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调查深圳市糖尿病患者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25(OH)D〕的营养状态。方法:选择 2017 年 7 月 至 2018 年 6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 455 例,其中男 231 例,女 224 例,年龄 18 ~ 89 岁, 平均(59.3 ± 20.6)岁。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 50 岁、≥ 50 岁且< 70 岁、≥ 70 岁)、不同季节(夏秋 季、春冬季)患者的血清 25(OH)D 水平。结果:(1)深圳市糖尿病女性患者 25(OH)D 水平高于男性,其中男性患 者 25(OH)D 水平为(19.67 ± 5.93)μg·L-1,女性患者 25(OH)D 水平为(21.27 ± 6.69)μg·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2)患者 25(OH)D 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 50 岁患者 25(OH)D 水平低于≥ 50 岁且< 70 岁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患者 25(OH)D 水平春冬季低于夏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 25(OH)D 不足或缺乏现象普遍存在,男性患者、< 50 岁患者、春冬季更明显,应注意糖尿病患者 的维生素 D 补充。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建立福州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 25– 羟维生素 D〔25(OH)D〕参考区间,并分析不同性别间、 不同年龄间血清 25(OH)D 的差异。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体检的 401 例健康人群,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25(OH)D 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参考区间。结果:本研究建 立的血清 25(OH)D 参考区间为 12.30 ~ 44.87 ng·mL-1;以性别分组,男性的血清 25(OH)D 浓度高于女性,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年龄分组,30 ~ 39 岁组和 40 ~ 49 岁组间血清 25(OH)D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其余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福州地区健 康人群血清 25(OH)D 参考区间为 12.30 ~ 44.87 ng·mL-1,血清 25(OH)D 水平与性别、年龄有相关性,男性高 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究在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 25 羟维生素 D 对其的影响。 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10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组(24 例)与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组(76 例),在早产儿及其母亲入院时,检测其外周静脉血 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分 析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 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母亲和 早产儿 25 羟维生素 D 低是早产儿发生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 炎的发生与早产儿和母亲 25 羟维生素 D 水平具有相关性,提示注重母孕期维生素 D 补充,可对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采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 β 细胞功能,探讨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 〔25(OH)D〕水平与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6 月 期间收治的 160 例 T2DM 患者,根据血清 25(OH)D 将患者分为三组〔维生素 D 缺乏组(Q1 组);维生素 D 不足组(Q2 组); 维生素 D 充足组(Q3 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的差别,分析血清 25(OH)D 水平与胰岛 β 细胞细胞功能的关系。 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OH)D 与糖负荷后葡萄糖增量(ΔI)、糖负荷后 C 肽曲线下面 积增量(ΔCP)、糖负荷后胰岛素增量与糖负荷葡萄糖增量比值(ΔI/G)、C 肽曲线下面积增量与糖负荷葡萄糖增量比值 (ΔCP/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C 肽曲线下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后, 25(OH)D 与 ΔI、ΔCP、ΔI/G、ΔCP/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C 肽曲线下面积显著正相关。 结论:T2DM 患者的血清 25(OH) D 水平与胰岛 β 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补充维生素 D 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选取 68 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另选取同期 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 34 例作为健康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 D 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各组免疫球蛋白(Ig)水平。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 Ig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 Ig 水平和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予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补充维生素 D 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 Ig 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 D3 应用于小儿佝偻病防治中的临床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厦门市湖 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佝偻病高危患儿 3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 照组 150 例,予以常规健康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 150 例,加用维生素 D3。比较两组患儿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 儿血清碱性磷酸酶< 200 U·L-1 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00 ~ 250 U·L-1 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 250 U·L-1 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良好(≥ 75 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佝偻病发生率为 4.0 %,低于对照组的 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维生素 D3 有助于将患儿碱性磷酸酶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且通过相关指导、随访,还可提升患儿治 疗依从性,对降低佝偻病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分布情况,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多种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统一检测8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空腹血清25(OH)D3水平(患者检测前停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制剂2周)以评估维生素D储备及分布情况,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正常、不足、缺乏3组。对血清25(OH)D3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时间、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0.14±15.78)μg/L。25(OH)D3正常16例(18%),不足31例(35%),缺乏41例(4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透析时间、年龄、PTH具有相关性(β分别为0.522,-0.340,-0.218,P分别为<0.01,0.01,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特别是透析时间较短的患者维生D缺乏及不足较高,应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及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以提高其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 1,25– 二羟维生素 D3〔1,25(OH)2D3〕、胱抑素 C(CysC)、载脂蛋白 B(ApoB)在糖 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龙岩市新罗区 2 型糖尿病患者 200 例,按照是否出现 DN,将其分为 DN 组 117 例及无 DN 组 83 例,据病情严重程度,将 DN 组分为 DN Ⅲ 期组 70 例、 DN Ⅳ 期组 25 例、DN Ⅴ 期组 22 例,另外纳入 10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 DN 组、无 DN 组、对照组的 1,25(OH)2D3、 CysC、ApoB 水平差异,采用 Spearman 分析法分析 1,25(OH)2D3、CysC、ApoB 与 DN 严重程度相关性,并采用受试 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1,25(OH)2D3、CysC、ApoB 对 DN 的预测效能。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 1,25(OH)2D3 水平比较,DN 组<无 DN 组<对照组,CysC、ApoB 水平比较,DN 组>无 DN 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DN Ⅲ 期组、DN Ⅳ 期组、DN Ⅴ 期组的 1,25(OH)2D3 水平比较,DN Ⅲ 期组> DN Ⅳ 期组> DN Ⅴ 期组, CysC、ApoB 水平比较,DN Ⅲ 期组< DN Ⅳ 期组< DN Ⅴ 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 分 析结果显示,1,25(OH)2D3 与 DN 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 = –0.621,P = 0.036);而 CysC、ApoB 与 DN 严重程度呈正 相关(r = 0.649,0.658;P = 0.020,0.015);1,25(OH)2D3、CysC、ApoB 预测 DN 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 为 0.804、0.950、0.792,截断值分别为≤ 13.93 ng·L-1、> 1.46 mg·L-1、> 1.20 mg·L-1 。结论:1,25(OH)2D3、 CysC、ApoB 均可较好预测 DN 发生风险,可通过补充维生素 D、调脂治疗等方式降低 DN 发生风险、减缓疾病进展, 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矮小症患儿应用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疗的 62 例 SGA 矮小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0.15 IU·kg-1 ·d-1)rhGH 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剂量(0.2 IU·kg-1 ·d-1)rhGH 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恢复情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 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评估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 1 年后,观察组患儿生长速率(GR)、预测成年身高(PAH)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6 个月和治疗 1 年后,两组患儿的 IGF–1、IGF–Bp3 水平均较 治疗前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 IGF–1、IGF–Bp3 水平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13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6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应用 高剂量 rhGH 治疗 SGA 矮小症患儿能够显著提高其生长速率及身体素质,并尽可能促进其血清 IGF–1、IGF–Bp3 指标达到 各年龄段相关标准,保障患儿正常发育,且不会增加不良发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例,为观察组,其他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另外比较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25–(OH)D2〕、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分期患者的血清25–(OH)D2、25–(OH)D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Ⅳ期患者的25–(OH)D2、25–(OH)D3水平均低于Ⅱ、Ⅲ期,Ⅲ期低于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可将其作为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补充维生素D对其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的12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为所有孕妇提供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对照组孕妇餐前接受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孕妇联合应用维生素D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标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 P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FPG及2h P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5–(OH)D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HOMA–IR、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β及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能够使其胰岛素抵抗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能够降低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早期维生素水平对妊娠糖尿病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5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中心进行产检的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3〔25–(OH)2D3〕、维生素E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维生素A、25–(OH)2D3、维生素E水平对妊娠糖尿病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孕妇的25–(OH)2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维生素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25–(OH)2D3、维生素E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754,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孕早期脂溶性维生素中25–(OH)2D3水平明显较低,维生素E水平明显较高,血清维生素A、25–(OH)2D3、维生素E水平联合检测在预测妊娠糖尿病发生中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 D 水平与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为郑州市妇幼保 健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75 例 HIE 新生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 35 例亚低温治疗,观察组 40 例予以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后效果。 结果:三组不同维生素 D 水平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 A 组平均年龄(59.54 ± 5.0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6.36 ± 2.18)kg·m-2 ,B 组平 均年龄(59.34 ± 5.43)岁,BMI(27.35 ± 2.08)kg·m-2 ,C 组平均年龄(60.82 ± 5.71)岁、BMI(28.36 ± 3.14)kg·m-2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维生素 D 水平越高的患者,微血管病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米索前列醇相较于 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 1,25 二羟维生素 D3 水平与支气管哮喘(BA)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及机体变态反应的关系,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商丘第三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 BA 患儿为 观察组,选取同期 60 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肺功能、呼吸道反应、血清 1,25 二羟维 生素 D3 水平及机体变态反应指标,分析血清 1,25 二羟维生素 D3 水平与 BA 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及机体变态反应的相 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治疗前提高,最大呼气流量(PEF) 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 FVC、FEV1、PEF 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阻力、阻力上升斜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反应阈值较治疗 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阻力、阻力上升斜率均较对照组高, 反应阈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 1,25 二羟维生素 D3 较治疗前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 E(IgE)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 1,25 二羟维生素 D3 低于对照组,EOS 计数、ECP、IgE 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气道反应性方面,血清 1,25 二羟维生素 D3 水平 与呼吸阻力、阻力上升斜率均呈负相关,与反应阈值呈正相关。机体变态反应方面,血清 1,25 二羟维生素 D3 水平与 EOS 计数及 ECP、IgE 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BA 患儿血清 1,25 二羟维生素 D3 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气道高反应性 及机体变态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对维生素D 缺乏大鼠骨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实验周期8周。实验结束后,酶免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D3]、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股骨HE 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生素D 缺乏大鼠模型组血清25(OH)VD3、Klotho降低,FGF-23升高,存在骨质疏松。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血清25(OH)VD3、FGF-23降低,Klotho升高;黄芪组骨质疏松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具有调节维生素D 缺乏大鼠FGF-23、Klotho,保护骨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维生素D缺乏大鼠肾上腺皮质维生素D轴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4.0 mL·kg~(-1)·d~(-1)灌胃);淫羊藿苷高剂量组(120 mg·kg~(-1)·d~(-1)灌胃);淫羊藿苷中剂量组(60 mg·kg~(-1)·d~(-1)灌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30 mg·kg~(-1)·d~(-1)灌胃);维生素D组(30ng·kg~(-1)·d~(-1)灌胃)。造模1月后,药物干预2月,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_3、1,25(OH)D_3。免疫组化检测VDR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肾上腺皮质维生素D受体(VDR)、25-羟维生素D_3-24-羟基化酶(CYP24A1)、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CYP27B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25(OH)D_3、1,25(OH)D_3含量下降(P0.05);淫羊藿苷干预后血清25(OH)D_3、1,25(OH)D_3含量均上升(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DR蛋白表达下降(P0.05);经淫羊藿苷干预后,表达上升(P0.05)。Real-Time PCR显示,经淫羊藿苷干预后,表达量上调(P0.05),除VDRmRNA外,CYP24A1mRNA与CYP27B1mRNA变化趋势均与维生素D组表现一致。模型组基因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测的蛋白表达不完全一致。结论:淫羊藿苷可能调节维生素D轴促进VDR蛋白表达改善维生素D缺乏。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 二聚体(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挫裂伤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 80 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观察组按患者病情程度分为重型组(GCS 评分 3 ~ 8 分)、中型组 (GCS 评分 9 ~ 12 分)、轻型组(GCS 评分 13 ~ 15 分)。分别比较各组血清 Hcy、D–D 和 NSE 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病情 程度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 NSE、Hcy 及 D–D 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组各组患者的 Hcy、D–D、NSE 均比对照组高,重型组 Hcy、D–D、NSE 均比中型组、轻型组高,中型组 Hcy、D–D、NSE 均比轻型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CS 评分与 NSE、Hcy 及 D–D 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 = -0.625,-0.543,-0.767,P 均<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Hcy、D–D 和 NSE 联合诊断脑挫裂伤的曲线 下面积(AUC)为 0.942,灵敏度为 0.938、特异度为 0.933、准确度为 0.936,且均优于单一诊断结果。结论:脑挫裂伤患 者的血清 Hcy、D–D 和 NSE 均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脑挫裂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个旧地区10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作为患者组,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liason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25(OH)D及甲状腺功能[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总甲状腺素(TT_4)、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组女性多于健康组(P<0.05),血清TT_4、FT_3、FT_4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均<0.05),TSH、ATPO-Ab、ATG-Ab、ATM-A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而2组年龄,血清25(OH)D、TT3水平和25(OH)D充足和不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组25(OH)D缺乏的比例高于患者组(P<0.05),但仅患者组出现25(OH)D严重缺乏。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P=0.01)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P=0.002)均提示FT_4与25(OH)D水平正相关。结论个旧地区人群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25(OH)D严重缺乏可能是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并可能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 第三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青春期前 ISS 患儿 8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家属意愿,采用常规干预的 33 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rhGH 治疗的 47 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 体质量、身高、骨龄、年生长速率(GV)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25– 羟维生素 D〔25(OH)D〕、骨钙素(O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2 个月后,两组患儿体质量、身高、骨龄、GV 及 IGF–1、25(OH)D、 O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体质量、身高、GV 及 IGF–1、25(OH)D、O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骨龄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青春期前 ISS 患儿应用 rhGH 治疗可明显促进骨形成,促进 患儿身高增长,短期内对骨龄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测了解韶关市0~14岁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血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维生素D补充、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472例儿童作为观测对象,观察该地0~14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韶关市(0岁且3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37.95%;(≥3岁且6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67.46%;(≥6岁且≤14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71.61%。(0岁且3岁)组与(≥3岁且6岁)组、(≥6岁且≤14岁)组之间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且6岁)组与(≥6岁且≤14岁)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岁且3岁)组、(≥3岁且6岁)组、(≥6岁且≤14岁)组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年龄段,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 ng·mL~(-1)对身高没有影响,2~3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 ng·mL~(-1)对身高有影响,维生素D的缺乏会抑制儿童长高。1~3岁儿童,在控制身高一定的情况下,25-(OH)D水平会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我市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尚需改善,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3岁以下儿童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重视对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3岁前身高会受25-(OH)D水平的影响,会影响身高的正常生长,同时体质量的增加会使得维生素D的水平变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