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喹烯酮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喹烯酮由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一类低毒的抗菌促生长药物。为了探讨其遗传毒性,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预测其遗传危害和潜在致癌的可能性。方法在Ames试验中,以1.0、2.6、6.9、18.2和50.0μg/皿的剂量,对TA97、TA98、TA100、TA102、TA1535、TA1537等6个菌株,采用直接掺入法进行试验;在微核试验中,以1700、3600和7200mg/kg的剂量,采用30h2次给药法制片观察,并计算微核率;在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中,以1.25、2.5、5.0和10.0μg/ml的剂量为终浓度,采用V79细胞株,进行制片观察,并计算染色体畸变率。在Ames试验中,除TA102、TA1535为阴性外,各剂量组在18.2μg/皿时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都为阳性,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在微核试验中,各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剂量组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时染色体畸变率均小于5%,为阴性。本研究首次进行了6种菌株的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喹烯酮对Ames试验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提示喹烯酮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毛蚶提取物的遗传毒性,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选用体外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毛蚶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研究。Ames试验设5000.0、2500.0、1250.0、625.0、312.5 μg/皿5个剂量;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设立5.00、2.50、1.25 mg/mL 3个剂量,毛蚶提取物与CHL细胞分别接触6、24 h;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设立5000、2500、1250 mg/kg 3个剂量,给药1次。结果 Ames试验,毛蚶提取物在加与不加S9时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相关性,结果为阴性;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毛蚶提取物代谢活化组和非代谢活化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果为阴性。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毛蚶提取物未见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的遗传毒性。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的遗传毒性。结果 Ames试验结果显示每平皿100、20、4、0.8、0.16 U各个剂量组,在加或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时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所诱发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与溶剂对照的突变菌落数相近。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2.5、5.0和10.0 U.mL-1各个剂量组在加S9代谢活化系统于24 h和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于24 h、48 h培养的CHO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显示425、850、1700 U.kg-1各个剂量组对ICR小鼠的微核诱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对鼠伤寒沙门菌无致突变性,对哺乳动物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对ICR小鼠无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表明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在本实验条件下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闫英超  王梦 《安徽医药》2006,10(6):410-412
目的评价9-[2-(膦酰甲氧基)乙基]腺苷-钠盐(PMEA-Na)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 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观察PMEA-Na的致突变性。结果PMEA-Na在50~5000μg.皿-1剂量范围内,加与不加S9活化系统条件下,对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对照的2倍,即Am es试验结果为阴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当药物浓度为48、24、12、6 mg.L-1时,活化条件下各浓度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在非活化条件下,药物浓度为48 mg.L-1培养48 h时,染色体畸变率为10%,因此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阳性;小鼠静脉注射PMEA-Na剂量为1 000、500、250 mg.kg-1时,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明显增加,即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PMEA-Na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参胶囊的遗传毒性。方法选用SPF级健康ICR小鼠,通过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遗传毒性试验验证银参胶囊的安全性。结果 Ames试验中,银参胶囊在8~5 000μg/皿剂量范围内,无论是否加入哺乳动物肝脏微粒体酶(S9),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等4株菌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微核试验中,2 500,5 000,10 000 mg/kg剂量组均未见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增加;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中,药物质量分数为2 500,5 000,10 000 mg/kg时,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银参胶囊未显示致突变作用,可初步判定其在遗传毒性方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雷公藤内酯醇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雷公藤内酯醇的遗传毒性。结果 Ames试验提示在每皿1.6~1000 μg受试剂量下,在加或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时,受试物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所诱发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与溶媒对照的突变菌落数相近。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0.01、0.02和0.04 μg/ml 3个剂量的受试物,对加与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培养的CHO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无明显影响。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设180、360、720 μg/kg 3个剂量,在720 μg/kg剂量时,雷公藤内酯醇有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高的效应。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雷公藤内酯醇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致突变性,对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720 μg/kg剂量下对ICR小鼠有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高的效应。提示雷公藤内酯醇对人体可能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赤苷脉通注射液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来检测赤苷脉通注射液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实验中,赤苷脉通注射液在312.5~5 000μg.皿-1剂量范围内,无论加或不加S9,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 5株菌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实验中,非活化条件或代谢活化条件下,药物质量浓度为1 200,600和300μg.mL-1时,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微核实验中,在1 150,575和287.5mg.kg-1剂量组中均未见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增加。结论在该实验室条件下,Ames实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即中药制剂赤苷脉通注射液无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连翘酯苷冻干粉的遗传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连翘酯苷冻干粉的遗传毒性,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应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HO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Chang liver两个细胞株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结果Ames试验选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为指示菌株,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无致突变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采用ICR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0.2、0.4和0.8g/kg,结果显示:雌性小鼠微核诱发率分别为1.50、2.67和6.75%,雄性小鼠微核诱发率分别为1.87、5.79和6.57%;其中雌性小鼠在0.8g/kg剂量下、雄性小鼠在0.4、0.8g/kg剂量下的微核诱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受试物连翘酯苷冻干粉在0.4、0.8g/kg剂量下对ICR小鼠有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受试物连翘酯苷冻干粉在受试剂量下作用24h,-S9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7%和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64.0和328.0μg/ml2个剂量组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9作用48h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5%和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64.0和328.0μg/ml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9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1%和6%,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试验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说明连翘酯苷冻干粉在无代谢活化系统时,作用24h328μg/ml以上剂量对CHO细胞有致染色体畸变作用,作用48h164μg/ml以上剂量对CHO细胞具有致染色体畸变作用,在有S9代谢活化系统时,在受试剂量下对CHO细胞均无致染色体畸变作用。细胞彗星试验结果显示,在各试剂量的拖尾率和尾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表明酯苷冻干粉在受试剂量下无损伤CHO细胞和人肝细胞Chang liverDNA的能力。结论连翘酯苷在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中,在较高剂量时呈阳性,无损伤CHO细胞和人肝细胞Chang liver DNA的能力。连翘酯苷冻干粉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分析连翘酯苷所致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机制,可能不是通过损伤DNA机制诱导的,而是通过抑制DNA合成的、抑制拓扑异构酶、细胞毒性等非DNA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南德士的遗传毒性,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按《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的设计要求,分别应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法、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CHO细胞和人肝细胞Changliver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结果Ames实验选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为指示菌株,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进行,南德士在5000、500、50、5和0.5μg/皿受试剂量下,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致突变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在所设剂量范围(250.0~62.5mg/kg)内,对ICR小鼠的微核诱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受试物南德士在受试剂量下对ICR小鼠无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染色体畸变试验设8.0、4.0和2.0μg/ml(IC50为8.0μg/ml)3个剂量组以及阴性对照组(DMSO)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CHO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物南德士在4.0和8.0μg/ml2个剂量组24hS9诱发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阳性结果;在2.0和4.0μg/ml剂量组48h,-S9诱发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P<0.05),呈阳性结果。但在 S9条件下受试物各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均小于5%,呈阴性结果。细胞彗星试验采用CHO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Chang liver2个细胞株。采用16.0、8.0和4.0μg/ml3个剂量组(IC50为8μg/ml)。另设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在各试剂量的拖尾率和尾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南德士在受试剂量下无损伤CHO细胞和人肝细胞Chang liverDNA的能力。结论南德士对体外培养的CHO细胞在-S9条件下染色体畸变试验呈阳性,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但彗星试验显示南德士无损伤CHO细胞和人肝细胞Chang liverDNA的能力。说明南德士所致染色体畸变,可能不是通过损伤DNA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益母草碱的发育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在SD孕鼠妊娠第6~15天经口灌胃给予500、1 000和2 000 mg/kg体重的益母草碱,同时设溶媒对照组,经口灌胃0.5% CMC-Na溶液。妊娠第20天剖杀孕鼠,分析其生殖毒性。分别采用反映基因突变的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反映染色体畸变的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培养CHO)和ICR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体内)检测益母草碱的遗传毒性。结果 在500、1 000和2 000 mg/kg剂量益母草碱的作用下孕鼠的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受试剂量组孕鼠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剂量组胎鼠各类指标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Ames试验结果提示:在0.5、5、50、500、5 000 μg/皿受试剂量下,在有或无代谢活化S9系统时,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受试物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所诱发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相近。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250、500和1 000 μg/ml 3个剂量的受试物,对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S9培养的CHO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无明显影响。微核试验显示100、500和2 000 mg/kg各个剂量组对ICR小鼠的微核诱发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母草碱在500、1 000和2 000 mg/kg剂量下未观察到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胎儿毒性和致畸作用。益母草碱对鼠伤寒沙门菌无致突变性,对哺乳动物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对ICR小鼠无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益母草碱无发育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