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误诊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葡菌败血症临床多见 ,在各种败血症中占首位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造成误诊 ,贻误治疗。现将我院 1985~ 2 0 0 1年住院患儿中 ,在门诊或住院期间误诊的 13例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5例。年龄 1~ 3岁 6例 ,4~ 7岁 5例 ,8~ 14岁 2例。 2例居住城镇 ,11例来自农村。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其中稽留高热者 1例 ,其余病例体温均 39℃左右 ,热型不规则。感染中毒症状轻或不明显。其他伴随症状 :发热伴咳嗽、气促、紫绀 5例 ;伴肝脾肿大 3例 ;伴腹泻粘液便 ,嗜睡、抽搐 1例 ;伴咽痛 1例 ;伴皮肤瘀斑 1例。实验室检查 :血常…  相似文献   

2.
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认为机体抵抗力低下、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皮肤粘膜完整性的破坏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诊断的关键在于及时行血培养检查及结合临床。万古霉素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抗生素。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小儿金葡萄败血症146例,春夏季发病较高92例(63%),感染途径以皮肤化脓感染多见共66例(45.2%),其次为呼吸道感染,脐部感染、口腔粘膜感染等。临床表现为发热(92.5%)感染中毒性休克(25.4%)、皮肤类猩红热样皮疹(25.1%)等。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占90%。血培养均有金葡萄生长,药物敏感以红霉素、氯霉素、新型青霉素Ⅱ、邻氟青及先锋霉素类敏感菌株百分比最高(〉75%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小儿重症感染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小儿金葡菌败血症的病情、病程、预后与血电解质的关系。结果:多器官损害组除血钾外,血钠、钙、氯均较单器官损害组明显降低(P〈0.05);病程≥7天组,血钠、钙、氯均较〈7一组明显降低(P〈0.05);预后差组上述电解质也明显低于预后好组(P〈0.05)。结论:小儿金葡菌败血症病情、病程、预后与电解质密切相关,病情重、现程长者电解质紊乱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败血症40例临床分析河北省峰峰矿务局通二矿医院(656202)李振堂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崔万锟我科近年经血培养为葡萄球菌败血症占败血症总数的50.1%,现整理40例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临床资料一、40例患者年龄在3~6...  相似文献   

6.
小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败血症585例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败血症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585例我院儿科MRS的感染情况,用K-B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585例中患儿年龄≤1岁占73.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率(87.8%)明显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12.2%)。药物敏感试验显示MR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SMZ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20%。结论:MRS为儿科感染的主要耐药菌株。应注意预防和及时发现MRS的感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注重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适当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7.
陈雁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7):826-827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近年来,在临床中发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小儿败血症的致病菌谱发生改变,条件致病菌逐渐增多,如表皮葡萄球菌.作者对30 例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诊治体会──附40例临床分析唐根荣,许向国,王永柏224100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简称金葡性)败血症是儿科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我院自1986年元月~1992年8月经血培养证实40例,占同期血...  相似文献   

9.
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败血症(简称A.S.S)常合并心脏损害,既往国内尚缺此类报道。我院自1962年至1980年共收治小儿A.S.S31例,均经细菌培养证实。其中15例(占48.8%)合并心脏损害,本文就此15例进行临床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败血症相当多见,在各种败血症中占首位。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故容易造成误诊,贻误治疗,招致严重的后果。鉴于对金葡菌败血症的误诊分析国内尚少报道,现将我院1973~1980年住院的患者中,在入院时或住院期间误  相似文献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90~1992年共收治30例经血培养证实,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以下简称金葡球菌败血症)。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经有效抗生素等综合治疗,30例患者均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我院1983年1月至1990年6月收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败血症55例,均经血培养证实。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6例,女性19例,男:女= 1.9:1。年龄11月至57岁,平均24.5岁。50例居住在农村,5例居住在城镇。有原发病灶及迁徙病灶者各24例,各占43.6%。有基础疾病者3例。二、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在37.8~41.5°C之间,以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多见。畏寒及(或)寒战33例。18例出现皮疹,其中荨麻疹8例,皮肤脓点6例,少见的有出血点及瘀斑,部分病  相似文献   

13.
沈伟  贾杰 《新医学》1999,30(3):144-145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96例表葡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葡菌败血症多见地婴幼儿,部分还有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原发病灶以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为多,表葡菌时多种抗生素对耐药,结论:环丙沙星是治疗表葡菌败血症较敏感药物,可选用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联合进行初步治疗,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4.
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细菌学分类及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在小儿败血症中的细菌分类及其耐药状况。方法血培养标本用Bact/Alert-120自动血培养分析系统和VitekAMS-32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按NC-CLSM7解释结果。结果181株菌株分离到12种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菌、模仿葡萄球菌居前4位:MRSA占53.8%,MRCNS占72.3%,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0%以上,MRSA、MRCNS耐药严重,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菌为首位致病菌,MRSA、MRCNS耐药严重,提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在小儿败血症中的细菌分类及其耐药状况.方法血培养标本用Bact/Alert-120自动血培养分析系统和Vitek AMS-32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按NC-CLSM 7解释结果.结果181株菌株分离到12种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菌、模仿葡萄球菌居前4位:MRSA占53.8%,MRCNS占72.3%,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0%以上,MRSA、MRCNS耐药严重,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菌为首位致病菌,MRSA、MRCNS耐药严重,提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84~1991年共收治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败血症31例,其中误诊13例,其误诊率为42%。误诊原因分析及教训: 一、以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为主要表现者,误诊为肺炎,胸膜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葡萄球菌成为小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而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达到防治的目的,现对我院儿科近1年中收治的31例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迪忠 《临床荟萃》1996,11(4):166-167
我院自1980年1月~1990年12月共收治败血症267例,其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引起者26例(9.7%),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特将26例金葡菌败血症的临床所见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5例,女11例;最大者46岁,最小者13岁,平均年龄为35.5岁。26例中,农民17例(65.4%),工人6例(23.1%),学生1例  相似文献   

19.
20.
婴幼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儿科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收治婴幼儿败血症 89例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36例 ,经综合治疗 ,均获痊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天至 3岁 ,其中新生儿 15例 ,婴幼儿 12例 ,幼儿 9例。发病季节 :夏秋季 2 3例 ,春季 6例 ,冬季 7例。1.2 临床表现  36例均以发热数天、院外治疗无效而收入院 ,其中入院前病程最长者为 6 0天 ,最短 5天。 2 9例为不规则发热 ,7例为弛张高热。伴有胃肠道症状 14例 ,呼吸道症状 6例 ,中重度贫血 5例 ,中毒性脑病 3例 ,多器官衰竭 1例。1.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