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通过 PDCA 循环法提高影像科工作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急救能力。 方法:在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影像科 22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 PDCA 循环法+实景模拟演练,比较 PDCA 循环法干预前、后工作人员的对比剂相关知识,急救相关知识及急救模拟演练分数、合格率等数据,评价 PDCA 循 环法的管理效果。 结果:以 70 分为合格线,实施 PDCA 后,对比剂知识问卷、急救知识问卷及急救实操演练合格率分别为 86.4 %、77.3 %、86.4 %,高于 PDCA 干预前的 36.4 %、45.5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通过 PDCA 循环法能有效提高影像科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 间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 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对照组实施常 规干预,观察组开展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联合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测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两组 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费用、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联合用药率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均较对照组低,病 原学检测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 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药学干预可提升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合 理性,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门诊药房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 4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的门诊药房药剂师 30 名纳入本研究,2020 年 4 月至 2020 年 8 月门诊药房采用常规管理方法,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2 月门诊药房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分别对应为 PDCA 循环管理前、PDCA 循环管理后;比较门诊药 房管理质量(包括药房环境、药物分类放置、工作舒适度、药物保存)、调配差错发生率(包括品项错误、规格错误、 数量错误、发错患者)和药品调配时间(包括药品库存量周转天数、处理单张药品调配单时间和处理缺药情况时间)。 结果:PDCA 循环管理后药房环境、药物分类放置、工作舒适度、药物保存等药房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 PDCA 循环管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CA 循环管理后品项错误、规格错误、数量错误、发错患者等调配差错发生率均低 于 PDCA 循环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CA 循环管理后药品库存量周转时间、处理单张药品调配单 时间和处理缺药情况时间均短于 PDCA 循环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将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应 用于门诊药房可以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减少调配差错、缩短药品调配时间。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药学干预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茂 名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接诊的患者 200 例,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观察组采取临床药学干预法, 对照组未接受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比对照组高,二联和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率 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低于对照组的 12.0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于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中合理运用临床药学干预,有利于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需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究药房处方调剂中药师指导对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作用。 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7 月在 联勤保障部队第 907 医院药房开具抗菌药物的 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方法差异 分组,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使用传统药学管理模式的 1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使用药房处 方调剂中药师指导的 10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药师综合素质能力。 结果:观察组患者单药使用率为 79.00 %,高于对照组的 51.00 %,观察组患者二联、三联及以上使用率为(16.00 %、 5.00 %)低于对照组的(32.00 %、1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度为 98.00 %, 高于对照组的 8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药师综合素质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通过药房处方调剂中药师予以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有助于减少联合用药,提高药师综合素质能 力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度。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评价胃镜前 1 个月内有抑酸药物、抗菌药物、铋剂使用史的患者,进行胃窦、胃体联合取样进行快速尿 素酶检测(RUT)能否提高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敏感性。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 300 例胃镜检查前 1 个月内有上述药物使用史的患者,和同时期 300 例无上述药物使用史的患者,对胃窦、胃体取 样分别进行 RUT,记录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有用药史组患者 RUT 阳性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诊 断Hp阳性者中,胃窦、胃体两部位RUT均为阳性的比例在无用药史组中更高;仅有单部位阳性的比例,在有用药史组中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两部位取样结果相比,若仅从胃窦取样而出现的假阴性结果在有用药史组中显著增高 (P < 0.05)。结论:胃镜前 1 个月内上述药物显著影响 RUT 结果;建议有上述用药史的特定患者两部位联合取样检测。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估基于 PDCA 循环的家庭药师签约模式对提高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慢性病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应用华法林治疗的 92 例心房颤动患者,严格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6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行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基于 PDCA 循环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药 物干预,分别干预 3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间抗凝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依从性、患者合理用药认知度以及服务满意度 等指标的差异,以期系统评估基于 PDCA 循环的家庭药师签约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相关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 2.2 %,低于对照组的 1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用药占比为 100.0 %,高 于对照组的 7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合理用药认知度及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6.8 ± 1.8)分 和 100.0 %,高于对照组的(80.2 ± 5.8)分和 8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 PDCA 循环的慢性病 用药管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慢性病药物管理的规范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合理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评估 PDCA 循环对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9 月 期间,随机抽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PDCA 干预前、后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处方,按 3 个月时间顺序依次 分为干预前组及干预 1-4 组,共五组,各 250 张。分析比较 PDCA 的应用情况。结果:PDCA 循环干预后,门诊呼吸道感 染患者糖皮质激素处方合格率显著增加,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显著下降;超适应证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处方比例呈先上升后 下降趋势,同干预前比较,干预 4 组超适应证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情况最严重的干预 1 组比较,其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DCA 循环干预能显著改善本院门诊呼吸道感染患 者糖皮质激素用药质量,但仍需警惕少数医师超适应证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研究胎儿未足月产妇胎膜早破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月期间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72例胎儿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三组均为24例。 Ⅰ 组、Ⅱ 组和 Ⅲ 组分别于胎膜破裂后 12 h 内、12 ~ 24 h、超过 24 h 应用抗菌药物头孢唑林钠,均持续用药 3 d。比较三组 的临床疗效。 结果:Ⅰ 组产妇自入院至分娩时间为(62.76 ± 4.97)h,Ⅱ 组为(58.04 ± 4.53)h,Ⅲ 组为(53.41 ± 4.74)h, Ⅰ 组时间均显著长于 Ⅱ 组和 Ⅲ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 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和产褥感 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 Ⅱ 组和 Ⅲ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 组新生儿健康状况 Apgar 评分为(8.27 ± 0.44)分, Ⅱ 组评分为(7.80 ± 0.42)分,Ⅲ 组为(7.64 ± 0.40)分,Ⅰ 组评分均显著高于 Ⅱ 组和 Ⅲ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胎儿未足月产妇胎膜早破后越早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综合管理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收治的 80 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0 例。 对照组患者行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药学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统计两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主观认知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具体用药错服、漏服和重复用药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不良 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依从性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主观认知参数中药物性质、用药 方式、配伍禁忌和用药安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错服、漏服和重复用药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进行 临床药学综合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主观认知水平,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纤支镜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是否行纤支镜灌洗联合抗菌药物分为对照组(40 例:抗菌药物治疗)与观察组 (40 例:纤支镜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72 h 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 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 %)高于对照组 (8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 Frankl 依从量表(F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纤支镜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讨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MDROS)的检测分析。 方法: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560 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 MDROS 的检测情况。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分别占比 22.14 % 和 16.79 %。细菌培养标本 724 例,其阳性标本 298 例,MDROS 82 例,多重耐药率为 27.52 %(82/298),其中 MDROS 分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 10 例(12.20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8 例(9.76 %),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 菌 46 例(56.10 %),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 4 例(4.88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2 例(2.44 %),耐碳青霉烯 类肠杆菌科细菌 4 例(4.88 %),其他 8 例(9.76 %)。MDROS 发生的高发部位在伤口,占比 41.46 %(34/82)。 结论:掌握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对抗菌药物的分级与管理加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抗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都昌县中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60 例,通过系统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所有患者均接 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MVV)、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肺总量(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MVV、 FEV1、FEV1/FVC 及 TV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能够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对儿童肠道外感染性疾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4 月在平 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 68 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 60 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 3 d、7 d、10 d、15 d 后的肠道菌群的 变化情况,以及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比较观察组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肠道 菌群组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 3 d、7 d、10 d、15 d 后的肠道菌群变化的比例分别为 58.82 %、72.06 %、 83.82 % 和 100.00 %;观察组 68 例患儿共有 44 例(64.71 %)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均为Ⅰ ~ Ⅱ度,婴儿组发生肠道菌群失 调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幼儿组,儿童组最低,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肠道菌群失调患儿 的肠道菌群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明显大于对照组,而革兰氏阳性杆菌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抗菌药物对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肠道菌群有着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对肠道外感染 性疾病患儿实施治疗时,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如需使用也应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同时尽可能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保障肠道菌群正常。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 60 岁以上肺结核患者 53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 18 ~ 59 岁中青年肺结核患者 53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 均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发生率并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高 尿酸血症、药物性肝损害、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 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治疗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合 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 21130 例作为观察组,其均行微生物检验,同期选取 17896 例未行微生物检 验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合理用药率比较,观察组 为 97.76 %,高于对照组的 81.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医院感染率比较,观察组(2.19 %)低于对照组 (16.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将微生物检验应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感染 事件的发生,还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5 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治疗的 80 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依据是否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奇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痰细菌培养阳 性情况、日痰量、免疫功能、肺功能、临床疗效、急性发作次数、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日痰量、CD8+ 均低于对照组,CD4+ 、CD4+ /CD8+ 、用力肺活量(FVC)、 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 作次数少于对照组,退热、肺部体征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 %)高于对照组(6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治疗 中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观察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减少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 医院 70 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实施 PDCA 管理模式为分界点,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沿用 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的阶段设定为对照阶段,将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改用 PDCA 模式进行管理的阶段设定 为试验阶段,分析对照阶段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构建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 护士在 PDCA 管理前后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职业防护行为,并于管理结束后对护士进 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以术中操作时的手部暴露为主,PDCA 实施后,护士的血源性职业 暴露发生率 17.14 %(12/70)低于实施前 58.57 %(41/70),安全知识掌握以及防护行为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 模式可有效降低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对加强护士安全知识掌握以及职业防护行为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 至 2020 年 5 月期间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82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1 例。对照组仅采取门诊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12 % 高于对照组的 8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眩晕障 碍评定量表(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DH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于莆田 市儿童医院就诊的 90 例心律失常患儿,依据入院就诊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 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左心室 射血分数及每搏心输出量均较治疗前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每搏心 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应用于小儿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 较为理想,可在改善小儿心功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