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控制及血压管理效果评估。方法:将4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及头颅CT检查,随后每3个月行1次24 h动态血压检查。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达标情况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中后期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起床后2 h内平均收缩压及晨峰血压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5)。结论:诊室血压达标伴晨峰血压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采用适宜的血压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2.
张颖  韩素霞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200-2202
目的探讨早晨或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2级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晚间服药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有高血压晨峰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晨峰现象进行综合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变化、晨峰血压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24h舒张压和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晨峰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压晨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晨峰控制率,降低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血压变异性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8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包括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包括常规降压药物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的水平。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E2、DA、5-HT、GABA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更年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HAMD-24评分、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24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AMD-24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PGE2、DA、5-HT、GABA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GE2显著降低,DA、5-HT、GAB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GE2低于对照组,DA、5-HT、GAB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能进一步提高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抑郁焦虑的降压效果,降低血压变异性,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的状态,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有无冠心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结果在22:00-6:00,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时段伴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晨峰出现频率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受到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的直接影响,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明显,晨峰增加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的AMR-4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对60例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h最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负荷、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比,非杓型与杓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非杓型组24h最高收缩压、昼夜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收缩压昼夜比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24h最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等参数明显高于杓型组.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相对较低,并发症少,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7.
孙玉周 《健康研究》2016,(5):524-526
目的 从血压晨峰及变异性的角度分析中医辨证施治治疗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 135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对比两组的降压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血压晨峰和变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降压和中医症候方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血压晨峰阳性率和峰值、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辅助常规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利于减少血压晨峰及变异性,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8.
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的AMR-4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对60例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h最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负荷、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比,非杓型与杓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非杓型组24h最高收缩压、昼夜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收缩压昼夜比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24h最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等参数明显高于杓型组.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相对较低,并发症少,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的相关性,为后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对照组(68例,无血压晨峰)和观察组(60例,有血压晨峰)。比较两组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LVEDD、IVST、LVPWT、LVMI及血清BUN、SCr、Cys-C、GFR、尿mAlb、α1-MG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压晨峰与心室重塑、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4~12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78人,分为MAU阳性组和MAU阴性组。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完备并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间血压变异参数的变化。结果 MAU组的高血压病程长于NMAU组(P﹤0.01),MAU组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NMAU组(P﹤0.01);而肾小球滤过率却降低(P﹤0.05)。两组之间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肾小球滤过率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参数、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血压晨峰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方法将32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1例。A组清晨顿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B组清晨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晚间服氯沙坦钾;C组清晨服氯沙坦钾,晚间服苯磺酸氨氯地平;D组晚间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治疗前后分别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压晨峰及血压节律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各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D组nSBP、nDBP均低于A、B、C组,B、C组nSBP、nDBP均低于A组(P值均0.05)。治疗后,杓型血压恢复率、血压晨峰现象缓解率、清晨血压达标率均为D组优于A、B、C组,B、C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较轻,无退出治疗者。结论睡前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能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缓解血压晨峰现象,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其对临床老年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51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按照60岁为分界点,分成≥ 60岁老年组264例, < 60岁中青年对照组255例,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平均心率、晨峰血压等系列指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老年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6.5%,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舒张压负荷值、脉压、24 h平均心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晨峰舒张压等指标两组间均有差异(均有P < 0.05),且老年组中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等指标均有差异(均有P < 0.0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北京市某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4 h DCV,dDCV,nDC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NO,eNOS,IMT及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IM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O,eNOS及FM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疗效更为理想。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升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医院2016年2-10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白天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天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白天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夜间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夜间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夜间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24h血压昼夜变化、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SH)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DH)两组,治疗药物分为长效和短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2个月后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H组患者与SH组比较,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应用长、短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不理想;SH组患者经过长效药物治疗,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短效药物治疗组低(P<0.05),24h血压变化曲线大部分可以恢复昼夜节律,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少见.结论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莲  王丽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75-2477
摘要: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24h血压昼夜变化、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SH)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DH)两组,治疗药物分为长效和短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2个月后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H组患者与SH组比较,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应用长、短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不理想;SH组患者经过长效药物治疗,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短效药物治疗组低(P〈0.05),24h血压变化曲线大部分可以恢复昼夜节律,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少见。结论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6,(10):1434-1436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倍博特)治疗,观察组(n=45例)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代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动态血压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SSD、dDSD)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nSSD、nDSD)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面部潮红、轻微头痛、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自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社区医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组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嘱咐患者进行家庭自测并记录结果,每周由专职护士电话随访血压控制情况,监督血压自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家庭自测的要求,每月门诊随访测血压。6个月后全部患者进行第2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血压变异性的改变。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 DBPV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干预后24 h SBP、24 h 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患者总体血压达标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使之养成家庭监测血压的习惯,能有效增强高血压控制,改善血压变异性,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