者在病变初期就得到预防、及时治疗,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尽早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血管供血情况,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4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年龄≥40岁,病程≥5年),全部进行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1%伴发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的发生与收缩压,HDL-C,脂蛋白水平相关。(2)无血管病变组与不同程度血管病变组的血糖、血脂控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12月882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94例(102次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大、微血管并发症以及血脂质异常等明显相关。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血管内膜和中层厚度增加、斑块形成和钙化。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高血糖、高血压、血脂质代谢异常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血糖、血压和血脂质的良好控制,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踝肱指数(AB I)测量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无创性检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2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CRP、血脂、血糖、糖化蛋白,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于无病变组(P〈0.05);糖尿病高CRP组较正常CRP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更高,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CRP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血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DM)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合并足部的溃疡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病发生医疗费用耗资巨大,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危害。本院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指导,现将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足护理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严宇  操炎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7-303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N)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18例T2DM患者进行进行超声多普勒扫描仪检查,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67.2%(205/318)患者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有下肢血管病变。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压和体质量指数(BMI)在下肢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剑  倪英群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09,13(9):1092-1093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包括患病率、斑块大小、内中膜增厚度,分析斑块的发生及其程度与血脂谱的关系。方法检测46例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彩超、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根据血管病变的轻中重程度分为两组。(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为A组,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为B组)。结果两组TG、TC、HDL.C、LDL.C、ApoAl、ApoB均高于正常,其中B组各项值较A组高(P〈0.05)。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血脂升高,且病变程度越重血脂越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异常的程度与其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成正相关性,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程度更高,影响下肢血液循环,积极的调脂治疗可以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超临床表现。方法对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超检测双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斑块形成的部位与类型、血流频谱。结果发生下肢血管病变者52例(68.42%),左侧软斑高于右侧。结论彩超可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指导临床及时治疗,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糖尿病患者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结果 25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好转。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情控制不仅要医术还要细心、精心地护理,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5例糖尿病患者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结果 25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好转.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情控制不仅要医术还要细心、精心地护理,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疑似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6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检查见斑块91例(77.8%),狭窄28例(23.9%),闭塞34例(29.1%);对照组检出斑块31例(24.6%),狭窄8例(6.3%),未见血管闭塞。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重要价值,且可根据检查结果判定血管阻塞程度,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分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20例非糖尿病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年龄再次进行分组,≥60岁组70例,<60岁组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全部病例中,≥60岁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于<60岁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低于<60岁组(P<0.05)。观察组≥60岁组和<60岁组动脉狭窄率为85.71%和64.00%,高于对照组的17.14%和10.00%(P<0.05);血管粥样硬化率为90.00%和40.00%,高于对照组的68.57%和28.00%(P<0.05)。观察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组(DM1,n=75),单纯2型糖尿病组(DM2,n=40),正常对照组(NC,n=35)的AGEs。结果AGEs在DM1组高于DM2组与N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除常数项后,年龄、病程、纤维蛋白原和AGEs四项是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65,1.043,1.324,2.012。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AGEs明显升高,说明蛋白非酶糖基化可能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控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可以降低蛋白非酶糖基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重庆市中山医院27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正常组)与不同病变组(患病组)一般情况及各项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患病率高,患病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存在下肢血管病变,其中病程、血压、餐后2h血糖、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探讨早期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并与临床症状的程度对比.结果 本组40例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现37例下肢动脉内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改变,检出率为92.5%,而主要累及膝关节以下血管19例,占51%.临床症状Ⅰ、Ⅱ度其患者在无明显临床体征时而下肢动脉声像图已发生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已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确定其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无症状患者的检测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许瑞卿 《淮海医药》2012,30(1):69-70
目的探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归龙丸方治疗68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糖、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并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液动力学检查、比较。结果 68例患者与治疗前比症状明显改善,血糖及血压控制良好,股总、腘、胫后、足背动脉的管径增宽,血流峰时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归龙丸方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方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几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阐述分析.方法 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行进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结果 经多普勒超生检查显示下肢血管病变96例,占40%.其中重度血管病变者36例,轻中度血管病变者60例.下肢血管无病变者64例.同时检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酯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其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引起的相关因素.严格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这样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压节律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进行观察,其中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LEAD组),另60例非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非LEAD组),两组患者实施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LEAD组比较, LEAD组患者24 hSBP、24 hPP、nSBP、nPP上升、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等血压节律出现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非LEAD组患者杓型血压占68.33%, LEAD组杓型血压占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AD组患者起床晨峰血压和起床前晨峰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强度大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晨峰均高于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