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加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一些国家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分析我国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对我国今后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看待中药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从对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错误认识、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等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6):1180-118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间上报的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报的2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有70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95例占45.89%居首位,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96例占94.69%;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注射部位损害以及血管炎、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为主)。结论:通过207例ADR的分析,掌握了ADR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53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陆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医院上报的15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ADR的规律及特点。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中药制剂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ADR的规律及特点,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对患者及医疗部门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淑真  林惠武  吴芸 《海峡药学》2011,23(7):220-22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睛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砷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10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占总数的54.29%;静脉注射给药引起的ADR占总数的72.3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占总数的55.24%,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最常见,占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6.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半年中收集的3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38例ADR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ADR,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所造成。抗生素引起的ADR最多。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ADR病例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年多来收集的164例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164例ADRs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ADR;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所造成;抗生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所收集病历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6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生ADR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维生素类用药,其中头孢他啶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阿奇霉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为主,且以皮疹、瘙痒、面部潮红多见,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是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90.86%。结论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能提高药物治疗作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使用更加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医院2012年上报ADR监测系统的454例ADR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54例ADR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分别占58.37%和41.63%;ADR高发于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人群,分别占18.94%和30.84%;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发生ADR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途径,分别占70.04%和20.93%;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诱发ADR的比例较大,分别占24.01%和11.67%;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样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9.21%;绝大部分ADR经相关治疗后能完全治愈或好转,分别占55.73%和42.73%。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重视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处方序列对称分析(PSSA)的研究不断增加,应用也越来越成熟。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PSSA相关文献,将其研究类型归纳为风险评估、正向推导、反向推导、方法验证等,并通过实例对应用过程进行阐述,旨在为大数据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创建适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的安全用药监控系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PIVAS的用药情况,得出PIVAS中各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指标,并将结果信息化,创建出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并在我院PIVAS试运行,同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安全用药监控系统在PIVAS试运行后,大大降低了不合理医嘱例数,纠正不合理医嘱138份,提高了药师审方能力。结论: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真正实现了用药合理化,促使本院PIVAS用药更加安全、有效、规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195例患者541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用药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病例的病原学检查、肾功能指标、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本院2007~2009年541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5例患者中,单独使用万古霉素10例(5.1%),联用其他抗菌药物185例(94.9%);谷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及峰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55.13%,而谷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及峰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的<1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 结论本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要密切结合临床,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4.
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龚时薇  张亮  黄杰敏  詹学锋  姜卫  王成江 《中国药房》2007,18(22):1687-1690
目的:保障用药安全,降低用药风险。方法: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借鉴欧美实践,对药品风险管理的内容、药品安全与药品风险的关系和药品风险因素的类型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引入风险管理可促进我国药品全过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大化药品的收益,最小化药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1年监测到的12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92.2.%);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69.5%),其中由头孢替安引起的急性结膜炎怀疑为新的不良反应,其次为中药剂制(16.4%)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通过开展ADR监测,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药品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以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员药品安全性监测认知度的调查,剖析目前我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安全性监测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通过向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及ADR监测员分别发放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对ADR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不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缺乏ADR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ADR知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在监测报告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监测责任以及奖惩机制,确保ADR监测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812例/次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502例患者1812次符合入选条件的环孢素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有效治疗窗内的仅占41.4%;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为1、2、3次者分别占总人数的44.8%、16.3%、11.6%;在所有监测次数为3次~4次的患者中,第1、2、3、4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治疗窗内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0.6%、48.0%、50.0%、57.9%。结论:治疗药物监测虽然广泛应用,但监测次数偏少;即使监测多次,达标情况仍不理想,应高度重视这种不能很好调整患者用药的现象;同时,这与药费昂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PDCA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建立一个可控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其全面的工作质量.方法:应用经典的戴明环(PDCA)管理方法,使ADR监测工作程序化.结果:通过PDCA循环制定ADR监测标准工作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考核其工作绩效,从而使其得到临床初步认可.结论:PDCA管理可用于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药品库存管理,构建医院药品信息化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完善溯源管理、保障用药安全,实现库存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药品库存管理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药库全部药品的平均周转天数从9.27天降为6.95天,平均周转次数由3.23次加快成4.46次,高值品种的相符率从78.66%上升至100%,全品种的相符率从74.66%上升至90.17%。结论:我院药学部药品库存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之后,管理模式更加科学、规范、准确和精细。 PDCA方法的运用,对于实现库存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尤其是长期住院、反复感染及重症感染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结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细菌学培养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值、疗效、肾功能情况等),对我院ICU 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86例患者共298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ICU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9.07%;合理使用率44.19%,基本合理使用率34.88%;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66。血药浓度监测首次达标率45.35%。出现6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我院ICU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使用基本合理,其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