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612 抑制白细胞分化抗原 151(CD151)基因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能力的影响。 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对其转染 miR–612 模拟物(miR–612 组)或 pcDNA3.1–CD151 过表达 载体(CD151 组)后,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 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 SGC–7901 细胞中 miR–612 和 CD151 信使 核糖核酸(mRNA)表达,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 Transwell 小室分别检测 SGC–7901 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 结果:与 miR–NC 组比较,miR–612 组细胞中 miR–612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 CD151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 与 CD151 组比较,在转染 72 h 后 miR–612 + CD151 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 < 0.05),miR–612 + CD151 组细胞凋 亡率明显高于 CD151 组(P < 0.05)。Transwell 小室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612 组中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 数均明显减少,而 CD151 组中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CD151 组比 较,miR–612 + CD151 组中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miR–612 可 通过靶向调控 CD151 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 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剂对食管癌细胞 TE1 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食管癌 TE1 细胞株,用 30 μmol·L-1 的 LY294002 处理 TE1 细胞 1 h,24 h 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 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及侵袭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Y14 Cav–1的表达水平。 结果:LY294002 能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株 TE1 的增殖,并抑制其迁移及侵袭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同时 LY294002 能够使 PY14Cav–1 表达水平下调。结论:PI3K/AKT 信号通路正向调节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参 与细胞的侵袭及迁移,LY294002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及侵袭,其可能机制与通过下调PY14 Cav–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索中药柴胡疏肝散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内微小 RNA124(miR–124)的调控作用 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柴胡疏肝散调控神经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和途径。 方法:培养 SH–SY5Y 细胞,转 染 pCDNA3.1–miR–124 质粒,并予柴胡疏肝散干预,提取细胞蛋白并酶解,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 标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鉴定蛋白,软件 Proteome Discoverer1.3 处理数据,并进一步进行 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 验证差异表达蛋白。 结果:SH–SY5Y 细胞经转染 miR–124 质粒后 miR–124 表达显著上 升,而转染 miR–124 质粒细胞在柴胡疏肝散处理后,miR–124 表达显著下降。表明对于 SH–SY5Y 细胞柴胡疏肝散可以 下调 miR–124 表达。蛋白质组分析共鉴定出肽段 15487 个,蛋白 3707 个。免疫印迹检测差异蛋白 NudE 神经发育蛋白 1(NDE1),在 miR–124 过量表达时 NDE1 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而在柴胡疏肝散与 miR–124 共同作用时该蛋白表达量 显著下调,说明柴胡疏肝散可通过下调 miR–124 表达,进而恢复 NDE1 的正常表达。 结论:本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可能经 miR–124 调控下游相关蛋白表达以及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研究 N6– 甲基腺嘌呤(m6 A)甲基化修饰酶 YTH 域家族蛋白 3(YTHDF3)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 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 YTHDF3 基因信使核 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设计合成 YTHDF3 过表达质粒(pcDNA–YTHDF3)、空载质粒(pcDNA)、干扰 表达质粒(si–YTHDF3)及对照(si–NC)转染至 Ec109 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 YTHDF3、大肿瘤抑制基因 1(LAST1)、锚定蛋白重复域蛋白 1(ANKRD1)、半胱氨酸丰富血管生成诱导因子 61 (CYR6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 mRNA 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YTHDF3 基因蛋白表达;MTT 法检 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 检测细胞迁移。Kaplan–Meier 法比较 YTHDF3 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转染 si–YTHDF3 后 Ec109 细胞 YTHDF3 及 LAST1 基因 mRNA 和蛋白表达、靶基因 ANKRD1、CYR61 及 CTGF 的 mRNA 表达显著 降低,细胞增殖及迁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转染 pcDNA–YTHDF3 后 Ec109 细胞 YTHDF3 及 LAST1 基因 mRNA 和蛋白表达、靶基因 ANKRD1、CYR61 及 CTGF 的 mRNA 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增殖及迁移显 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 YTHDF3 基因 mRNA 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癌 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YTHDF3 基因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 YTHDF3 基因低表达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YTHDF3 基因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LAST1 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检测癫痫小鼠脑组织中 microRNA–338 表达水平,并通过拮抗 microRNA–338 水平,观察小鼠癫痫发 作情况。方法:用成年雄性 C57BL/6 小鼠为研究对象,侧脑室注射海人酸(KA)诱发小鼠癫痫发作,建立小鼠癫痫动物模型。 24 h 后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小鼠海马和皮质中 microRNA–338 表达变化情况。进一步给予小鼠 侧脑室注射 microRNA–338 的特异性拮抗剂(antagomir–338)、阴性对照剂(agomir–NC),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同时检 测小鼠皮质及海马中 microRNA–338 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癫痫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海马内 microRNA–338 水平显著降低 (P < 0.01),而皮质中 microRNA–338 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croRNA–338 的特异性拮抗剂可诱导小鼠 表现出癫痫发作症状。注射 microRNA–338 拮抗剂后,小鼠海马内 microRNA–338 水平显著降低(P < 0.01)。结论:癫痫 小鼠中 microRNA–338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拮抗 microRNA–338 可诱发小鼠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 SNHG5 (lncRNA SNHG5) /微小RNA-26a-5p (miRNA-26a-5p)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 信号轴探究鳖甲煎丸干预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HepG2细胞内lncRNA SNHG5与miRNA-26a-5p,miRNA-26a-5p与GSK-3β的靶向互作关系。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1),索拉非尼组(100 mg·kg-1),每组1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或药物灌胃28 d,并于不同时间测量裸鼠瘤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lncRNA SNHG5、miRNA-26a-5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 mRNA的核酸水平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GSK-3β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NHG5-野生型(WT)+miRNA内参(NC)组比较,SNHG5-WT+miRNA-26a-5p mimic(模拟物)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GSK-3β-WT+miRNA NC组比较,GSK-3β-WT+miRNA-26a-5p mimic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裸鼠瘤体组织内细胞排列明显稀疏,部分细胞坏死,且呈浓度依赖性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lncRNA SNHG5、GSK-3ββ-catenin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P<0.01),miRNA-26a-5p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的关键蛋白GSK-3ββ-catenin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鳖甲煎丸可能通过lncRNA SNHG5/miRNA-26a-5p/GSK-3β信号轴,影响肝癌细胞坏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研究为鳖甲煎丸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后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 miR–499 的相对表达量 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期间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58 例,随机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9 例。观察组在主动脉开放后立即给予 rHuEPO 200 IU·kg-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 0.9 % 氯化钠注射液。 记录所有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数据,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开放后 3 h(T2)、6 h(T3)、24 h(T4)、48 h(T5) 5 个时间点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miR–499 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 miR–499 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与 T1 相比,两组患者血清 miR–499 相对表达量在 T2、T3、T4 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 miR–499 相对表达量在 T2、T3、T4 时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rHuEPO 后处理能降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 miR–499 浓度,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1,3)–β–D– 葡聚糖试验(G 试验)和半乳甘露聚 糖抗原试验(GM 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就医的 147 例可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真菌培养法鉴定感染组真菌类型。分别采用 qRT–PCR、G 试验 及 GM 试验检测可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样本,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分析 qRT–PCR、G 试验及 GM 试验在侵袭性真 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147 例可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86 例检测到侵袭性真菌(阳性率 58.5 %),包括白色念 珠菌 21 例(24.4 %)、曲霉菌 18 例(20.9 %)、热带念珠菌 15 例(17.4 %)、隐球菌 12 例(13.9 %)、马拉色菌 10 例 (11.6 %)、酵母菌 10 例(11.6 %)。147 例可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 qRT–PCR 检测阳性 74 例,阳性率 50.3 %;G 试验 检测阳性 63 例,阳性率 42.9 %;GM 试验检测阳性 55 例,阳性率 37.4 %。qRT–PCR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灵敏度高于 G 试验及 GM 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 实验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异度高于 qRT–PCR 及 GM 试验,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qRT–PCR 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检出阳性率高于 G 试验及 GM 试验。qRT–PCR 诊 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灵敏度高于 G 试验及 GM 试验,G 实验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异度高于 qRT–PCR 及 GM 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七方胃痛颗粒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胃腺癌细胞AGS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过程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为了探究七方胃痛颗粒对TGF-β1处理的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验分为四组:AGS细胞对照组,EMT空白模型组,中药血清组,TGF-β/smad通路抑制剂组,分别利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通过免疫荧光检测EMT过程中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14-3-3ζ、Smad2和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GS细胞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EMT过程,显著促进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下调了E-cadherin的表达,上调了N-cadherin、14-3-3ζ、Smad2和p-Smad2/3的表达;与EMT空白模型组相比,中药血清组、TGF-β/smad通路抑制剂组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上调了E-cadherin的表达,降低了N-cadherin、14-3-3ζ、Smad2和p-Smad2/3的表达。结论 七方胃痛颗粒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人胃腺癌AGS细胞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沉默树突状细胞(DCs)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1(SOCS1)能否强化宫颈癌癌蛋白 E7 的表位 肽 E7.49–57 脉冲 DCs 疫苗的免疫反应。方法:制备的重组腺病毒 Ad–sh–SOCS1 和 Ad–sh–mSOCS1 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 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SOCS1 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6 的水平;并用表位肽 E7.49–57 脉冲 被感染的 DCs,体内、外研究对小鼠抗组成式表达 HPV16E6E7 的小鼠肺上皮肿瘤细胞(TC–1)的抗肿瘤效果。结果:重 组腺病毒 Ad–sh–SOCS1 能显著抑制 DCs 中 SOCS1 的表达。与 DCs 组和 Ad–sh–mSOCS1 感染 DCs 组比较,感染重组病毒 Ad–sh–SOCS1 的 DCs 分泌的细胞因子 IL–6、IL–12 和 TNF–α 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7.49–57 多 肽脉冲的 Ad–sh–SOCS1 感染的 DCs 在体内及体外均能显著抑制 TC–1 肿瘤细胞的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重组腺病毒 Ad–sh–SOCS1 能增强宫颈癌 DC 疫苗的抗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北栽秧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朦朦  肖世基  丁立生  周燕 《中草药》2014,45(3):314-317
目的 研究北栽秧花Hypericum pseudohenry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该植物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北栽秧花茎叶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2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 4-O-异亚丙基莽草酸(1)、莽草酸(2)、原儿茶酸(3)、咖啡酸(4)、苯甲酸(5)、绿原酸(6)、绿原酸甲酯(7)、1, 3, 6, 7-四羟基氧杂蒽酮(8)、4-羟基-2, 3-二甲氧基氧杂蒽酮(9)、1, 5-二羟基-2-甲氧基氧杂蒽酮(10)、C-3/C-8″双芹菜素(11)、山柰酚(12)、槲皮素(13)、槲皮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15)、金丝桃苷(16)、异槲皮苷(17)、黑燕麦内酯(18)、杜鹃素(19)、1-棕榈酸单甘油酯(20)和β-谷甾醇(2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20为首次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土沉香中的香豆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云南土沉香Excoecaria acerifolia茎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云南土沉香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秦皮素8-O-β-D-葡萄糖苷(1)、秦皮素(2)、异秦皮素(3)、6-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4)、5, 7-二甲氧基-6-(1′, 2′, 3′-三羟基丙基)-2H-1-苯并吡喃-2-酮(5)、5′-二甲基沉香木质素(6)、瑞香辛(7)、臭矢菜素A(8)、臭矢菜素B(9)、白背叶素A(10)、白背叶素B(11)和白背叶素C(12)。结论 除化合物312外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海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中草药》2014,45(18):2691-2695
目的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毛酸浆浆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远敏  陈重  许琼明  李笑然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9):1086-1090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尖瓣瑞香茎中双黄烷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圣卓  马青云  刘玉清  周俊  赵友兴 《中草药》2013,44(14):1887-1892
目的 研究尖瓣瑞香Daphne acutiloba茎中双黄烷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尖瓣瑞香茎95%乙醇回流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双黄烷酮,分别鉴定为毛瑞香素A(1)、毛瑞香素C(2)、毛瑞香素C'(3)、毛瑞香素F(4)、毛瑞香素E(5)、荛花醇(6)、毛瑞香素K(7)、异狼毒素(8)、狼毒素(9)、毛瑞香素D1 (10)、毛瑞香素H(11)、3-甲氧基-毛瑞香素H(12)、毛瑞香素K ’(13)和毛瑞香素B (14).结论 除化合物1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不同产区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欣潮  杨焕琪  赖茂祥  冯看  刘华钢 《中草药》2012,43(5):1003-1008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nn×4.6 mm,5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 5~7 main,12%~15%B;7~14 main,15%~21% B; 14~35min,21%~25%B; 35~40min,25%~36%B; 40~60min,36%~52%B; 60~80min,52%~100%B; 80~95min,100%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侯雨  朱琳  张奇镔  叶小风  柯俏颖  徐志士  魏颖慧 《中草药》2023,54(12):3815-3823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芪多组分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并考察其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最优处方组成;并从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自微乳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考察自微乳的肠吸收特性。结果 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辛酸癸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35、助乳化剂为乙二醇。在微乳形成区选择各辅料用量,采用适宜方法加入大黄总蒽醌及黄芪总皂苷制得的组分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加水分散后形成黄色乳光的微乳液,透射电镜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下观察到微乳分散均匀,无黏连,呈大小均一圆球形乳滴;平均粒径为(33.01±0.1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为0.10±0.02、电位为(-10.10±1.00)m V;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和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80 mg/g。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在十二指肠、空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较回肠段均有显著提高;黄芪...  相似文献   

18.
朱砂根Ardisiae Crenatae Radix是一种民间常见的观赏性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是贵州特色民族药八爪金龙的3大来源之一。朱砂根主要含有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保肝、抗生育等药理作用。主要综述了朱砂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朱砂根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转录基因参考序列和表达量信息,探索赶黄草药用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为赶黄草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赶黄草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过滤组装,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比对注释,同时对本研究获得赶黄草活性成分合成相关代谢通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了40 005 442条有效的短读序,通过de novo拼接得到42 306个unigene,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共计得到518个ORF,其中75个ORF具有转录因子结构域。通过KEGG分析,检测到33、32、59、68个unigene分别参与黄酮类生物合成、固醇类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生物合成和羧酸代谢。结论本研究发现的这些基因对赶黄草遗传改良和药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黄包装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文文  晋小军  宋平顺 《中草药》2013,44(14):1925-1930
目的 以大黄有效成分、储藏前后质量耗损、保质时间和经济效益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包装方法.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大黄包装含水量对有效成分有显著影响,含水量为2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高,为31.36%;含水量为1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低;蒽醌的量则相反,此含水量蒽醌的量最高,为1.893%;含水量为20%左右时,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均最高,分别为1.492%和0.400%;真空包装的大黄浸出物和蒽醌的量均最高,分别达33.47%和1.891%,普通包装处理最低,仅分别为28.30%和1.539%;加入脱氧剂包装的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最高,没食子酸的量为0.323%,儿茶素的量达到2.022%;大黄储藏1年时,通过对霉变、虫蛀情况的观察,以及大黄品质的测定发现,在大黄水分的量不超过20%时,采用真空包装,储藏期无霉变出现,大黄外观质量良好.结论 抽真空包装是大黄最优的气调包装方法,它不仅能增加药农收入,也提高了大黄保质储藏过程的水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