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闻伟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26-627
目的通过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咽炎患者的统计分析,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慢性咽炎患者在我院选择的治疗手段,分为三组: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统计比较了了三种治疗手段对慢性咽炎患例的治疗效果,最后,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有效率。结果西医用局部注射法治疗有效率78.2%,中医用中药泡饮法治疗有效率72.9%,中西医结合组用青霉素V钾片结合冬凌草糖浆治疗有效率为89.4%,三组治疗手段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症状明显好转(χ2=5.428,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慢性咽炎为耳鼻喉科之常见多发病,致病因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之80例,以历史回顾对照的方法,以翔实之证据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其疗效远高于单纯用西医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医发病机制,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研究,展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小兰 《海峡药学》2010,22(2):118-1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组3组,西医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中医组给予中药当归、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比较三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73.3%,中医组总有效率69.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7%。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和中医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中西医结合组的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加强中医治疗,治疗三个疗程后对其进行检查。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达92.50%,骨密度以及血钙、血磷水平检查结果与疼痛评定均较单纯西医治疗组好转。结论加用综合性的中医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中医治疗组服用平积汤方,西医治疗组给予1日12.5mg米非司酮,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同时应用平积汤方和1日712.5 mg米非司酮。3组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停药6个月、9个月后肌瘤反跳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P<0.05)。治疗后6个月、9个月,中西医治疗组的肌瘤反跳生长情况明显低于中医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 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中医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咽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按照文章疗效标准进行统计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65.2%),有效6例(26.1%),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疗法对慢性咽炎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7):1416-1419
目的:评价萎胃复元汤与吗丁啉联用对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资料,将其分为中医组(单一萎胃复元汤治疗)、中西医结合组(萎胃复元汤与吗丁啉联用治疗)、西医组(单一吗丁啉治疗),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中医症候学疗效和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痞满、胃脘疼痛、暖气、嘈杂等各项中医症候学疗效的严重程度均轻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西医组与中医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与中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值优于西医组与中医组(P<0.05)。结论:采用萎胃复元汤与吗丁啉治疗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中医症候学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所致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所致慢性咽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9%显著高于对照组68.5%,食管0级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级病变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所致慢性咽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膀胱冲洗法治疗;中医组用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采用中医组和西医组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6.9%)明显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尿潴留持续时间(2.17±0.33)h、住院时间(3.44±0.35)d明显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能够有效缩短尿潴留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中医证候积分、基础心率、6min步行试验、LVEF方面,中西医组治疗后较西医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英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慢喉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筛选出的主治慢喉痹的方剂129条,对数据库的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92味,确定了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得到治疗慢喉痹26组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得到13个新处方。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慢喉痹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近年来治疗慢喉痹的用药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草药汤剂(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黄芪、党参,地龙,丹参,当归,双花,黄芩,桑白皮,桔梗,川芎、生地)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症状、血气分析主要指标的改变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叶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00-10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医辨证+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采用对症治疗、抗Hp等疗法,中医辨证+西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用药。两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中医辨证+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中医辨证+西药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是临床治疗CAG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符合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30人),西药治疗组(30人)和联合治疗组(90人),西药治疗组服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中药治疗组根据症型服用方剂,联合治疗组用药为中西药联合。结果 CPID患者中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疗程结束后症状改善情况也优于单药治疗组。CPID患者复发率及受孕率较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都有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PID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且复发率低,并能提高不孕患者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识与防治措施。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的归属、病因、病机,以及防治原则、临床组方方法。结果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病位在肺,病因病机为"湿、毒、热",目前临床的防治组方多以"扶正固表"为基础,在疾病不同阶段辨证论治,综合制订治疗方案。结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具有理论优势、经验优势和药物优势,不足之处是中药传统剂型起效慢和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性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论治思想、因地制宜、隔离和个人防护等因素对该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中药灌肠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各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为90.00%、41.67%,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为73.33%、2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剑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02-1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治疗组在疾病疗效、血气分析指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崔星星  于锋 《药学研究》2020,39(5):294-298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是好发于成年男性的复杂综合性疾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致病原因的研究和临床报道很多,但仍无确切定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在其治疗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病因及中药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