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效果研究。 方法:将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 在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人民医院外科治疗的 92 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 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及恢复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术后 24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切口感染、 颈前区疼痛、颈部麻木、皮下结节、吞咽困难、切口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效果显著,切除效果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小切口和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及术后效果进行探讨,总结出不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特点,为其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按选择手术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小切口组和内镜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患者对于美容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各自的临床特点。结果:手术均成功,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1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8ml,住院时间平均为7d,患者的美容满意程度为85%;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6ml,住院时间平均为6d,患者的美容满意程度为83%。结论:小切口和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安全简单,出血量较少,且美容效果好等特点,其中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施以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舞阳县 人民医院收治的 145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 75 例施以甲状腺次全切除 术治疗,对照组 70 例施以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为 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对结节性甲状腺 肿患者开展治疗时施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于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有效率更高,可在提升治疗有效率的同时,避免术 后复发,并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以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从 东莞市东城人民医院择取 25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 = 12)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n = 13)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0.00 %)明显比对照组(33.33 %)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术 后并发症发生和术后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七人民医 院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7 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3 例)与观察组(34 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给予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 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应激反应、甲状腺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皮质醇(COR)、 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 素(FT4)下降,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 TSH、FT4、FT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继发出血、喉返神经麻痹、低钙抽搐、切口粘连总发生率(8.82 %) 低于对照组(30.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将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用于良性甲状腺病 变患者治疗中可改善手术一般情况,不影响甲状腺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甲状腺肿瘤患者4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内镜下实施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对喉返神经的误伤、术后出血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6例(3%),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3例(6.5%),术后切口感染10例(5.0%),呼吸困难5例(2.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出血量、喉返神经误伤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52例甲状腺良性腺瘤患者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常规组,分别行改良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瘢痕长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发热人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瘢痕长度短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可以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比较,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甲状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Z6例)采用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手术切除。对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美容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D。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疗效确切,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甲状腺结扎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5例,其中46例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为对照组,另49例行甲状腺结扎切除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 %低于对照组的23.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满意度为91.84 %高于对照组的69.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结扎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失血量少,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美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切口甲状腺切除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甲状腺瘤患者,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16±9.52)min,切口长度为(5.28±1.14)cm,术中出血量为(41.16±10.05)m L,住院时间为(5.21±0.37)d与对照组患者的(66.86±11.32)min、(6.84±1.21)cm、(75.54±16.21)m L和(8.86±0.5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低位小切12t手术方法无明显疤痕,切口美观,术中引流量和出血量较小,住院时间较短。结论:低位小切口治疗方法在甲状腺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切口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情况、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及血钙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甲状腺癌治疗中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与全切除术相比,实施近全切除术治疗损伤情况及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式相对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但远期复发概率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单孔腹腔镜甲状腺切除与传统甲状腺切除的疗效。方法将34例接受经腋窝单孔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4例接受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切口的美容满意程度。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及患者对切口的美容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腋窝单孔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开放术式,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10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及对照组51例,研究组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比较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与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临床 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2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90 例乳腺炎性肿块的非哺乳期患者,随 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行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1 月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及术后 1 年 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完整解剖区 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与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相比,不仅没有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 中出血量,并且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更小,切口术后美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比较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MIA)甲状腺切除术与经颈白线入路(LACA)切除术治疗甲状 腺肿瘤(TT)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 TT 患者,按手 术方案不同分成 SMIA 组与 LACA 组,各 45 例。LACA 组患者接受 LACA 甲状腺切除术治疗,SMIA 组患者接受 SMIA 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美观度评分、手术前后创伤 定量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SMIA 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长均较 LACA 组短,术中失血量较 LACA 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 h、12 h、1 d、3 d,SMIA 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较 LACA 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SMIA 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 评分较 LACA 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d、3 d,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 去甲肾上腺素(NE)、C 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术后 1 d、3 d,SMIA 组患者的 IL–6、NE、CRP、ACTH 较 LACA 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 d、3 d,两组患者的 CD3+、CD4+、CD4+ /CD8+ 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 SMIA 组患者的 CD3+、CD4+、CD4+ /CD8+ 较 LACA 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MIA 组患者的并 发症总发生率为 4.44 %,较 LACA 组的 20.00 % 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较于 LACA 甲状 腺切除术治疗 TT 患者,应用 SMIA 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在优化围手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升瘢 痕美观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创伤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2005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80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组41例采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美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且术后美观度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研究时段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研究组(43例,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3例,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可有效缩短甲状腺结节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总结腔镜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物治疗中的优劣,为甲状腺良性肿物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将27例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者设为腔镜组,30例行传统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者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拔除时间、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评分、并发症、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2,3天)镇痛药使用及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第1,2,3天)晨起体温、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卫生学指标和住院总花费、返岗时间等经济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与腔镜组相比,传统组手术用时短、住院总花费少(P均<0.05)。与传统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2,3天)镇痛药使用率和hs-CRP水平低、返岗快(P均<0.05)。2组引流拔除时间、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第1,2,3天)晨起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是甲状腺良性肿物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腔镜甲状腺手术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满意度高、返岗快,传统甲状腺手术手术用时短、住院花费少,临床中需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