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添加亚硫酸钠、EDTA作稳定剂,吐温80作增溶剂,解决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吗啡含量不稳定问题,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 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原制备工艺中添加了稳定剂亚硫酸钠4 g、EDTA 0.6 g和增溶剂吐温803 g,调节pH值至8.0,用100 ml棕色聚酯瓶灌装,即得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成品药液.结果 制剂澄清,质量合格,吗啡含量稳定.结论 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制剂稳定,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
藿香正气口服液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藿香正气口服液制剂处方中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添加工艺,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利用滑石粉的分散吸附作用,提高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溶解性。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加入到滑石粉中,充分研匀,加入到藿香正气口服液中充分搅拌,过滤,即得澄清制剂。结果制剂澄清,口感好,质量合格。结论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而稳定,且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处方中复方樟脑酊的添加工艺,得到澄清、质量合格、口感好的制剂。方法利用滑石粉的分散吸附作用,替代56%乙醇,提高樟脑、八角茴香油的溶解性。樟脑、苯甲酸加入到少量95%乙醇中溶解。八角茴香油加入到滑石粉中,充分研匀,再加樟脑乙醇溶液,研匀,加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即得改良后的复方樟脑酊。再按药典制法即得新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结果制剂澄清,口感好,质量合格。结论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稳定性较好,且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复方鲜竹沥液由鲜竹沥、鱼腥草、薄荷脑油等组成,为常用的化痰止咳中成药.由于薄荷油是复方鲜竹沥液主要药味之一,我们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油的主要有效成分薄荷脑的含量,经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复方鲜竹沥液由鲜竹沥、鱼腥草、薄荷油等 7味药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作用 ,用于痰热咳嗽。薄荷油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主要药味之一 ,用于皮肤或粘膜可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疼痛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油的主要有效成分薄荷脑的含量 ,经方法学研究表明 ,该法简便易行 ,重现性好。1 仪器与试药 GC 9A气相色谱仪 ,CR 3A数据处理机。醋酸乙酯为分析纯。薄荷脑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样品市售 ,去薄荷油阴性样品自制。2 色谱条件 色谱柱 :玻璃柱长 2米 ,固定相为聚乙二醇 (PEG) 2 0M ,涂布浓度 10 % …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鱼腥草、花椒、柴胡、大蒜等4种中药注射剂中吐温-80的最佳用量。方法:根据物理化学的原理,应用电导法测定吐温-80的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从而确定4种中药注射剂中吐温-80的最佳用量。结果:各注射液的澄明度经灯检确定符号质量要求,并且各注射液的电导率—吐温-80浓度关系曲线图均显示,当吐温-80达CMC时有明显的跃变。结论:该电导法可应用于确定各种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中药注射剂中吐温-80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7.
复方辛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制备质量稳定的复方辛夷口服液。方法 以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比较乙醇沉淀法及ZTC1 1絮凝沉降法等不同澄清工艺,以澄清度为指标优选增溶剂用量及pH值。结果 辛夷、细辛、麻黄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药渣与黄芩等加水15倍,提取3次,每次1h,用60%乙醇浓度沉淀,黄芩苷含量较高、产品稳定性好。添加2%吐温-80并调节pH值至5.0~7.0,产品稳定性较好。结论 综合提取,絮凝沉降分离并选择适宜的增溶剂和pH值制备的口服液质量稳定,澄明度好。  相似文献   

8.
吐温—80在药剂中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吐温—80在中药制剂中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践体会,论述了吐温—80在药物制剂中增溶挥发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玉严 《中国热带医学》2005,5(4):807-807,860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外观均匀,使用方便的配制炉甘石硫洗剂的方法。方法 以处方量的3种主药通过100目/时6号筛,分别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甘油和改进的吐温-80及适量的蒸馏水。结果 原处方中平平加-O和改进后的吐温-80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即HLB值)接近,市场易购买。且采用吐温-80,毒性小,使用时皮肤无刺激、安全。结论 工艺改进配制的炉硫洗剂,外观均匀,无成团的硫磺飘浮液面上,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口服液澄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开发的中西药组方抗病毒口服液,含有中草药金银花、黄芩和柴胡及西药病毒唑(三氮唑核苷)等,对小儿病毒性感冒疗效好,毒副反应小[1]。但在制剂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品易出现浑浊、沉淀,不符合口服液制剂的要求。为此,我们探讨了影响澄明度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了澄明度,以保证制剂的质量。1 影响因素1.1 稳定剂吐温-80的使用 加入吐温-80,用量为总量的0.5%时,澄明度即可达到最佳状态。1.2 pH值的变化对澄明度的影响 通过pH值的调整,选择pH值在4.5~5.0,5.0~5.5,5.5~6.03个范围,最后发现pH在5.0~6.0(有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的理化性质及考察薄荷油、桉叶油、油酸、氮酮4种促渗剂对PF凝胶中PF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促渗剂。[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PF的表观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拟合PF透皮吸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结果] 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及3%油酸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PF凝胶中PF透皮吸收,其促渗效果顺序为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3%油酸。[结论] 7%薄荷油为PF凝胶的最佳促渗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出介质中吐温-80对难溶性药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骨架片的溶胀、溶蚀和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以尼莫地平为模型药物制备HPMC骨架片,采用改良的桨法,以不同浓度的吐温-80溶液为溶出介质,测定不同时间尼莫地平HPMC骨架片的湿重和干重,并考察尼莫地平的释放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尼莫地平在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尼莫地平HPMC骨架片在不同浓度吐温-80溶出介质中的吸水速率常数(k1均在9.00h0.5左右,溶蚀速度常数(k2)均在0.022/h左右,均无显著性差异;尼莫地平在蒸馏水中32h内累计释放百分率低于15%,而在吐温-80水溶液中,32h内累计释放百分率均接近100%;尼莫地平的溶解度随吐温-80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溶出介质中的吐温-80对HPMC骨架片的溶胀和溶蚀无明显影响,但可加快尼莫地平的释放;释放介质中的吐温-80主要通过增加尼莫地平在释放介质中的溶解度而加快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舒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例80例,颈丛阻滞药液为1%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总量30ml。随机分为A、B、C、D4组,A组在颈丛阻滞药液中加入艾司洛尔1mg/kg;B组加舒芬太尼0.2μg/kg;C组加艾司洛尔1mg/kg、舒芬太尼0.2μg,/kg;D组(对照组)不加药物。观察阻滞后5、15、30min时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颈丛阻滞后15—30min,与颈丛阻滞前比较,A、B、D组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C组的血压和心率相对平稳,无明显变化(P〉0.05),B、C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A、D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舒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满意度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氧氟沙星耳用滴丸。方法:以成型率及重量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滴头及冷凝液的温度、贮药槽药液高度、滴距4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氧氟沙星主要的含量。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贮药槽药液高度3cm、滴头温度80℃、滴距5cm、冷凝液温度15℃。氧氟沙星溶液在302nm波长处紫外吸收一阶导数光谱,振幅值(H)和氧氟沙星浓度(C)有线性关系:C=229.3981H-0.1208,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100.73%,RSD=0.80%(n=3)。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质量控制方法简易、快速、可行。  相似文献   

15.
尼群地平胶囊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方法:以尼群地平在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油相、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结果: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为尼群地平、肉豆寇酸异丙酯、Labrasol、Tween-80、十二烷基硫酸钠,该处方所形成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1.1 nm,在溶出介质蒸馏水、0.1 mol/L HCl、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度无明显差异,45 min时的溶出度均在75%以上.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得的尼群地平自乳化释药系统大大提高了尼群地平在水中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薄荷油外用治疗人体蠕形螨的效果.方法征集人体蠕形螨感染志愿者82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名感染者用6.25%薄荷油;对照组40名用10%硫磺软膏,两组均治疗25 d.结果薄荷油治疗组有效率85.71%(36/42),硫磺软膏治疗组有效率42.5%(17/4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荷油外用治疗人体蠕形螨有明显疗效,且效果优于硫磺软膏.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富里叶变换红外联用快速分析薄荷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毛细管GC/FTIR研究了薄荷油、青椒薄荷油、椒洋薄荷油,分离出十几种成分,用NICOLET ALDRICH VAPOR LIBRARY气相库对各组分进行了光谱检索,共鉴定出13种组分,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八个产地的薄荷油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以此比较其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制备蛇床子素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以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角鲨烷为油相,以Tween-80、PEG-40氢化蓖麻油(PEG-40)、乙氧基化加氢羊毛脂为表面活性剂,以无水乙醇、1,2-丙二醇、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对微乳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并以微乳外观、粒径及其分布、黏度、电导率、电位、折光率等为指标,初步考察蛇床子素微乳的理化性质。结果蛇床子素微乳的处方组合为:IPM∶水∶PEG-40∶1,2-丙二醇:蛇床子素的质量比为1∶1.8∶2.3∶6.9∶0.1。蛇床子素微乳为澄清透明,有蓝色乳光的液体,10 000 r·min-1离心10 min后无分层、浑浊现象,其平均粒径为(55.1±1.3)nm,黏度为(10.3±0.32)mm2·s-1,电导率为(124±0.16)μs·cm-1,电位为(-0.54±0.002)mv,折光率为(1.537 3±0.000 2)。结论蛇床子素微乳理化性质稳定,有望成为蛇床子素的一种新型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