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中隔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94例行鼻中隔成形手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行鼻中隔贯穿缝合。观察患者术后发热、使用药物(止痛药、安眠药和止血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适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32/39)、止痛药(12/59)和安眠药(7/64)使用率均低于填塞组患者(14/109、4/119、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缝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各项不适感的评分均低于填塞组患者,且大多数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填塞组患者相比,鼻中隔缝合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结论 鼻中隔贯穿缝合的处理方式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鼻中隔成形术后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群中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和平直于中线者[1]。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患者鼻塞、出血及放射性头痛等症状,手术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术后填塞止血和固定鼻中隔是鼻中隔矫正术的传统做法,但如出现头痛,需要用口呼吸,患者的睡眠、饮食、血压均受到严重干扰。为了减轻有的患者不堪忍受术后48 h的痛苦,2002年以来,历经多次改良,我们认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限。自2005年开始,采用鼻中隔及下鼻甲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一般经鼻内镜手术,术后为了防止术腔出血致鼻中隔血肿形成,均要进行鼻腔填塞。但鼻腔填塞往往引起头痛、鼻塞、鼻腔黏膜水肿,对患者睡眠、饮食、血压都有明显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009~2010年,本科在经鼻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中行鼻中隔术腔负压引流,利用负压吸引将双侧鼻中隔黏膜吸附并引流渗血及渗液,术后不行鼻腔填塞,并与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填塞材料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术后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日间病房收治的57例临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术后根据使用填塞材料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填塞膨胀海绵(30例),B组填塞纳吸棉(27例)。术后第1天和去除填塞物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系统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2种不同填塞材料在鼻内镜术后填塞应用中的止血效果、术后第1天患者鼻腔胀痛及头痛程度、术后40~48 h内去除填塞物时的疼痛程度、难易程度及鼻腔黏膜出血情况等,并判断疗效。结果 膨胀海绵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7.73±1.11)分、去除填塞物时为(8.47±0.21)分,均较纳吸棉组[分别为(5.85±0.95)分和(1.44±0.1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纳吸棉作为一种新型膨胀可吸收止血绵,用于鼻中隔术后术腔填塞具有止血效果好、填塞后疼痛反应小、去除时疼痛程度轻、去除容易以及出血少甚至不出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物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物的选择可以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于2001年10月~2004年4月对98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应用不同填塞物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再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失败的病例.方法对14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的患者通过鼻内窥镜下、鼻小柱翻揭径路及经鼻腔3种方式完成再次手术.结果术后3个月前次手术遗留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有助于再次手术;应同期处理其他鼻腔或鼻窦病变.在鼻内窥镜下及经鼻小柱翻揭径路手术是较佳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传统治疗多注重全身或局部用药,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疗效不甚满意。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鼻中隔偏曲患者合并有变应性鼻炎、单侧或双侧鼻甲肥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手术在临床上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鼻中隔进路垂体瘤摘除术等.我们运用吸引剥离子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17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些病例发生术后粘连,影响术后护理及鼻腔鼻窦引流,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术中未矫正鼻中隔偏曲。我科2003年5月~2005年1月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科在鼻内镜下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8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4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需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19~62岁;上次鼻中隔矫正术至本次就诊时间1~15年.单侧鼻塞35例,其中伴头痛16例;双侧持续性鼻塞38例,伴头痛19例;出血13例.鼻内镜检查:鼻中隔软骨上部偏曲45例,筛骨垂直板偏曲16例,上颌骨鼻嵴和犁骨偏曲25例,其中伴前组鼻窦炎31例.7例第1次鼻中隔矫正术是在鼻内镜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鼻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儿童鼻骨骨折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鼻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生长发育和行为能力分为4组。所有病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骨闭合复位术。采用SPSS 25.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鼻骨骨折的发生以学龄组儿童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1);摔伤是儿童鼻骨骨折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儿童鼻骨骨折中单侧骨折所占比例(79.91%)远高于双侧骨折(13.08%)及外伤性鼻中隔偏曲(7.01%);随访鼻骨闭合复位术后的外观满意度,术后鼻腔填塞与未填塞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要加强小年龄儿童特别是学龄期儿童日常活动中的看护,以提高鼻骨骨折的预防水平。在闭合复位术后对于鼻腔无活动性出血的患儿可不做鼻腔填塞,以提高患儿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方法简便、术后重睑自然而持久的术式。方法采用黄金分割律找到黄金分割点,并用亚甲蓝划出重睑线,并以黄金分割点为中心,设计出等距离的近内眦、外眦部二点。此时,采用改良型埋线法,进行重睑术。结果经3个月随访,未见重睑消失。结论把黄金分割律应用到埋线法重睑术中,具有符合每个人自身的生理、解剖位置和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电子鼻咽喉镜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上颌窦侧壁与底壁交界处囊肿,16例蝶窦囊肿,12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采用鼻内镜和电子鼻咽喉镜相结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较少,平均约(20±3)mL.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见鼻窦自然开口均无闭锁或粘连,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尤其是对上颌窦前壁、前壁与底壁交界处,蝶窦底壁、侧壁病灶的清除,能在尽可能减少窦口开窗范围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各内镜的优点,以达到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14.
袁韬 《眼视光学杂志》2010,12(5):389-391
目的 观察埋藏式结膜缝合法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刺激症状.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132例(155眼)进行各种结膜缝合手术,包括结膜裂伤、巩膜裂伤、胬肉手术、羊膜手术、斜视手术、肿块切除等患者进行观察,以术后刺激症状主观评分为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埋藏式结膜缝合法和传统缝合法的术后情况.结果 采用埋藏式结膜缝合方法者,术后结膜愈合良好,刺激症状少而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埋藏式结膜缝合法相比传统方法,能明显减少、减轻结膜缝合术后刺激症状的产生,术后结膜愈合良好,安全有效,可以推广用于所有结膜缝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海盐水鼻腔灌洗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深海盐水鼻腔灌洗,比较治疗前后的鼻腔环境及症状情况。结果 96例患者经深海盐水鼻腔灌洗治疗,治愈62例(64.58%)、显效15例(15.63%)、有效8例(8.33%)、无效11例(11.46%),总有效率为88.54%(85/96)。患者鼻塞、流脓涕和鼻源性头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深海盐水鼻腔灌洗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价廉、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眼外伤后人工晶状体二期缝合固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8例 40眼人工晶状体后房型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法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观察 ,并以同期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 1 8例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3~ 6月 ,平均 4月。矫正视力 >0 .8者占 30 % ,无严重并发症 ,可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法为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 ,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者 ,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位于面正中突出位置。外鼻缺损修复手术需要同时对其外形和功能进行修复和重建,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之一。在外鼻缺损修复重建时要遵循亚单位修复和分层重建等原则,同时也要结合鼻缺损实际情况和术者的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很多手术方法应用于鼻修复,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介绍了外鼻缺损常用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无巩膜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双襻固定术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对20例(20眼)因各种原因致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较大或囊膜完全缺损而不能行囊袋内或前囊膜睫状沟IOL植入患者,用无巩膜瓣的"W"形巩膜层间缝合技术固定双襻后房型IOL,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0.5者8眼(40%),0.3~0.5者8眼(40%),0.15~0.3者4眼(20%);术中、术后并发症:玻璃体出血1例,低眼压2例,IOL偏移2例。结论无巩膜瓣的"W"形巩膜层间缝合技术固定双襻后房型IOL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眼,均采用后房型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眼(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眼2只眼,玻璃体混浊2只眼,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体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无囊膜,不能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75例(120眼)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并联合可调缝线;术后观察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及眼压,随访4~20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101眼;Ⅰ型滤过泡23眼,Ⅱ型滤过泡93眼,Ⅲ型滤过泡4眼;Ⅰ度浅前房25眼,Ⅱ度浅前房9眼;眼压0~10 mm Hg6眼、11~20 mm Hg110眼、21~30 mm Hg 4眼.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丝裂霉素C并联合可调缝线可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