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侍慧慧  周美玲  柳晔  张可娇  李飞飞 《中草药》2023,54(19):6264-6275
目的 合成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聚L-天冬氨酸[methoxy poly (ethylene glycol)-b-poly (β-benzyl L-aspartate),PEG-b-PBLA]和pH敏感性聚合物[octadecylamine-p (API-Asp)10,OAPI],并利用PEG-b-PBLA包载OAPI和抗肿瘤药物姜黄素,构建pH敏感性载药胶束,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体内外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效果。方法 利用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ethoxy poly (ethylene glycol) amine,mPEG2000-NH2]引发L-天冬氨酸-4-苄酯-N-羧基环内酸酐[benzyl (S)-2,5-dioxooxazolidine-4-acetate,BLA-NCA]开环聚合制备两亲性聚合物PEG-b-PBLA。利用硬脂胺引发BLA-NCA开环聚合和氨解反应合成具有pH敏感特性的聚合物OAPI。采用透析法制备载姜黄素的具pH敏感特性胶束(C-NP),并对其粒径、稳定性和pH响应性体外药物释放等性质进行了考察。最后,利用NSCLC A549细胞、三维肿瘤球模型以及A549细胞建立的荷瘤小鼠模型考察了C-NP胶束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所制备的C-NP呈类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分布均匀,其粒径为(165.32±1.53)nm,ζ电位为(-5.24±0.42)mV,载药量为(5.27±0.14)%,包封率为(88.46±3.28)%,临界胶束浓度为4.82 μg/mL。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在生理条件下,C-NP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敏感性实验显示在酸性条件下,C-NP不稳定,具pH敏感特性。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在pH 5.0的介质中孵育72 h后,C-NP的累积释放量高达(81.44±5.90)%,表明C-NP胶束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细胞毒性实验、肿瘤球生长抑制实验证明C-NP能增强姜黄素体外抗肿瘤活性。细胞共定位实验显示,相比较pH不敏感组C-B-NP,C-NP可以在酸性溶酶体中快速分解,从而逃逸发挥抗肿瘤效应。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C-NP组显著抑制了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结论 成功构建了载有姜黄素的pH敏感性胶束C-NP,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pH敏感性,且通过多种模型初步证实其对NSCLC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聚维酮-磷酯-胆酸盐三元胶束为载体制备水飞蓟宾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外性质及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 制备水飞蓟宾纳米胶束;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形态;光子相关光谱粒径仪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载 药胶束的含药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药浓度,BAPP2.0药动程序处理数据。结果 水飞蓟宾纳米胶束多呈球形,粒径 小于100 nm,平均粒径为61.2 nm,Zeta电位为-44.8 mV,含药量达到4.19 g·L-1;浓度数据经二室模型拟合后表明,与参比制 剂相比水飞蓟宾纳米胶束在小鼠体内的Ka增大,达峰时间缩短,MRT延长,峰浓度和AUC0~∞增加。结论 聚维酮-磷酯-胆酸 盐三元胶束有望成为难溶性药物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3.
李铭莹  林霖  王岩  时军  吴传斌  朱春娥 《中草药》2024,55(2):688-696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挑战之一,开发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医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人参皂苷是从人参属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体内外实验证明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由于人参皂苷的组成成分复杂,大部分单体为难溶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抗肿瘤研究中呈现多方面优势,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敏感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率、实现缓控释及靶向给药等。为了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通过制剂学完成人参皂苷纳米递送系统(如聚合物胶束、纳米粒、脂质体等)在抗肿瘤应用中的研究与日俱增。通过对人参皂苷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纳米递送系统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人参皂苷的剂型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D44受体单靶向的透明质酸-十八烷基(HA-C18)、叶酸和CD44受体双靶向的叶酸-透明质酸-十八烷基(FA-HA-C18)载紫杉醇(PTX)胶束的肿瘤细胞靶向功能。方法:选择叶酸和CD44受体表达丰富的MCF-7细胞,评价PTX-HA-C18和PTX-FA-HA-C18胶束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结果:相比于市售制剂泰素(taxol),HA载药胶束在低浓度下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且PTX-FA-HA-C18胶束的细胞毒性显著强于PTX-HA-C18胶束。HA胶束能显著提高PTX在细胞中的摄取量,且细胞摄取呈现浓度-时间依赖性。相比于HA-C18胶束,FA-HA-C18胶束表现出更强的摄取能力。结论:HA胶束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靶向功能,FA-HA-C18双靶向胶束表现出最佳的靶向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条件,提取分离虾蛄软体组织,根据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最佳酶解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探索其抗前列腺癌作用,优化胰蛋白酶酶解虾蛄多肽的提取条件。结果:虾蛄多肽酶解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pH为7.5,加酶量为1000u/g,温度40℃,时间为4h,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体外抑制率为60.9%。结论酶解所得的虾蛄多肽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深受损伤,T细胞及NK细胞在这一过程中亦不能幸免。著名针灸学家陈汉平教授等人[1-4]的大量研究证实,针灸疗法对免疫机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尝试将电针疗法用于对抗或弱化化疗药物破坏免疫细胞(T细胞,作细胞)的探索中,现将部分观察病例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共观察22例恶性肿瘤者,全部为住院病人,其中肺癌8例,贲门癌2例,胃癌1例,结肠癌1例,乳腺癌1例,喉癌1例,纵膈淋巴瘤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郁(肝气郁结证)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阐明肝郁型哮喘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 利用中医肝郁证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大鼠肝郁型哮喘的病证结合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进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IL-10的水平.结果 肝郁哮喘组、哮喘模型组炎性细胞总数为[(96.86±4.43)×107/L、(88.22±3.22)×107/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27.58±4.65)%、(22.67±2.43)%]、Th17细胞比例为[(6.86±0.98)%、(6.01±0.77)%]、IL-17水平为[(48.88±8.06) pg/ml、(43.24±6.32) 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0.58±2.49)×107/L、(0.78±0.12)%、(2.80±0.82)%、(24.11±3.40) pg/ml];肝郁哮喘组和哮喘模型组Treg细胞比例[(3.09±0.55)%、(3.96±0.66)%]及IL-10水平[(19.79±2.80) pg/ml、(20.29±3.12) pg/m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8.02±1.26)%、(30.79±4.01) pg/ml].肝郁哮喘组炎性细胞总数(96.86±4.43)×107/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7.58±4.65)%、Th17细胞比例(6.86±0.98)%、L-17水平(48.88±8.06) pg/ml均高于哮喘模型组[(88.22±3.22)×107/L、(22.67±2.43)%、(6.01±0.77)%、(43.24±6.32) pg/ml];肝郁哮喘组Treg细胞比例(3.09±0.55)%低于哮喘模型组(3.96±0.66)%;肝郁哮喘组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症状较哮喘模型组严重.结论 肝气郁结证可促进哮喘的炎症反应、Th17/Treg平衡失调和IL-17水平增加而加重哮喘.合并肝郁证是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Treg)是新近才被认识的一类免疫调节细胞,主要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诱导移植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鹿茸多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细胞周期作用的机制。方法在体外传代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400、800μg/mL)的鹿茸多肽,诱导培养48 h,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鹿茸多肽对肿瘤细胞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鹿茸多肽,诱导培养肿瘤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形态学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实验组细胞密度逐渐降低,细胞间隙逐渐增宽,细胞体积逐渐缩小,细胞内颗粒逐渐增多。MTT法检测结果表明,鹿茸多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剂量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FCM检测表明,肿瘤细胞G0/G1期与S期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少,G2/M期阻滞。48 h均出现凋亡峰,及凋亡细胞群。结论鹿茸多肽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可使肿瘤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2/M期,继而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天然多糖来源广泛,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亲水性好、荷电性、易被化学修饰等特殊性质,近年来基于天然多糖作为纳米递送载体参与构建纳米递送系统或以新型纳米递送载体搭载天然活性多糖提高纳米药物递送靶向性和疗效的研究工作在生物医药领域深受科学家们关注,已成为当前纳米药物研发的一个重点发展趋势。笔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天然多糖作为纳米递送载体的制备原理与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按真菌多糖、植物多糖、动物多糖、细菌多糖和藻类多糖等不同来源多糖进行分类,分别选取代表性研究实例对天然多糖构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