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人们总是把中风和高血压联系起来,但是也常可见到一些老年人,血压并不高,却突然发生了中风,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溢血、珠网膜下腔出血等,这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破裂而造成。这类中风约占中风的40%左右。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是由于脑部血管本身硬化、狭窄,逐渐发展为阻塞,从而造成该部脑血流供应中断,脑组织缺氧或坏死。这类中风约占中风的60~70%。缺血性中风既可发生在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的病人身上,也可发生在仅  相似文献   

2.
正中风是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据最近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中风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中风200万人,每年中风死亡人数为165万,即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死最为常见。中风往往表现为突发面部、手臂或下肢无力或麻木,特别是单侧;突然意识障碍,说话或理解困难;突然单眼  相似文献   

3.
李珊 《家庭医学》2000,(3):57-57
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中风引起的语言障碍。医学上将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分为失语症与构音障碍两大类。前者又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等。  相似文献   

4.
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西医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通常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中风的患病率很高,国外统计为150 ̄250/10万,我国为97 ̄144/10万。由于中风发病急,病势凶险,所以病死率也高,国内住院病人的病死率在64 ̄78%之间。如果能较顺利地度过这一关,约有59%左右遗留半身不遂或说话不利落等后遗症。如果能事先观察到发生中风的原因,及时控制、避免或治疗,就能降低中风的可能性。人们通常把发生中风的原因称为危险因素。有些情况或疾病一定会引起中风的,称为绝对危险因素;有些情况或疾病可能会引起中风,称为相对危险因素;只和中风有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如果家人发现老人突然发病,切忌慌乱紧张,应让病人保持平卧,切勿为了弄醒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  相似文献   

6.
中风也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学会第二次“说话”──中风病人的语言康复训练上海市老年人康复中心主任医师严忠浩中风后约有20%的病人有言语障碍。有的人以为中风病人的言语障碍就是说话不清,以后会慢慢自行恢复。其实不然,中风病人的言语障碍,由于脑血管的病变部位不同,而有失语,失读、失写...  相似文献   

8.
如果家人发现老人突然发病,切忌慌乱紧张,应让病人保持平卧,切勿为了弄醒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国叫法。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类,以前者最为常见(约占所有中风病人的75%~85%)。中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即使挽回患者生命,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但医学对中风并非是无能为力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如果能在发病后3个小时之内到达医院,医生可通过溶栓将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出血所致又称出血性中风,或脑血管梗塞所致即缺血性或血栓性中风。据有关资料报道:口服避孕药可增加使用者中风和形成血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中风患者中不少都有高血压。其实,血压偏低同样能导致中风,一定要有所防范。为什么血压偏低也会导致中风呢?脑中风一般分为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血压偏低的人容易患上的就是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引起中风的原因很多,但您可知道,天热也能导致中风?  相似文献   

13.
中风,亦称脑血管意外,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与健康的中老年人常见病.中风亦可分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中风患者即使有幸存活,仍有约1/3的人会留下半身不遂、说话吐词不清、痴呆等后遗症.目前已知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症是引起中风的高危因素.有学者指出,高血压病是导致脑出血的祸根,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脱落是诱发脑梗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柯萱 《益寿宝典》2012,(7):10-11
中风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的统称,发病急,后遗症严重,致残率高。总的来说,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但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并且预后会留下后遗症。中风造成人体的功能障碍由大脑损害的部位和范围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通俗地说,就是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脑卒中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当然,中风是完全能够预防的。要做到饮食合理,控制血压,多参加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可以将中风的发病率降到最低限度。下面的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  相似文献   

16.
祸不单行的心脑血管混合病春竹混合性中风和心脑双梗塞均为心脑血管的危症。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在临床上这两类病已不罕见。混合性中风又称双重性中风。是指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同一患者身上混合出现。众所周知,出血性中风为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的脑组织血肿等病理...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指脑血管病,有人管它叫半身不遂。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容易得中风。中风虽然都有半身不遂,但表现并不一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脑出血,这种病来势凶猛,发病多在劳动、生气、大便时,迅速出现头痛、呕吐、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等,死亡率很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抢救不当,大部分病人在24~72小时内死亡;另一种是脑血栓形成,这种病多在休息或清晨起床时发生,轻者心里明白,半个身子不好使,有的人不会说话,重者也会昏迷。  相似文献   

18.
肖爽 《长寿》2003,(8):26-27
俗话说:“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堪称众病之首。 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在出血性中风中,由脑出血引起者最为多见,约占95%;由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原因引起者仅占5%。根据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9.
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患者中80%左右为缺血性中风,20%左方为出血性中风。中风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成为扼杀人类健康的元凶。引起中风的罪魁祸首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情绪波动更能推波助澜,助纣为虐。因此,预防中风,首先一条是治疗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有心血管病或有中风家族史的人,应及时治疗。平时要注重自我保健,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防患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脑部血管由于各种原因突然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一组神经症状的总称。分为二大类: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风的病死率逐渐下降。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即使医院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仍使部分病人留下一些严重影响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