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京制咳嗽痰喘丸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CMATCOV V1.0数据库,获得京制咳嗽痰喘丸中的活性化合物和潜在治疗靶点;通过R语言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重要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京制咳嗽痰喘丸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TNF、IL-10、IL-6、IL-2、CCL2、CCL3、TLR7、LFNG等32个靶点,参与调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h17细胞分化(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TNF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可能与治疗COVID-19有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次酸、薄荷烯酮均与关键靶点有较好的自发结合效果。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了京制咳嗽痰喘丸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五苓散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五苓散中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检索GeneCards、CTD数据库筛选DKD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在线平台筛选五苓散治疗DKD交集靶点,借助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NCA筛选五苓散治疗DKD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建立化合物-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TCMSP得到五苓散的27个有效成分和62个潜在靶点,筛选获得与DKD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靶点21 153个,借助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NCA筛选五苓散治疗DKD核心靶点16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99个,其中生物过程条目64个、分子功能条目24个、细胞组成条目11个,主要包括过脂质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途径、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四吡咯结合、胞膜小凹等功能途径;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条目61个,主要包括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途径、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途径。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并验证了五苓散治疗DK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调节作用特点,预测了五苓散治疗DK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研究与实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洪钦国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温胆汤加减的化学成分、蛋白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上检索慢性肾衰竭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所得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交集,初步获得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String平台绘制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在Metascape数据库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经过筛选,从温胆汤加减中可得到活性化合物54种,涉及与慢性肾衰竭相关的靶点81个,药物主要活性成分有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槲皮素(Quercetin)、大黄酸(Rhein),关键核心靶点包含TNF、JUN、AKT1、IL6、RELA、TP53、MAPK1、VEGFA等。KEGG通路主要有AGE-RAGE、JAK-STAT、NF-κB、IL-17、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洪钦国教授的经验方温胆汤加减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涉及抗炎、抗肾纤维化等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土茯苓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成分-靶点-通路”的调控网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土茯苓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语言将药物成分匹配疾病靶点,通过复杂可视化网络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采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靶蛋白PPI网络,找出关键基因,对成分-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网络分析显示,15个活性成分共涉及有效靶点325个,86条作用通路,预测出12个活性成分、114个靶点蛋白和20条关键通路与寻常银屑病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土茯苓可能通过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相关靶点起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功效,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土茯苓治疗寻常银屑病的潜在活性化合物与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连梅颗粒治疗心血管疾病(CVD)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 TCMSP、SymMap、ETCM、TCM@taiwan 等开源数据库获取连梅颗粒的活性成分, 并通过DrugBank、 TargetNet、PubChem 等数据库预测成分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和基 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等收集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靶点。通过比较毒性遗传学数据库(CTD)收集核心靶 点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利用Cytosacpe 3.8.0 软件构建中药-成分、中药-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对网络进行 拓扑结构分析,筛选出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提取核心子网络,利用DAVID 6.8 在线工具对核心子网络的靶 点做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东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成分-靶 点网络分析连梅颗粒得到9 种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关键化合物为香草酸、槲皮素。药物、疾病网络的共同靶点 MIF、TLR9 是关键靶点,靶点-疾病网络显示连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 塞。GO 分析显示核心子网络与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 富集分析连梅颗粒得 到能量代谢相关通路,包括cAMP 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PPAR 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香草酸、槲皮素 与MIF、TLR9 可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相互作用。结论连梅颗粒及其关键成分香草酸、槲皮素可能通过以 MIF、TLR9 作为靶标发挥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疾病中的药效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能量代谢通路 cAMP 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PPAR 信号通路,以上结论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黄芪-附子”药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并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等获取黄芪-附子药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下载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靶点,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信息,并于Cytoscape 3.8.0构建可视化网络,计算各靶点的Degree值,取其前5位进行分子对接反向验证,进而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所有信息输入Cytoscape 3.8.0构建“黄芪附子-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黄芪-附子活性成分41个,慢性心力衰竭靶点13 051个,Degree前5位为AKT1,MAPK1,JUN,TP53,TNF,基于以上信息,构建了PPI网络,该网络主要与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凋亡调控、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相关,其KEGG分析主要聚集在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心力衰竭相关信号通路。结论:黄芪-附子药对可通过AKT1、MAPK1、JUN等多个靶点,通过HIF-1、MAPK等多信号通路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五苓散(WL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对五苓散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在Drag Bank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应用Cytoscape3. 2. 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在TTD,Drug Bank及Dis G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五苓散治疗RA的作用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五苓散中药-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使用Network Analyzer进行网络特征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共挖掘到五苓散中52种成分及297个潜在靶点,RA疾病1 845个相关靶点,得到五苓散-疾病共同靶点49个,共同作用靶点主要富集于322个生物过程和31条信号通路上。结论:五苓散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转录因子p65(RELA),孕激素受体(PGR)等靶点,调控癌症相关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及调控细胞凋亡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陇产当归挥发油类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为道地药材的合理使用与深度开发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策略。方法:本研究联合使用Pubchem、UniProt、CTD、Omicshare、SWISS、STITCH、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多个靶点筛选、预测与分析数据库,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最后对陇产当归特征性高含量化学成分群-挥发油类化合物相关靶点进行挖掘预测,借助Omicshare和CT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相关作用网络,进一步挖掘陇产当归多维药理作用机制。结果:陇产当归挥发油类成分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和正丁烯基苯酞通过LAU、ALOX5、ESR1、AR等36个靶点作用于Na+/Cl-神经递质转运蛋白、SLC介导的跨膜转运、白细胞介素信号转导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多维药理作用,这些成分主要可治疗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16种相关疾病。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寻找不同产区药材特征性高含量化学成分群(与其他产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为深入研究我国不同产区中药资源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藿香-龙胆草治疗鼻窦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藿香-龙胆草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经GeneCards、OMIM、Durgback平台获取“鼻窦炎”疾病靶点后与药物作用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Cytoscape3.8.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图(PPI),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建立鼻窦炎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17、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NF-α、IL-1β、IL-6、NF-κB p65和IL-17C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筛选得到藿香-龙胆草有效活性成分10个,药物作用靶点163个,药物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10个;藿香-龙胆草药对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龙胆碱、龙胆苦苷;核心靶点为AKT1、TP53、IL-6、VEGEA、TNF;KEGG富集主要涉及的通路有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ELISA结果显示: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Cholecystit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相关文献获得大柴胡汤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胆囊炎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PharmGkb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8.0构建药物-核心靶点-有效成分网络、靶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对核心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获得大柴胡汤活性成分151个,药物靶点260个;疾病靶点485个;交集基因55个;PPI网络分析发现,核心蛋白涉及TNF-α、CCK、EGFR、AKT1、VEGFA;GO富集分析得到2 307个GO条目。大柴胡汤包含细胞组分92个,生物过程2 126个,分子功能89个,主要有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磷酸酶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大柴胡汤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大柴胡汤多成分、多靶点调控机体,通过多途径起到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