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胃穿孔修补术时选用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BM)与哌替啶异丙嗪(简称杜非合剂,DP)单次静注对手术中胃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40例胃穿孔行穿孔修补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杜非(DP)组和布咪(BM)组,每组20例。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DP组:哌替啶注射液50 mg和异丙嗪注射液25 mg混合液于切皮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BM组:布托啡诺0.02 mg/kg,咪达唑仑0.04 mg/kg混合液于切皮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RR(呼吸频率)、HR(脉率)、MAP(平均动脉压)值。术毕分别记录两组清醒程度。观察记录病人术中牵拉反应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胃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BM组优于DP组。BM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DP组,BM组术毕患者清醒程度优于DP组。BM组还有抗寒颤作用。结论:布托啡诺咪达唑仑用药后表现为无须反复给药、用药量小,简单实用,安全方便,易掌握,可作为硬膜外麻醉抑制胃肠牵拉反应的首选辅助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运用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对阑尾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1)、咪达唑仑组(n=23)和氟芬合剂组(n=24)。三组均在切皮时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阑尾牵拉反应、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手术中HR、MAP和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变化。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组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5.2%、65.2%和50.0%。统计学分析表明,布托啡诺组的镇静评分和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结论阑尾切除术中运用布托啡诺可以明显减轻手术中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运用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对阑尾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1)、咪达唑仑组(n=23)和氟芬合剂组(n=24).三组均在切皮时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阑尾牵拉反应、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手术中HR、MAP和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变化.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组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5.2%、65.2%和50.0%.统计学分析表明,布托啡诺组的镇静评分和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结论 阑尾切除术中运用布托啡诺可以明显减轻手术中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4.
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与哌替啶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CSEA)行下腹部、盆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A组静脉滴注布托啡诺0.03mg/kg+咪达唑仑0.03 mg/kg,B组静脉滴注哌替啶1.0 mg/kg+氟哌利多0.05 mg/kg。分别记录给药后5、10、30、60 min各时点的HR、MAP、SpO2,并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两组患者术中Bp、HR、SpO2总体处于平稳状态,在给药后5、10、30、60min B组OAA/S评分均高于A组。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用于CSEA,镇痛、镇静起效快,镇静遗忘效果强,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后寒战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发生寒战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布托啡诺(0.1mg/kg)+小剂量咪达唑仑(2mg),B组给予布托啡诺(0.1mg/kg),C组生理盐水5ml.记录用药后寒战停止所需时间、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B组寒战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B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均短于C组.3组消除寒战的有效率分别为100%(40例)、90%(36例)、10%(4例);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与C组比较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布托啡诺(0.1mg/kg)+小剂量咪达唑仑(2mg)、布托啡诺(0.1mg/kg)均可治疗腰-腰联合麻醉期间的寒战,但布托啡诺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哌替啶在硬膜外麻醉中对术中镇静及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胆道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咪达唑仑组:咪达唑仑0.05mg/kg+哌替啶50mg;氟哌利多组:氟哌利多0.05mg/kg+哌替啶50mg.对两组硬膜外麻醉在术中镇静、遗忘、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咪达唑仑组较氟哌利多组镇静效果明显,能较好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结论:两种方法对硬膜外麻醉术中镇静、内脏牵拉反应均有效,而咪达唑仑复合哌替啶镇静效果较好,能较好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还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和静脉注射布托啡诺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并比较布托啡诺硬膜外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对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与静脉组。在切皮时分别从硬膜外和静脉注射2mg布托啡诺,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情况。结果硬膜外和静脉注射布托啡诺都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但硬膜外组优良率高于静脉组(P〈0.05);两组病人注药后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均稍降,静脉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硬膜外组不良反应较静脉组少。结论硬膜外注射2mg布托啡诺能有效预防阑尾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时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镇静对患者血糖、皮质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以探讨椎管内麻醉时复合静脉镇静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入镇静组(n=20)与对照组(n=20):镇静组按首量咪哒唑仑40μg/kg+布托啡诺15 μg/kg及维持量每小时咪哒唑仑20 μg/kg+布托啡诺7.5 μg/kg给药;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按盲法要求给药.测定术前1 d上午9时、入手术室后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糖、血清皮质醇浓度;入手术室后15 min、术后24 h分别调查患者术前、术中的焦虑程度;记录麻醉前、给药后0、5、10、20、30、60 min以及手术结束后0、10、20、30 min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镇静警觉评分(OAA/S).[结果]麻醉前各项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静组患者术中OAA/S 3~4分,BIS 70~90,处于浅镇静状态;术中、术毕镇静组的血糖、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组术中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期间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浅镇静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水平及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防治腹式子宫全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作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注射液1.6~1.8ml,加入脑脊液共2.2ml,硬膜外向头端置管3.5cm固定.约10~15min达到麻醉平面时,N组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m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V组静注氟哌利多5mg和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术中常规面罩吸氧3L/min,监测ECG、BP、HR、SPO2、RR.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后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在用药后5、15、30时点的SBP显著高于V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术中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能有效减轻术中的牵拉反应,对患者的循环、呼吸影响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和鲁米那0.1g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 mL实验剂量,观察患者无任何不适下,再分别于5和10min再次注入2%利多卡因各5 mL,探测麻醉平面为T4-L1~2,患者无明显不适后,根据手术要求,分别采取左侧或平卧位。采用布托啡诺1mg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每50min一次,维持麻醉结果:注射布托啡诺前及注射后5min、10min、20min,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中患者SPO2均在95%~99%,无明显缺氧现象。结论:局麻药毒性强,吗啡,芬太尼副作用大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布托啡诺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给药。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布托啡诺在临床镇痛中有着很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对36例行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3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特殊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观察组)和全麻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4μg /kg、罗库溴铵0.6mg/kg和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快诱导,呼吸机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mmHg,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联合全麻,在硬膜外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镇静,L2~3穿刺成功后,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5ml,观察5~10min,硬膜外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0ml;全麻诱导用药同对照组。于手术前、切皮、气腹20min和术毕10min采集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并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气腹20 min和术毕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更能有效抑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白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R)、切皮后5min(T1)、术后1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测定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观察组T2~B时间点的Cor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5);观察组T4时间点的Cor水平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11,P〉0.05)。观察组T1~T4时间点PRL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23,P〈0.05);观察组rr4时间点PRL水平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时间点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20,P〉0.05)。观察组在T1~T4的IL-6水平与T0、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82;t=9.842、11.321、13.095、15.494,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内适量注气法在腹腔镜胃溃疡穿孔诊断和缝合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105例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中50例采用胃内适量注气法设为试验组。55例未采用胃内适量注气法进行诊断和治疗设为对照组,但其中有6例胃后壁穿孑L转为开腹手术,故对照组以49例计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不同穿孔病例的诊断时间。结果试验组胃窦前壁病例穿孔的诊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试验组胃小弯侧穿孔病例诊断时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胃内适量注气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诊断和缝合修补术中胃内适量注气充盈后,胃向前方和下方膨胀,穿孔部位显露更清楚.便于寻找,手术时间相对缩短,达到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 《四川医学》2009,30(9):1412-1413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结肠手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60例择期结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选择T11~12间隙硬膜外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5 cm,确认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后注入0.5%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6~15 mL。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切皮前用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至关腹,对照组未用任何辅助药物。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1)、切开腹膜前(T2)、手术牵拉结肠时(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SBP、DBP、HR、SpO2变化,并对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与观察组比较,手术牵拉结肠时(T3)对照组SBP、DBP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的前提下,辅助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持续输注,可有效抑制结肠手术术中牵拉反应,既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又能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和术中清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结合导乐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要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和自愿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A组80例、观察B组80例及对照组200例,A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结合导乐分娩,B组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单用导乐分娩.对两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观察组分别...  相似文献   

19.
联合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并评价联合椎管内麻醉 (CSEA)和硬膜外麻醉 (EA)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8例择期健康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观察局部麻醉药用量、感觉阻滞 (针刺法 )、运动阻滞 (改良Bromage评分 )、术中疼痛 (VAS评分 )、新生儿状态 (Apgar评分 )、镇痛和腹壁肌肉松弛质量、术中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局麻药用量较EA组小 (P <0 .0 1) ;感觉阻滞平面达T6及最高平面的时间短于EA组 (P <0 .0 5 ) ;镇痛满意率CSEA组为10 0 % ,EA组为 76% ;运动阻滞评分CSEA组高于EA组 (P <0 .0 1) ;腹肌松弛满意率CSEA组 94% ,EA组 5 3 % (P <0 .0 1)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 ;术中收缩压 (SBP)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CSEA组短于EA组 (P <0 .0 5 ) ,SBP下降的幅度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术后头痛。EA组寒颤、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SEA组高 ,但两组比较并无差异。结论 CSEA效果更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是剖宫产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 14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70例 ,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分别注入 1.73%碳酸利多卡因 (碳酸组 )和 1%盐酸利多卡因加 0 .2 5 %盐酸丁卡因合剂 (合剂组 ) ,对比观察两组阻滞完善时间和术中循环变化。结果 :碳酸组阻滞完善时间比合剂组缩短 (P <0 .0 1) ,牵拉反应发生率较合剂组低 (P <0 .0 5 ) ;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碳酸利多卡因是一种很好的局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