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邵武市立医院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接受治疗的 80 例 Hp 感染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标准四联方案(艾司奥美拉唑+枸盐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Hp 根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 Hp 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 %,低于对照组的 15.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Hp 感染初治患者采取大剂量阿莫西林和艾司奥美拉唑治疗,Hp 根除率高,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研究二联七日疗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至 2021 年 1 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86 例 Hp 感染患儿,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43 例。 其中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可乐必妥+枸盐酸铋钾治疗,观察组采取二联七日疗法,给予奥美拉唑+呋喃 唑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根除率)。结果:两组患儿 Hp 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32 %,低于对照组 2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二联七日疗法应用于儿童 Hp 根除治疗中,能够有效清除 Hp,利于预后,且可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口服泮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一个疗程后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8.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低于对照组(13.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首选方案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 Hp 清除率、炎 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 Hp 阳性反流 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吗丁啉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雷 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Hp 清除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p 清除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 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7、IL–23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IL–17、IL–23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Hp 感染,可以有效提升 Hp 清除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HP感染相关性PU患者2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予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均按药物推荐剂用,连续服用2周。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4.5%,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8%、81.7%,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7%、78.9%,Hp根除率分别为94.5%、80.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13.8%;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PU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颗粒与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师范学 院医疗所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4 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患 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0.48 %, 高于对照组的 69.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4、8 周时观察组 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转阴率为 71.43 %、92.86 %,均高于对照组的 50.00 %、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泌素(GAS)均高于治疗前,胃蛋白酶原 I(PGI)、胃蛋白酶原 II(PGII)低于 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GAS 高于对照组,PGI、PGII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枫蓼肠胃康颗粒与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治疗 慢性胃炎效果显著,能促进 Hp 感染转阴,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芙胃和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10天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92例Hp感染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给予连芙胃和口服液40ml 2次/日十奥美拉唑20mg 2次/日十枸橼酸铋钾220mg 2次/日十阿莫西林1.0g2次/日;对照组48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 2日/次十枸橼酸铋钾220mg 2次/日十阿莫西林1.0g2次/日十克拉霉素0.5g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0天.治疗结束后即评估临床症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后4周复查13C或14C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率.结果:按FAS分析,试验组Hp根除率为84.09%,对照组为79.17%,P=0.54;试验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4.09%,对照组为72.92%,P=0.19.按PP分析,试验组Hp根除率为90.24%,对照组为84.44%,P=0.42;试验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77.78%,P=0.12.按SS分析,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14.58%,P=0.03.结论:连芙胃和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10天疗法的根除率和临床症状有效率与标准四联疗法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标准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快速尿素酶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商品名:安斯菲)治疗组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治疗组:雷贝拉唑20mg﹢枸缘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区75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两次,连续1周。再服雷贝拉唑20mg,3周。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枸缘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区75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两次,连续l周。再服奥美拉唑20mg,3周。并于停药1个月后复查胃镜并进行Hp14碳-呼气试验(l4C-UBT)检查,观察Hp感染是否治愈及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Hp根除率(96.9%)明显高于奥美拉唑对照组(89.4%),(P〈0.05),两组溃疡愈合率治疗组93.9%,对照组90.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一周四联疗法是根除Hp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龈交穴挑刺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乐昌市中医 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136 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 68 例。对照组实施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行治疗,观察组实施穴位埋线、龈交穴挑刺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8.53 %,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1 %,低于对照组的 22.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穴位埋线、龈交穴挑刺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联合干预模式,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起到明显 效果,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作为补救治疗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清胃止痛微丸,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并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3.33%(22/30),与对照组66.67%(2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0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停药后4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9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有效的补救措施,清胃止痛微丸有望替代铋剂建立安全有效的中西药物结合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利化浊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铋剂四联治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 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每次914 mg;甲硝唑,每次200 mg;胶体果胶铋胶囊,每次200 mg,均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利化浊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改变及病理变化、中医主要症状(包括胃脘痛、上腹胀满、口苦、反酸、大便黏滞)积分及Hp根除率,判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Hp根除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利化浊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病理确诊的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照组58例以铋剂、阿莫西林、兰索拉唑等常规治疗。结果:Hp根除率:观察组91.9%,对照组为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疗程短、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是根除Hp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92例Hp阳性P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9.13 %高于对照组的7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 %高于对照组的84.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35 %低于对照组的17.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Hp阳性PU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根除Hp率较高,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用药安全性较高,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快速尿素酶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商品名:安斯菲)治疗组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治疗组:雷贝拉唑20mg+枸缘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区75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两次,连续1周.再服雷贝拉唑20mg,3周.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枸缘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区75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两次,连续1周.再服奥美拉唑20mg,3周.并于停药1个月后复查胃镜并进行Hp14碳-呼气试验(14C-UBT)检查,观察Hp感染是否治愈及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Hp根除率(96.9%)明显高于奥美拉唑对照组(89.4%),(P<0.05),两组溃疡愈合率治疗组93.9%,对照组90.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一周四联疗法是根除Hp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根据三联方案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7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89例)与对照组(81例),前者接受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方案治疗,后者接受泮托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d、第14d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溃疡愈合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联合药物治疗,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Hp根除率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6%,Hp根除率为9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Hp根除率为8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对溃疡的治愈程度较好、Hp的根除率较高,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丁 《中医康复》2021,12(6):6-8
目的:对比消化性溃疡使用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分别联合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7年11月~2019年10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70例,分为甲、乙组各85例,甲组给予服用克林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乙组给予服用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溃疡平均愈合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5.29%,高于乙组的81.18%(P<0.05);甲组治疗后Hp根除率高于乙组,溃疡平均愈合时间短于乙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效果较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更好,并且缩短了溃疡愈合时间,提高了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胃宁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Hp根除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疗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纯西医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荆花组52例给予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荆花胃康胶丸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92.31%,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荆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6.67%,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用药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