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眼科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1~24日、1月27日~2月2日、2月25日~3月25日眼科门诊就诊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情况,包括患者的体温、流行病学史、疫区或外来人员接触史、目前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眼红、分泌物等)以及近期...  相似文献   

2.
简述眼科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管理措施。从预约就诊、预检分诊、分区管理、眼外伤等急症患者就诊处置和健康宣教方面进行门诊防控管理,同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清洁消毒。希望为眼科医务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避免医患之间及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眼科门诊疾病谱变化趋势及防疫处理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2020年1月1日至2月9日眼科门诊患者为研究组,以2019年同期就诊患者为对照组。根据ICD-10标准对两组人群进行门诊疾病谱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0日以前患者病例数及前十位病种分布及构成比较前无明显改变,但1月20日以后患者病例数明显减少,前十位病种分布及构成和就诊年龄改变明显。结论疫情期间眼科仍有较多平诊患者,需加强宣教和咨询辅助工作以进一步减少人群流动,对来诊患者,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切断传染途径,避免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前,眼科医务工作者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好眼科疾病的诊治工作。为了有助于大家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各项工作,本文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眼科诊疗工作的风险及防护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全国的一系列防控救治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得到遏制,普通群众的正常就医需求陡增,做好COVID-19救治同时保障非COVID-19患者日常所需医疗服务则成为目前的工作重心.眼科临床诊治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疫情后期非COVID-19患者定点救治医院眼科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关防控对策。方法:收集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2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者11例(12眼)的资料。其中眼球破裂,角膜穿孔伤,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眼内异物各1例(1眼),泪小管断裂2例(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例(4眼),青光眼1例(2眼)。所有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和医院的应急管理流程,制订了眼科诊疗流程,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此流程进行管理,围手术期严格监测体温、呼吸道等全身情况。结果:11名患者就诊前行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并请感染科专家会诊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有患者均为眼外伤和急性眼病,包括急诊手术6眼,限期手术6眼,严格遵照眼科诊疗流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严格筛查患者,严格按照疫情期间防控工作流程要求,眼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入攻坚阶段,截至2020年2月18日,我市已有17例COVID-19确诊病例,给我院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与挑战,因此做好疫情期间一线工作人员防护工作是目前眼科病毒防控与应急管理的重点工作,从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本文针对眼科在疫情期间应急管理的体会进行总结与概述,为其他眼科...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专科医院眼科急诊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2020年1月24日起从人员管理(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科室硬件环境、眼科器械消毒、病毒管理上报制度等方面着手,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途径进行严格把控。结果共接诊1 936例眼科急诊患者(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完成急诊工作的同时,所有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无因工作原因导致2019-nCoV感染。结论思想重视、措施到位、严格把控,能够有效防范眼科医护人员感染2019-nCoV。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被中国列为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由医院相关性传播导致的COVID-19并不少见,给临床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介绍眼科医生应掌握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眼科医生如何应对眼科急诊患者,围绕眼科急诊及手术的感染防控要点和加强具体防控措施,为战疫在一线的眼科医护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眼病诊疗过程中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存在着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本文简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点与鉴别,从眼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眼科门诊防控管理、眼科病房防控管理以及眼科器械清洁消毒等方面提出建议及意见,希望对眼科医务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眼科治疗中严重眼心反射的发生原因,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眼科门诊的护理风险;方法对眼科治疗中发生的两例严重眼心反射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探讨;结果在治疗中眼局部疼痛和压力的刺激下,患者产生对眼科治疗的紧张和恐惧、坐位治疗的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眼心反射;结论为了防止治疗中严重眼心反射的发生,眼科治疗护士治疗前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时操作轻柔,尽可能减少对眼的刺激,平卧位治疗以增加患者的心脑供血并执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严重眼心反射的先兆症状,及时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鼻内镜检查操作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带来较高的暴露风险和交叉感染可能,检查各环节的严格防控是COVID-19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疾病固有特点,鼻腔恶性肿瘤活检患者、部分急诊鼻出血患者对鼻内镜检查的依赖性较大。如何能在精确协助临床诊治的前提下,最大可能降低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感染暴露风险,平衡风险和获益,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诊疗中的重难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院2020年2月鼻内镜具体工作,随访期间行鼻内镜检查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均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情况。根据我院的有效防护经验,兹提出鼻内镜检查具体流程和防护建议,以期结合临床实践和经验,在完成临床诊治任务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鼓室内注射操作,减少和防止药物从鼻部及口咽部溢出,避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交叉感染风险,并尽可能降低鼓室内注射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耳内镜下(426例,共1278次)与普通额镜下(712例,共1928次)鼓针注射的患者资料,比较2组注射操作中耳痛、眩晕、穿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鼻部和口咽部药物溢出率的不同;分析耳内镜下长5号针鼓室内注射的2796例(共8948次,其中疫情期间注射223例,312次)及鼓针鼓室内注射的426例(共1278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不同注射针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耳内镜组总不良反应率、鼻部和口咽部药物溢出率低于额镜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内镜下注射时,将鼓针更换为长5号针头后,患者眩晕发生率降低,疼痛减轻,鼓膜出血减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内镜下采用长5号针头行鼓室内注射可以减少操作的不良反应,降低鼻部和口咽部的药物溢出率,最大限度地避免2019-nCoV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长度为20~ 25个核苷酸、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单链RNA,参与机体的各种生命进程,包括细胞的生长、分化、增生、凋亡和自噬.miRNA-204-5p(miR-204-5p)是由位于染色体9q21.12上的TRPM3大内含子6表达.研究发现,miR-204在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亦能够保持静止状态下血-视网膜屏障的稳定,并且在人小梁网细胞中,miR-204与细胞的凋亡、生存能力以及炎症介质的表达有着重要联系.这些研究都表明miR-204在眼部呈多维表达,提示miR-204很可能是不同眼部疾病的关键miRNA.本文从miRNA的生物合成,miR-204与糖尿病性角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人小梁网细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关系,以及miR-204与自噬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就miR-204调控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寻眼部难治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寻找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眼科门诊患者中干眼症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莹  邹留河  潘志强  李纳  吕岚  李航 《眼科》2004,13(4):233-235
目的 :了解眼科普通门诊患者中干眼状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对在 2 0 0 2年 3~ 4月眼科普通门诊患者检测Schirmer试验Ⅰ和泪液镜 (TearscopePlus)检测BUT ,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990例 (1980只眼 )患者中 ,角结膜干燥症的患病率为 32 1% (318例 /990例 ) ;其中男性患病率 6 7% (6 6例 /990例 ) ,女性患病率 2 5 4 % (2 5 2例 /990例 ) ;可疑角结膜干燥症患病率 7 7% (76例 /990例 )。统计学分析显示 ,与泪液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主诉 (干涩感、流泪等 )、体征 (角膜荧光素染色 )和是否伴随全身病 (P <0 0 1) ;其中男性患者Schirmer试验Ⅰ (9 6 6± 5 2 8)mm ,BUT(10 0 1± 4 4 3)秒 ,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 (6 82± 6 16 )mm和 (6 88± 3 5 8)秒 (P <0 0 1) ;患者无主诉时Schirmer试验Ⅰ和BUT分别为 (11 5 5±5 14 )mm和 (11 10± 3 93)秒 ,均明显高于有主诉患者的 (5 0 8± 5 0 1)mm和 (5 75± 2 6 3)秒 (P <0 0 1) ;有角膜上皮荧光染色患者Schirmer试验Ⅰ和BUT分别为 (4 4 1± 4 35 )mm和 (5 13± 2 0 2 )秒 ,均显著低于无角膜荧光染色患者的 (8 79±6 0 4 )mm和 (8 83± 4 2 9)秒 (P <0 0 1) ;患者合并有全身病时Schirmer试验Ⅰ和BUT分别为 (4 6 2± 4 14 )  相似文献   

16.
17.
彩色多谱勒超声对正常人眼动脉血流速度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美国Acuson-128型彩色多谱勒声像仪,对正常人各年龄组123例(246只眼)的眼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发现眼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右眼为36.44±8.35cm/s,左眼为36.94±11.30cm/s。右、左眼及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组间,41岁以上各组与以下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提示41岁可能是全身小血管老化过程的开始,为抗衰老提供参考。同时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18只眼、临床前期15只眼的眼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8.
眼病理学对深入研究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非常重要,可以指导眼科疾病,尤其是眼部原发肿瘤、转移瘤以及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眼病理学包括病理组织形态学、液态活检和分子病理学等,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指导眼科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并对眼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眼科医生在眼病的诊疗过程中应重视眼病理与眼科临床辅助检查间的结合,为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