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6,(4):456-458
<正>肿瘤微环境是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包括成肿瘤相关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免疫细胞等)和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动态环境[1]。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肿瘤的显著特征之一,与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不同,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一般都比较稳定,因此成为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然而,限于对肿瘤微环境的了解,目前靶向肿瘤微环境成功治疗肿瘤的例子并不多。外泌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是当今时代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癌症治疗失败和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化。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其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miRNA、lncRNA等成分,可在细胞间转运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显示外泌体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调控肿瘤转移。本文将从外泌体主要成分入手对外泌体在肿瘤转移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又称外泌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由绝大多数细胞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和丰富内容物的微囊泡结构,直径约30~100 nm。1981年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源性外泌体,近10年来发现外泌体中不仅包含功能性蛋白,还有功能性核酸物质,这些蛋白质、核酸等对肿瘤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成为肿瘤相关研究的热点。外泌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包裹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稳定有效地进行细胞间信号的传递和交换。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将有助于明确肿瘤侵袭转移的关键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研发有效的防治策略,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胞外小囊泡,在细胞之间发挥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通过物质的转运来调节各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功能.有研究表明,外泌体直接或通过中间细胞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进而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与肿瘤细胞源性外泌体(tumor-derived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生长、转移及衰老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提取并鉴定M0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M0 exo和M2 exo),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细胞分为PBS组、M0 exo组和M2 exo组,CCK8法检测各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16、P21、HMGA1的表达水平。〖HTH〗结果 M0 exo和M2 exo均符合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相较于PBS组,M2 exo组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加,细胞周期G1期降低,SA-β-Cal染色阳性率显著降低,衰老相关蛋白P16、P21、HMGA1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而M0 exo组上述指标与PB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微环境是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一群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细胞群和非细胞组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腺癌微环境中的外泌体可通过调节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代谢、干性和耐药性从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将从乳腺癌微环境的构成开始,总结目前外泌体在乳腺癌微环境的一系列进展,重点...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内含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小细胞囊泡,几乎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外泌体可作为载体进行靶向给药,通过靶向抑制外泌体的释放治疗肿瘤,基于外泌体研发肿瘤免疫佐剂成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肿瘤治疗方式。本文对外泌体的产生及外泌体在调控肿瘤发生中所发挥的功能进行阐述,分析外泌体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评估外泌体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肿瘤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程进展快,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调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外泌体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各类细胞能够分泌形态、大小、含量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外囊泡.细胞外囊泡又可根据大小、来源和分离方法分为3 类:微囊泡、凋亡小体和外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59-163
外泌体是一类由自体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参与细胞及内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外泌体可以通过在肿瘤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运输细胞内的核酸、蛋白和脂类等物质,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可以影响肿瘤的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近来,与乳腺癌相关的外泌体逐渐成为一项新的研究热点,并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刺激分泌某些特定类型的外泌体,并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新型生物学标志。外泌体传递的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和治疗耐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也可以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出乳腺癌细胞导致耐药。但外泌体作为肿瘤药物载体时,表现出极低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毒性,将为今后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正常人和前列腺患者外周血外泌体的含量,并探究外泌体在前列腺癌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离心法收集正常人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并测定外泌体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CD63 的表达。MTT 和Western blot 检测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外泌体分泌能力的影响。复制前列腺癌肺转移小鼠模型,并检测前列腺癌患者来源的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转移癌组织中CD63 和Ki-67 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外泌体含量(27.69±11.66)μg/ml 高于正常人(7.41±5.2)μg/ml(P <0.05)。伴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含量(33.40±10.45)μg/ml 高于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18.17±5.96)μg/ml(P <0.05)。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外泌体产量。注射外泌体组裸鼠肺部转移灶数目(16.28±6.94)高于对照组(4.72±2.51)(t =5.265,P =0.000)。结论 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分泌外泌体,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在细胞间交流中起重要作用的小分泌囊泡,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在细胞间起着质膜交换及转运蛋白质、mRNA、microRNA和细胞器等生命活性物质的作用.外泌体可通过改变基因调控网络或表观遗传重组来调控正常的生理过程.最近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有效转运mRNA、microRNA和蛋白质,在调控组织再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外泌体的生成及其在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对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BALB/C小鼠注射CT26细胞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建模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4只,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隔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格列吡嗪,18d后称量肝脏重量,计数肿瘤数量,利用免疫组化进行Ki67和CD31染色,观察肿瘤的增殖和血管形成情况.提取肿瘤组织RNA,进行qPCR-array实验,筛选格列吡嗪作用的靶点.结果 实验组小鼠肝脏重量和肝转移肿瘤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的增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PCR-array筛选出格列吡嗪的作用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论 格列吡嗪可以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血管新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进而抑制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一种由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生物活性囊泡.其携带了分泌细胞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外泌体不仅能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信号转导和信息交流,而且在人体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来源的外泌体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在提倡个体...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突发的、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损伤过程,众多证据表明外泌体在AMI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外泌体作为细胞外囊泡的一员,通过多种信息分子传递细胞间信号,从而介导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以外泌体内不同种信号传递物质作为切入点,探讨外泌体在对AMI诊治过程中的影响,并讨论其在AMI诊疗过程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直径为30~100 nm,几乎可由所有细胞分泌,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能把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对于外泌体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外泌体的内容物可以反映其来源细胞的特性,从而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并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获取便捷,故有望成为肝癌检测、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外泌体miRNA在肝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效应及外泌体在肝癌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目前,手术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对于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中对于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尚没有金标准。本文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家族是近年发现的由某些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组成的家族,而作为该家族中首个被发现的基因,转移性肿瘤抗原1(metastatic tumor antigen 1,MTA1)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且与人类肿瘤的恶性特征密切相关。MTA1基因在乳腺的激素调控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MTA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检测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临床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胃癌主要远处转移部位,肝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肝转移(GCL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性,治疗效果差,治疗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复习相关文献,对GCLM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