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控性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可控性膀胱术及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 6 8例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 4种可控性尿流改道及回肠新膀胱术式 ,术后对患者控尿、导 (排 )尿 ,贮尿囊容积、内压 ,影像学及血生化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回肠套叠式输出道 3例中有 2例部分脱套致术后尿失禁 ,需再次手术 ;缩窄末端回肠式输出道 44例控尿均良好 ,除 1例插管困难外余均能用 16~ 2 0F尿管自行导尿。去管折叠式贮尿囊 39例 ,其中回肠贮尿囊 3例、结肠 2 2例、回结肠 14例 ,能达到低压贮尿囊要求 ,但早期有 8例发生贮尿囊过度扩张 ,容量 1470~ 16 5 0ml;去带结肠贮尿囊 8例 ,容量 430~6 0 0ml,充盈压 30~ 45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有蠕动波 ,术后早期有 2例尿漏。回肠新膀胱2 1例 ,容量 35 0~ 46 0ml,充盈压 12~ 2 0cmH2 O ,日间尿失禁 1例 ,夜间尿失禁 2例 ,其余无尿失禁。 结论 盲升结肠 30cm剖开对折成形可控性膀胱可满足低压贮尿囊要求 ,去带结肠贮尿囊由于易发生术后尿漏或粘连 ,内压较高 ,不够理想。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控尿效果好、内腔大、插管顺利、并发症少 ,明显优于回肠套叠输出道。回肠新膀胱术贮尿排尿功能良好 ,术后生活质量高 ,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可控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为探讨可控性膀胱术后晚期并发症的防治办法,分析了25例术后的随访结果。1988年5月至1994年6月,我院共施行了膀胱全切除可控性膀胱术26例,其中25例随访了1~7年,随访期间发现的晚期并发症有:贮尿囊过度扩张8例,贮尿囊结石3例,尿失禁2例,导尿困难3例,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3例,轻度高氯性酸中毒3例,腹泻1例。通过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及原因分析,我们认为贮尿囊过度扩张是贮尿囊结石、感染和代谢紊乱的原因之一,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控尿良好,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套叠乳头式输出道;抗返流输尿管吻合及低压贮尿囊是保护肾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可控性回肠膀胱术,经随访,除1例术后2年因肿瘤转移至盆腔骨关节及肺部而死上,9例均健在,可控自行导尿,无漏尿及返流现象,结果表明,这种用结肠去管重建,用缩窄的末段回肠做输出道的贮尿囊,可控性能好,容量大,电解质紊乱轻,插管容易,不影响肾功能,并发症少,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不同术式可控膀胱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自1992年以来,对三种术式29例可控膀胱术后1、3及6个月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表明三种术式术后6个月均能达到高容、低压,可控、无输尿管返流。平均充盈容量>470ml,平均充盈囊内压<1.97kPa(1kPa=10.20cmH2O),且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增加容量训练,贮尿囊容量逐渐增大、囊内压逐渐降低。此外,术后尿动力学监控对明确溢尿原因和输尿管返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盲结肠膀胱术输出道手术方法 ,建立一种控尿可靠、插管方便、并发症少的可控输出道。 方法 对 4 7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癌根治切除 ,37例采用去结肠带建立盲结肠贮尿囊 ,10例非管状化建立盲结肠贮尿囊 (改良Indianapouch) ,截取末端回肠 12~ 14cm ,剖开肠管重叠绕圈缝合成双层肠壁结构 ,回盲肠交界处浆肌层缝合 ,构筑回盲部小乳头状回肠套叠结构 ,建成长 12cm的输出道。盲肠端与盆腔腹壁缝合 ,远端与脐孔吻合 ,全长固定潜行于腹壁下贮尿囊和腹直肌之间。 结果 全部患者插管顺利 ,白天完全可控 4 5例 ,夜间完全可控 4 4例 ,术后 6个月输出道闭合压 4 0 .5~ 12 5 .6cmH2 O ,充盈状态输出道最大闭合压明显高于空虚状态 (P <0 .0 5 )。 结论 改进的缩窄末端回肠输出道是一种较理想的可控输出道。  相似文献   

6.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对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15例病人。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3岁。其中12例因多发性或浸润性移行细胞癌,3例因晚期神经源性膀胱而行膀胱全切除术。经技术改进后的Indianapouch操作简便,安全,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7小时,输血平均600ml。术后上尿路功能良好,插管方便,贮尿囊容量400ml,顺应性好,最大充盈压力平均3.20kPa(1kPa=10.20cmH2O),病人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或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法,方法:对2例全盆顺切除和1例全膀胱切除患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结果:随访4~16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50ml,平均内压为(1.96±0.49)kPa,无输尿管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排尿控制良好,结论:去带盲结脾性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膀胱全切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治疗膀胱癌20例。结果:随访9~42个月,白天均可控制排尿,14例夜间能白控排尿,6例夜间有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12个月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350ml,平均最大囊内压3.16kPa,剩余尿量为16ml,平均最大尿流率19.2ml/s。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2例有双侧输尿管反流,无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  相似文献   

9.
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客观地评价回肠新膀胱术的远期疗效,对52例术后病人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肾功能、贮尿囊组织学变化及尿sIgA等进行随访研究。49例获随访3~66个月,平均随访35个月。日间可控率为94%,夜间为81%。平均最大膀胱容积为424.5ml,最大内压为2.70kPa(1kPa=10.20cmH2O),平均剩余尿24.8ml,最大尿流率为18.0ml/s。IVU示8例11条输尿管轻中度扩张,膀胱造影2例轻度返流,血肌酐、尿素氮保持正常,尿NAG2例升高。术后病人尿sIgA较高。随术后时间延长,贮尿囊绒毛及微绒毛逐渐萎缩,酸中毒发生率下降,尿内粘液减少。肿瘤尿道复发1例。认为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控尿可靠、导尿容易和手术方法简单的输出管。方法:选用缩窄后的回肠作为输出管,输出管的内口与贮尿囊作端侧吻合,其外口与脐孔作端端吻合,并将部分输出管固定在贮尿囊与腹壁之间的手术方法治疗1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对输出管和贮尿囊作尿动力学和X线检查。结果:1例术后55d死于心脏疾病,余9例中8例白天和晚上均能控制排尿,术后尿动力学检查示贮尿囊充盈时输出管最大闭合压明显高于贮尿囊空虚时输出管最大闭合压,两者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7.14,P=0.000098)。结论:采用回肠贮尿囊与腹壁的壁外支持可明显增强缩窄回肠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