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特征.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3例脂肪肝患者及38例健康者肝静脉频谱形态进行分析比较,并将脂肪肝分级与肝静脉频谱形态(分3型,T型:三相波;B型:双相波;M型:单相波)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35例(92%)的健康对照和17例(40%)的脂肪肝患者为T型.3例(8%)健康对照和15例(35%)脂肪肝患者为B型.健康对照未见M型,脂肪肝患者中M型为11例(25%).脂肪肝的分级与肝静脉的波形呈直线负相关(r=-0.466,P<0.05).健康对照组与脂肪肝组之间,肝静脉频谱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弥漫性脂肪肝患者中可以检出异常的肝静脉频谱(双相波和单相波),可为超声评价脂肪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肝静脉血流频谱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肝静脉血流频谱波形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普勒技术和超声下肝活检 ,对 10 2例慢性肝病者进行肝静脉频谱测定和肝组织活检。结果 :肝静脉血流频谱波形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具有相关性。肝纤维化轻度患者多为HV0 型 ,中度患者多为HV1 型 ,重度患者频谱多为HV2 型。  相似文献   

3.
肝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变化评估右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了30例正常人和28例心脏病病人的肝静脉血流(HVF)频谱及其与右心功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HVF频谱变化与右心功能障碍有关。其中aVm、aVI、明显增大,dVm、dVI显著降低,符合右室舒张早期松弛功能减退;v波持续时间(VT)延长与右室等容舒张期(RIVRT)较长一致;sVm、sVI减低可能与右室收缩功能减退、三尖瓣返流等因素有关。综上所述,本文认为:HVF频谱变化可反映右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在正常人、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患者中的表现以及与肝纤维化、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设正常人组、急肝组、肝硬化组、病毒携带及各型慢肝组,分别对其中肝静脉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分析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在正常人与各组肝病患者间的差异,并将其与反映肝功损害程度的相关指标(主要为A/G,黄疸指数)作相应分析。结果:正常人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中度、慢肝’重度、肝硬化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与乙肝病毒携带(ASC)ASC、慢肝轻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的异常不但与以往所证实的肝实质纤维化及脂肪变性有关,而且与肝脏损伤程度或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静脉血流频谱变化对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静脉频谱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脂肪肝患者及50例健康者进行了肝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将脂肪肝分级结果与肝静脉频谱变化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按肝静脉频谱特征将其分为3类:①0型(HV0):三相波,存在短暂反向血流;②1型(HV1):双相波,频谱波动振幅减弱,无反向血流存在;③2型(HV2):单相波,频谱波动消失,波形平稳。98%的健康对照组和51.61%的脂肪肝患者为0型。2%健康对照组和46.24%脂肪肝患者为1型。健康对照组未见2型,脂肪肝患者中2型为2.15%。脂肪肝的分级和肝静脉的频谱变化之间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P<0.05)。健康对照组与肝病组之间肝静脉频谱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静脉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脂肪肝的诊断及分级。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性核素法探测了健康组和肝硬化患者组肝动、静脉的血流时间,结果表明后者较前者的血流时间非常显著性地减慢。说明肝硬化患者肝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并对造成肝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肝纤维化分期,分为50例S0~1期组、50例S2~3期组、50例S4期组;对照组为同期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共计30例.对比(1)S0~1期组、S2~3期组、S4期组和对照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峰值流速,门静脉血流量.(2)S0~1期组、S2~3期组、S4期组和对照组肝静脉频谱.结果 (1)S0~1期组、S2~3期组、S4期组和对照组门静脉内径、峰值流速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0~1期组、S2~3期组、S4期组和对照组.(2)S0~1期组、S2~3期组、S4期组和对照组肝静脉频谱(正常型、衰减型及平坦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慢性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的判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乙醇性脂肪肝病人门静脉、肝静脉管径及血流频谱的变化特点.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59例轻、中、重度非乙醇性脂肪肝病人门静脉、肝静脉管径及血流频谱,与40例正常肝组织作对比分析.结果 轻度脂肪肝各项检查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随脂肪肝程度加重,肝静脉管径逐渐变小、异常波形增多,门静脉管径逐渐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轻、中、重度脂肪肝肝静脉管径与异常血流频谱(平坦波和衰减波)、门静脉管径与门静脉血流速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6~3.85;χ2=10.77、5.53,P<0.05).结论 非乙醇性脂肪肝肝静脉、门静脉管径及血流频谱的变化有其自身特点,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多普勒血流频谱变化可能成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脏疾患肝右静脉多普勒频谱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所有受试对象分为正常对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3组,肝硬化患者根据肝功能分为Child A、B、C三级3个亚组.用超声仪测量肝右静脉频谱.发现正常对照组100%(50/50)、肝纤维化组70.8%(34/48)、肝硬化组40.7%(55/135)的患者肝右静脉频谱为HV0型,16.7%(8/48)的肝纤维化与17.8%(24/135)的肝硬化患者肝右静脉频谱为HV1型,12.5%(6/48)的肝纤维化与41.5%(56/135)的肝硬化患者肝右静脉频谱为HV2型.肝硬化HV2型的出现率较肝纤维化患者明显升高(P<0.01).表明肝右静脉HV2型频谱的出现可作为肝硬化诊断的提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post-hepatectomy liver dysfunction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hepatic schistosomias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3 PLC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hepatic schistosomias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of which 16 patients developed liver dysfunction (persistent ascites or pleural effusion or occurrence of liver-related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hepatectomy, was performed. Aft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orded, pre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parameters and surgery-related parameters in thes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Seventeen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post-hepatectomy liver dysfunction were identifi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nd post-hepatectomy liver dysfunction then was analyzed.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liver cirrhosi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reoperative total bilirubi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t-hepatectomy liver dysfunctio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factorsrevealed that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600 mL and cirrhosis were two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hepatectomy liver dysfunction in PLC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hepatic schistosomias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Conclusion: Keeping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low 600 mL can help avoid the development of post-hepatectomy liver dysfunction in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hepatic schistosomias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For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liver cirrhosis, every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minimize potential 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induced by other adverse facto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组与肝硬化之间HV波形可能出现的差异 ,以及HV波形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在中肝静脉距下腔静脉汇入口 2 0cm处 ,作多普勒取样 ,声束血流夹角 <45° ,记录4~ 6个心动周期频谱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多普勒图像特征 ,肝静脉波形分为 3组 :HV0 、HV1 、HV2 ,正常对照组肝静脉波型均为HV0 型 ,肝硬化组HV0 14例 (47% ) ,HV1 12例 (40 % ) ,HV2 4例 (13% ) ,肝功损害程度在HV2 组最重 ,HV0 组最轻。结论 肝硬化患者HV多普勒波型改变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 ,对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多普勒波型观察有助于肝硬化程度的判断 ,并可作为其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和蛋白S(PS)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13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7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PC和PS水平,并与35名正常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水平均显著增高。(2)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PC、PS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且与凝血机制异常有关;检测血浆PC和PS可做为判断慢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68例CHB,41例L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45名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和LC患者,不论男女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B患者(P<0.01);正常对照组和CHB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LC组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B和LC患者,不论肝功能异常程度如何,其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可能与慢性肝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动脉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功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肝硬化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乙肝病毒性肝硬化(80例),B组为酒精性肝硬化(50例),C组为正常对照(5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分别监测两组患者肝动脉(HA)血流参数,包括肝动脉(HA)的内径(DH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HA)、时间平均流速(TAMVHA)、阻力指数(RIHA)、搏动指数(PIHA)、血流量(QHA),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A组较C组肝动脉PSVHA、QHA、RI、PI明显增加,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B组较C组减少,与child分级呈负相关;A、B两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异性改变可作为判别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及其肝功损害程度最简单适用和相对稳定的评价指标,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非肝病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门静脉系统。结果肝硬化组的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量参数增大;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稍增快,血流量参数明显增大;QsV/QPV明显高于非肝病组。结论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对诊断肝硬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院肝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肝病种类的变化.方法 总结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880例肝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甲胎蛋白等37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病死亡患者的病种构成中,肝硬化病死率从2002年的33.6%降至2005年的26.9%;而原发性肝癌病死率从2002年的37.5%上升至2005年的44.5%,但均无显著性差异.880例死亡患者合并3个以上并发症者占89.1%.结论 □原发性肝癌已成为主要的肝病死亡类型,多种并发症共存是慢性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肝硬化(HC)合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变化,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我院125例HC患者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CT动态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病灶大小及分布情况,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检出情况,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HC患者PLC的诊断价值、HC患者与HC并PLC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大小及不同肝功能CTP分级下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 125例HC患者共检出161个病灶,其中直径<1 cm 8个,1~3 cm 53个,4~5 cm 63个,>5 cm 37个,肝右前叶、肝右后叶者居多,分别为45及69个;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病灶149个,检出率92.55%;门脉期检出病灶134个,检出率83.23%;延迟期检出病灶142个,检出率88.20%;125例HC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显示75例PLC阳性,50例PLC阴性,CT动态增强扫检测HC并PLC的敏感度为94.67%,特异度为94.00%,准确率为94.40%,阳性预测值为95.95%,阴性预测值为92.16%,Kappa值为0.884,具有较高的一致性;HC组HAP、HPI值均显著低于HC并PLC组,PVP、TLP值均显著高于HC并PLC组(P<0.05);125例HC并PLC患者中CTP A级41例,CTP B级46例,CTP C级38例,CTP A级HAP、HPI值显著低于CTP B、C级(P<0.05),PVP、TLP值均显著高于CTP B、C级(P<0.05),CTP B级HPI值与CTP C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HC病灶情况,且对PL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PLC诊断和肝功能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