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降脂化浊汤治疗脂肪肝3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降脂化浊汤治疗脂肪肝30例上海普陀区中医医院花根才,袁晴,周琴花指导:张云鹏(200065)关键词:脂肪肝,降脂化浊汤笔者近2年来运用降脂化浊之法则治疗脂肪肝,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 相似文献
4.
5.
卒中后癫痫(PSE)是指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卒中后出现的痫性发作,西医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认识尚为不足,治疗手段有限且不良作用明显。根据王新陆教授提出的血浊理论与援药理论,PSE的中医病机责之于过食肥甘,血失常度,痰瘀互结,酿生血浊。清化血浊法是治疗PSE的有效方法,化浊行血汤可作为防治PSE的基础方剂。 相似文献
6.
7.
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予自拟化浊清肝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40例用多烯康治疗,每次500mg,每日3次。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LDL-C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C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B超检查脂肪肝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组46例(59.0%),对照组17例(4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浊汤治疗脂肪肝5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自1993年至1999年用自拟活血化浊汤治疗脂肪肝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385岁;病程1~12年,平均56年;其中肥胖36例,嗜酒29例,喜食肥甘厚味43例。2 诊断依据所有患者均按下列条件诊断:①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纳差;②肝脏不同程度增大,质中等硬度;③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异常,总胆固醇≥618mmolL,甘油三脂≥23mmolL;④B超检查示:肝内光点密集,肝内小血管欠清,肝后缘回声衰减;⑤排除由其它因素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药物等引起的脂肪肝。3 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评价口服痹祺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对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1次/d,留针30 min;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痹祺胶囊,4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2周、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中医证候积分、颈椎活动度。结果 60例患者中共有3例脱落,最终纳入57例。治疗结束后2周,两组总有效率较接近(治疗组96.4%,对照组89.7%),而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显著优于对照组(65.5%)(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D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的NDI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颈椎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痹祺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颈椎功能更明显,疗效更加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药挥发油对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乌药挥发油高、中、低剂量(3.76、1.88、0.94 g/kg)组和复方丹参片(1.20 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sc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双因素复合刺激14 d制备寒凝气滞血瘀证模型。从造模第15天开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2%聚山梨酯-80溶液,1次/d,连续7 d;在给药过程中间隔2 d给予1次造模条件,维持大鼠血瘀证表现。末次给药后的第2天对各组大鼠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浆NO、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胸主动脉组织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 相似文献
13.
14.
心力衰竭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是心血管疾病相关证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均可有气虚血瘀的证候表现,找到证候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作为微观辨证依据,成为目前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研究的焦点。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的常见生化标志物有B型利钠肽、N末端B型利钠肽原、心肌肌钙蛋白、炎症标志物、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等。此外,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应用广泛,为探索潜在标志物提供依据。文章总结了常见生化标志物、多组学标志物在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病证诊断、预后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病证结合”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中医证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观察气虚血瘀体质贴(简称体质贴)联合八段锦功法对气虚血瘀体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在八段锦功法的基础上予体质贴辅助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中医症状积分量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Borg自觉疲劳量表和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的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单项症状积分方面,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在改善肌肉疲劳、气短、胸闷、干咳的方面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在改善肌肉疲劳、自汗盗汗方面的积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在改善肌肉疲劳、气短、心悸、胸闷、干咳上的积分较对照组积分明显降低(P<0.05)。mMRC量表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呼吸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Borg量表和PSQI量表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质贴联合八段锦康复治疗对气虚血瘀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中医症状有改善作用,尤对肌肉疲劳、气短、心悸、胸闷、干咳改善明显,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疲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冲任、天癸、宗气等方面论述气滞血瘀型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及辨治。其临床表现为在乳房肿块出现前便长期存在胸闷胸痛、腹部隐痛、不欲饮水,乳房肿块日久不增大也无甚疼痛,却在围绝经期迅速进展,乳腺癌术后表现出患侧上肢肿胀难消、术口渗血渗液难以愈合。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与任脉水液停滞水湿、湿阻脉道,冲任胞宫气血盈泄失司兼之宗气不降,产后乳络不通共致血瘀气滞,天癸将竭加剧任脉水湿停滞、血瘀胸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临证以行气利水化瘀为要,用增骨益髓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癌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化疗骨髓抑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79首中成药包括105个症状,其中痛经、胃痛、心悸、胸闷是气滞血瘀证常见症状;221味中药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川芎、丹参、当归,药物组合是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川芎-红花,其中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当归-香附-延胡索是核心药物组合;形成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新方1个(小茴香-高良姜-丁香-当归-川芎-益母草)。综上,气滞血瘀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可因为不同的致病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为基本治法,也注重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辨证施治;同时,在组方选择中,以行气活血的中药为主,并配以温中散寒的中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